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伯尔尼艺术学院
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伯尔尼艺术学院是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学校简介
伯尔尼艺术学院是位于瑞士伯尔尼的一所公立艺术学院,隶属于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学校于2003年由音乐与戏剧学院、造型艺术与艺术品修复学院合并而成。伯尔尼艺术学院是一所国际化的学院,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
伯尔尼艺术学院注重研究与教学,并且与瑞士国内以及国际多家机构结成了紧密的伙伴关系。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伯尔尼艺术学院与这些机构在文化、社会及经济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项目,此外,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伯尔尼艺术学院还为丰富伯尔尼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伯尔尼艺术学院设有本科和硕士课程。
院系
音乐学院
本科课程:声音艺术,音乐与运动,古典乐,爵士乐
硕士课程:歌剧表演,古典乐表演,音乐教育,作曲
戏剧学院
本科课程:戏剧
硕士课程:扩展戏剧
造型艺术与设计学院
本科课程:艺术传播与交流,纯艺术,视觉传达,跨媒体
硕士课程:跨媒体交流与出版,设计,当代艺术实践,艺术教育
艺术品保护修复学院
本科课程:艺术品收藏
硕士课程:艺术品保护与修复
瑞士文学学院
本科课程:文学写作
硕士课程:当代艺术实践(文学与翻译方向)
跨学科研究院(Y-Institut)
校区
Fellerstrasse 1
造型与艺术学院,艺术品保护与修复,艺术研究所与继续教育学院,跨学科研究院位于此处。
Schwabstrasse 10
当代艺术研究院
Schwarztorstrasse 48
跨媒体艺术学院
Eigerplatz 5a
爵士音乐系
Papiermühlestrasse
器乐系,电视演播厅,音乐图书馆
此处建筑是一座受保护的历史建筑。
Zikadenweg 35
戏剧系
Ostermundigenstrasse
音乐与表演专业
Jakob-Rosius-Strasse
位于比尔市(Biel)中心的一座城堡建筑。歌剧工作室位于此处。
Seevorstadt 99
位于比尔市的一座历史住宅。瑞士文学学院位于此处。
前身
伯尔尼音乐与戏剧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是瑞士德语区两所被官方认可的、具有应用科学大学地位的学校之一,与苏黎世戏剧学院并列。
伯尔尼音乐与戏剧学院从伯尔尼音乐学院(Konservatorium Bern)发展而来。1927/28年冬季学期,在阿尔方斯-布伦(Alphonse Brun,1925-63)的指导下,这所自1858年起就存在的教学机构开始作为一所真正的专业音乐学院。伯尔尼音乐学院最初使用过不同的场地,直到1940年搬进位于Kramgasse 36号的新建建筑。
政府当局从一开始就支持音乐学院的发展。早在1860/61年,爱玛-冯-巴利茨卡(Emma von Balitzka)成为第一位教授独唱的教师,后者在1859-67年期间担任该校校长。在弗朗克的继任者阿道夫-赖歇尔(Adolf Reichel)的领导下,从1867年开始,这门课程就成了学校的长期固定课程。1916年,多米尼克-冯-雷丁(Dominik von Reding,1915-25)作为导师开设了第一个专业独唱课程。1918年,首次在声乐课中增加了朗诵课(教师:伊利斯-阿彭泽勒(Elise Appenzeller))。后来著名的声乐教师包括歌剧演唱家埃恩斯特-海弗里格(Ernst Haefliger,1943-45)和费利克斯-勒夫尔(Felix Loeffel,1945-75)。
最初的课程集中在音乐领域,并没有专门的舞台课程。直到1932年,在当时的伯尔尼剧院院长卡尔-卢斯蒂格-普瑞安(Karl Lustig-Prean)的建议下,才在音乐学院开设了戏剧学校,并一直延续到40年代初。除了自1927年起由Paula Ottzenn教授的语言和声乐训练外,增设了角色研究(教师:Fritz Jeßner、Eberhardt Krummschmidt、Grete Leibundgut-Wittels)、集体演出和肢体表现等科目。在中断了大约两年之后,玛克利特-谢尔-冯-诺埃(Margarethe Schell-von Noé)在1942/43年开设了一个部门,为歌手提供语言和表演训练,作为表演专业的前身。表演学校经常在音乐学院大厅的舞台上和露天演出中展示自己的作品。1962年,这个部门被解散。在当时的在校学生的要求下,导演兼演员保罗-罗兰(Paul Roland)带领他们拿到了毕业证书。三年后,1965年10月,伯尔尼音乐协会委托他在音乐学院建立并指导一所表演学院。第一批教师团队包括罗兰(舞台教师)→恩斯特-G-博特格(默剧)、汉斯-高格勒(副导演、舞台教师)、露易丝-高格勒(语言训练)、哈拉尔德-克吕茨贝格(舞蹈)和玛吉特-冯-托尔奈(语言训练)。刚开始学制为半日制,持续六个学期。作为音乐学院的表演系,除了语言训练外,该系再次为声乐学生提供了学习动作和情景表演的机会,为可能的表演生涯做准备。此外,在1965年举办了业余演艺研讨会,至今仍然定期举办。
1973年,表演学校自重建以来首次公开亮相,举办了一场公开的毕业演出(霍华德-布伦顿的“Der Kinder Segen”,罗兰执导,Galerietheater Die Rampe),自1976年起,每年都会与Jaroslav Gillar、Eike Gramss、Volker Hesse、Wolfram Krempel、Lore Stefanek、Mark Zurmühle等导演合作举办公开的毕业演出。伯尔尼音乐学院的表演系(自1978年起正式称为音乐与戏剧学院)与巴塞尔剧院、伯尔尼剧院、苏黎世Neumarkt剧院、伯尔尼蒙塔格工作室等表演机构频繁合作。
由于场所受限,音乐与戏剧学院于1977年发起了一场“自助运动”,并在私人的慷慨捐助下,在伯尔尼劳彭街45号租了一间房。1983年,学院在Laupenstrasse 51号开设了Remise戏剧工作室(后来的Remise剧院),作为教学场地。1980年,培训时间延长至8个学期。
1986年,音乐与戏剧学院与国际著名的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和爱德华-泽布罗夫斯基共同举办了第一次电影导演与表演研讨会。1989年,搬进了一个新的临时场地,位于Wabern Quellenweg 6的Schaerer工厂。1990年于戏剧学院成立25周年之际,音乐与戏剧学院搬进了位于伯尔尼Sandrainstrasse 3的Ryf工厂的扩建建筑。为表庆祝,该校举办了大型的“国际戏剧盛典”(1990年10月/11月),演出自己学生的作品和其他节目,包括已毕业的学生。
1996年,自1977年起在戏剧学院教授舞蹈和杂技的莱奥尼-斯坦恩(Leonie Stein)接任院长。
在1966年3月的第一次入学考试中,共有12名考生申请了8个学习名额,现在每年约有150至200人申请12个学习名额。自1999年秋季起,戏剧学院成为新改组的伯尔尼音乐与戏剧学院(HMT)的戏剧系,该学院是在罗曼-布罗特贝克(Roman Brotbeck)的指导下成立的伯尔尼应用科学大学的一部分。比尔音乐学院(Konservatorium Biel),瑞士比尔歌剧工作室(Schweizer Opernstudios Biel)和伯尔尼瑞士爵士乐学校(die Swiss Jazz School Bern)也被并入伯尔尼音乐与戏剧学院(HMT)。2003年秋,伯尔尼音乐与戏剧学院(HMT)和伯尔尼艺术设计和艺术品保护学院(HGKK)合并,成立了瑞士第一所艺术学院——伯尔尼艺术学院(HKB)。
根据两所应用科学大学之间的协议,该校三分之二的经费由伯尔尼州资助;其余三分之一由该校学生来自的各州资助。
瑞士学院
位于比尔(Biel)的瑞士文学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伯尔尼艺术学院的一个部门,提供文学学位课程。该课程强调学生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文学实践,进行批判性和建设性的交流,建立学术联系。瑞士文学学院采用双语教学,文学写作学位可以完全用德语或法语学习。在瑞士文学院学习的两个特色是导师制的教学形式(由经验丰富的作者持续监督个人写作项目)和跨学科研究所(Y-Institut)开设的跨学科课程,拓宽了写作之外的艺术视野。
在当代艺术实践硕士(MA Contemporary Arts Practice)的框架内,开设以文学写作或文学翻译为重点的硕士课程,该课程由跨学科研究院(Y-Institut)提供。
知名校友
伯尔尼艺术学院的前身伯尔尼音乐学院(Konservatorium Bern)培养了许多知名演员,编剧和导演。
伯尔尼音乐学院
伯尔尼音乐学院(Konservatorium Bern)(1965–1990)
伯尔尼艺术学院(2003年至今)
瑞士文学研究院(2006年至今)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22:43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