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伯(拼音:bó,bǎi,bà),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即人首。引申指第一的,如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兄曰伯;又如父之兄称伯父或伯。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初文是象形字。取象于人首,貌字作A可证。甲骨文和金文用白表示。篆文另加义符人,成了从人从白会意,白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伯。是“霸”的本字。本义即人首。引申指首领,甲骨文云“羌方白”即谓羌方之首领。《说文》小篆增加了意符“人”,成为从人、白声的形声字。隶、楷因之。《说文》:“伯,长也。”引申指第一的,如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兄曰伯;又如父之兄称伯父或伯。由首即“头儿”引申指领导一方的长官。《周礼·春官·大宗伯》:“九命作伯。”引申称某一方面魁首,或对道德学问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毘陵集附录·独孤公行状》:“其茂学博闻,不读非圣之书,非法之言不出诸口,非设教垂训之事不行于文字,而达言发辞若山岳之峻,极江海之波澜,故天下谓之文伯。”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长也。从人白声。博陌切。
说文解字注
长也。
释诂、正月传同。载芟传云。伯、长子也。伯兮传云。伯、州伯也。一义之引伸也。凡为长者皆曰伯。古多假柏为之。
从人。白声。
博陌切。古音在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正韵》𠀤博陌切。音百。《说文》:长也。《释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又兄曰伯。《诗·小雅》:伯氏吹埙。
又第三等爵曰伯。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九命作伯。注: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传》:自陕以东,周公主之。陕以西,召公主之。是东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又妇人目其夫曰伯。《诗·衞风》:伯也执殳。
又马祖天驷,房星之神,曰伯。《诗·小雅》:旣伯旣祷。注:以吉日祭马祖而祷之。
又鸟名。《左传·昭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注:伯赵,伯劳也。
又姓。益之後。春秋时有伯宗、伯州犂。
又同陌。《史记·酷吏传》:置伯格长。注:言阡陌村落,皆置长也。
又《正韵》必驾切。同霸。五伯: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也。伯,叔伯长之义。後人恐与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别之。
又叶蒲各切。音博。《诗·大雅》:王锡申伯。叶下蹻、濯。
又叶壁益切。音必。《史记·叙传》:维弃作稷,德盛西伯。
又叶博故切。音布。扬雄《解嘲》: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20:28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