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学名:Lanius)是伯劳属鸟类的通称,又称“博劳”。全世界共有32种。其喙粗厚而强壮,尖端具钩,似猛禽;嘴须较发达;体色多以灰色、黑色、白色和红棕色为主;尾羽较长,脚强健,爪锐利;雌雄同色或差异较小。
动物学史
伯劳在古书中称之为鵙(jú)。伯劳是候时的鸟,生性勇猛好斗,只在夏天鸣叫。郭璞注《尔雅》云:伯劳看起来像白项鸦,但是要稍微大些。张华注《禽经》云:伯劳形态很像八哥。不同的是,八哥的嘴是黄色的,而伯劳的是黑色的。
在英语中,伯劳被称为butcherbird,即“屠夫鸟”。伯劳鸟会将捕获的饵物穿挂在荆刺上,又名“屠夫鸟”。
形态特征
伯劳为中小型雀类,
喙粗厚而强壮,似猛禽;嘴大而强,先端具利钩和缺刻,嘴须发达。体色多以灰色、黑色、白色和红棕色为主;尾羽较长,脚强健,爪锐利;翅短圆。尾长。头较大,大多数种类均具有宽阔的黑色过眼纹。雌雄羽色相似或不同。两性相似。嘴非常强壮,侧扁,上嘴具明显的缺刻和齿突各一个,先端钩曲。鼻孔几乎全被垂羽掩盖。尖翼。尾等于或长于翅,凸尾。
栖息环境
伯劳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荒漠的林缘、疏林与灌丛。
分布范围
伯劳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除青藏高原腹地以外,在中国广泛广布,仅2种见于北美洲。
生活习性
活动
伯劳嘴强大,似鹰喙,脚劲健,有利钩,性格刚烈,强悍勇猛,所以被誉为“小猛禽”。
领地
伯劳的领域性很强,和大多数鸟类一样,雄鸟对同种雄鸟的鸣嘴异常敏感,通过辨识对手鸣啜的响度,以确定自己的领域是否受到威胁,从而决定是否采取攻击行动。繁殖期间,伯劳的警惕性和攻击性很强,这期间连号鸟、隼等真正的猛禽也不敢贸然闯入它们的领地。
一般情况下,雄性个体间通过鸣啭起到保卫领域的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斗。不过,一旦觅食领域受到侵略,伯劳夫妇则会精诚团结共同驱赶入侵者。一般由雄鸟进行攻击和驱离,而雌鸟则在一旁连续高声示警,不停地摆动尾巴,为雄性摇旗呐喊。
鸣声
伯劳的鸣声或粗哑急促、或尖锐凄厉、或洪亮粗犷,总之,其歌声不够婉转悠扬,正如
韦应物所云:“伯劳飞过声踢促”,但在春夏繁殖季节会变得好听一些。
食性
伯劳通常以昆虫为食,但也可以捕获青蛙、老鼠甚至其他小型鸟类。伯劳性格暴躁凶猛,目光敏锐,速度快。伯劳善于俯冲而下捕捉地面上的青蛙、蜥蜴、老鼠,甚至蝗虫,还能一举捕获正在飞行的蜻蜓,也会捕食小鸟,甚至捕杀体形较大的鹧鸪和竹鸡之类。它们还很喜欢将多余的食物晾晒在荆棘或灌木上,以备不时之需。
生长繁殖
4月初雄性伯劳开始占领巢区,每天一早即站在巢区树枝顶端高声鸣叫,驱赶进入领域内的同种雄鸟。此时其声不再短促尖利,而变成了略微悠扬悦耳的不断重复的哨音。有时边鸣唱边从树顶向空中飞去,并在空中快速地扇动翅膀,然后又轻盈地落回原处。它这样载歌载舞的表演,当然是献给雌伯劳的。雌伯劳并不矜持,只要雄伯劳先起调,雌伯劳常常会应声唱和,形成温柔甜美的二重唱,旋律协调优美,甚至使人很难区分是一只鸟在唱歌还是两只鸟在合唱。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后,雌雄伯劳开始了琴瑟和谐的幸福的夫妻生活,在树上共同构筑爱巢。
伯劳繁殖期在5-7月,满窝卵4-7枚。卵为淡青色至淡粉红色,卵上具淡灰蓝及暗褐色斑点,在钝端较集中。伯劳日产1卵,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为13-15天。雌鸟在孵卵时,雄鸟担任警戒并常衔虫饲喂雌鸟,由两性共同育雏。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保护现状
32种均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其中圣多美伯劳(Lanius newtoni)为极危(CR),伊比利亚灰伯劳(Lanius meridionalis)为易危(VU),林䳭伯劳(Lanius senator)和呆头伯劳(Lanius ludovicianus)为近危(NT),其余种皆为无危(LC)。
分布于中国的12种列入中国《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年)。
动物文化
伯劳鸟和杜鹃鸟一样,是知名的鸟类之一,中国古代的诗歌里常提到它,如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西洲曲》中记载到:“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古诗中亦有《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