《硖石县病叟》是唐代著名诗人杜荀鹤的作品,以此揭露战乱、兵役、重赋对社会生产的摧残,给民众带来的苦难:人财两空而赋税不减,还和平时一样征税;百姓无以为生,只有找野菜饥;而桑树被砍去修营寨,耕牛被征发劳军,生产资料遭到彻底破坏,使筒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作品原文
伤硖石县①病叟
无子无孙一病翁,将何筋力事耕农。
官家不管蓬蒿地②,须勒③王租出此中。
注释译文
①硖石县:本崤山县,治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移峡石坞(一名硖石堡),因更名硖石,治今河南新安县西。硖,亦作“峡”。
②蓬蒿地:耕地长满了杂草。
③勒:强制,强迫。
作品赏析
《伤硖石县病叟》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主旨却完全相同。
杜荀鹤公元846年(会昌六年)生,公元907年(天祜四年)卒,一生主要在懿、僖、昭、哀四朝度过。这是唐王朝政治最黑暗、各种矛盾最尖锐、社会动荡最剧烈的悲惨时期。
杜荀鹤早年在离他家乡(今安徽石台县)不远的九华山(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石台县东北)隐居,与友人一起苦读论文,直到公元891年(大顺二年),他46岁及第之前,除因科考外出若干次外,多数时间留住于此。
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李白曾有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九)。就是这样的地方,战乱也未能幸免。这里的前三篇,就是描绘九华山一带乱后农村残破的惨烈景象。
民众家破人亡。有的家庭丈夫在战乱中死去,只剩孤独一寡妇;有家儿孙服役在外,仅存一老翁;还有的民户,财物被抢光,一点不剩。
这是九华山一带的情景,反映南方农村的惨状;在北方,硖石县的悲愚观照一般。硖石当东西二京通道,兵连祸接,在所难免。老人无子无孙孙病在身,哪有精力从事耕种,这显然不是一家一户杂革,还要逼迫重病在身的老人缴纳租赋,只是将以为生之日,也是封建王朝倾覆之时。杜荀鹤的诗了丧钟。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公元891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