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格里芬湖
澳大利亚堪培拉境内湖泊
伯利·格里芬湖位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堪培拉中心,从市中心与国会三角区之间流过,是一座人工湖。此湖系截取莫朗格洛河的部分建造,于1963年竣工,并筑有水坝。其名源于赢得了堪培拉城市设计竞赛的建筑师瓦尔特·伯利·格里芬
基本信息
为遵照格里芬原本的设计,此湖的位置靠近堪培拉的地理中心,许多重要机构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与澳大利亚高等法院都坐落于它的湖岸,国会大厦也距此湖不远。其附近区域也相当受娱乐用户的欢迎,这在温暖的月份尤其明显。虽然较少有人在湖中游泳,但它常用于其他各种活动如划船、钓鱼与帆船。
33米高的斯克里布纳水坝控制了湖的涨水,按照水坝的设计,它可以处理5000年一次的大洪灾。如果干旱时节有需要的话,水位可以通过放出谷龚水坝的水来保持,谷龚水坝坐落于莫朗格洛河上游支流。
著名地点
东方集水区
中心集水区
西方集水区
西方湖泊
水质
不幸的是,有毒的蓝绿藻在湖中普遍十分繁盛。检测显示湖水已有藻华,因此关于接触水警告已被发出。当局正试图限制磷酸盐进入湖的额度以提高水质。蓝绿藻(更准确地称为蓝菌)产生的毒素,会对接触受污染的水的人和其他任何动物造成伤害。已有几例事件中,狗在湖中玩耍与喝水后受到影响。水因为高浑浊度呈现出暗蓝色,这也许是在湖底喂养了过多引进的鲤鱼所致。
设计
查尔斯·罗伯特·斯克里布纳(1855-1923)在1909年为堪培拉提出了此地址的建议,并为此地区制订了详细的调查计划,并提供给了参加设计比赛的建筑师。后来斯克里布纳成为了设计委员会的一部分,并负责修改了格里芬湖的获奖设计。他建议改变湖的形状,格里芬原设计的几何形状变为了一个更有组织的形状,原设计中一系列的堰被一座水坝代替。新设计包括几个最佳方案的要素,但却被广泛批评为丑陋。湖的新计划保留了格里芬的三个正式集水区:东方集水区,中心集水区,与西方集水区,但外形变得更加随意。虽然格里芬返回过几次,计划在随后的几年也再次改变,但委员会原来的设计仍被极大地保留了下来。
湖中的湖水有3千3百万立方米,表面积为6.64平方千米。长度11千米,最宽处为1.2千米,湖岸线长40.5千米,水位高出平均海拔556米。格里芬湖内有6个岛屿,三个未命名岛屿和三个较大的已命名岛屿。在这些较大的岛屿中,亚斯班岛坐落于中心集水区而斯普林班克岛与斯宾那克岛坐落于西方湖泊。亚斯班岛由一条人行天桥连接到陆地,国家钟楼即坐落于此。
建设
挖掘
格里芬湖的建设开始于1960年。当时气候干旱,莫朗格洛河的水流量大大减少,因此进展十分顺利。部分批评者认为此湖将成为蚊子的温床,因此建设时注意挖掘超过两米深的深度,这样既防止了蚊子滋生,又为船的倾覆留出了空间。湖的深度从东方的尽头处的大约2米,到水坝处的18米不等。平均深度为4米。
水坝
格里芬湖的水坝以查尔斯·罗伯特·斯克里布纳的名字命名,叫做斯克里布纳水坝。水坝高33米,长319米,30.5米宽的液压机控制着鱼腹式水闸操作的五个泄洪道。鱼腹式的闸门能够精确地控制水位,减少高低水位之间的湖岸危险区域。在水坝的历史中,五个闸门只在1976年的涨水期间被同时打开过。按照水坝的设计,它可以处理5000年一次的大洪灾。水坝由55,000立方米的混凝土筑成,墙最厚处有19.7米厚。水坝墙顶的道路提供了横跨此湖的第三条路。
蓄水
虽然干旱使建设非常容易,但在1963年9月20日阀门关闭之后,湖的蓄水过程便变得非常缓慢。七个月之后,水池中仍然只有很少的水流和一些蚊子出没。幸运的是,几天之后干旱就停止了,经过数天的大雨,湖终于蓄满水。
在1964年10月17日,罗伯特·孟席斯举办了一个开幕式以纪念湖的蓄水和第一阶段完成。内政部长戈登·弗里斯提议认为孟席斯成为了“物质意义上的湖的父亲”,因此湖应被命名为“孟席斯湖”。但孟席斯坚持认为湖泊应被命名为格里芬,因为他是堪培拉的设计者及负责湖的概念设计的人,而在堪培拉却没有纪念地。(格里芬通常称呼自己“沃尔特·格里芬”,但“沃尔特·伯利·格里芬”的称呼在澳大利亚已较为通用。)
湖的水位在严重旱灾的时候可能会低于预期的水位。这时可以释放莫朗格洛河支流昆安比恩河上的谷龚水坝中储存的水来填补。谷龚水坝建于1979年,以应对堪培拉和昆安比恩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它最多能容纳1,245亿升水。
桥梁
联通格里芬湖两岸的有联邦大桥(310米),国王大桥(270米)和斯克里布纳水坝顶部的道路。两座大桥在于湖的填充之前建成,高度可以让有高桅杆的娱乐航行船通过。两座桥梁都有双向的车道,联邦大桥每个方向有三车道,而国王大桥有两车道。
联邦大桥与国王大桥的地址测试都于1959年末至1960年初进行。
斯克里布纳水坝顶部是丹文夫人路,有一条狭窄的二车道和一条自行车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2 00:46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著名地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