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low-technology,或简化为lo-tech,指的是
工业革命前的传统手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现代技术的今天,“低技术”表达的是回归自然和传统。人们在当今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在发展现代技术的同时,同样使用的一些传统的、回归自然的科学技术成果和产品。
在上海世博
相关事件
在上海世博会上,以“低技术”见长的范例随处可见:城市最佳实践区的
温哥华案例馆,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木结构与混凝土混合形式,这既减轻了建筑的整体重量,又提升了房屋的抗震强度和舒适度;芬兰馆中的电梯借鉴了中国灯笼的能量效应,在降低能源需求的同时,还提高了电梯的实用功能;意大利馆的空调系统则充分利用了经水幕降温后的“穿堂风”效果,让展馆成了一个天然的空调房;此外,由藤条编织而成的西班牙馆外立面;由大豆材料构建而成的卢森堡馆外部幕围,都是运用原始材料和传统技术创造的建筑上乘之作;至于世博主题馆,在设计上融合了老上海弄堂的建筑元素,不仅让“低技术”发挥了新的创意,同时也使得作为东道主的上海市民感到格外亲切。
体现理念
瑞典馆馆长任安莉曾在访谈中被问到“上海世博园瑞典馆有哪些高科技亮点?”她回答:“美好的城市也需要‘低技术’”,很是耐人寻味。任安莉特别强调“低技术”,是希望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规划和关联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尖端化。
人类——能力超强
其实,瑞典馆内不乏高科技元素。如在“创意天地”展区,许多企业以不同方式支持政府“把房子送上月亮”的计划,高科技发展下人类的超强能力可见一斑……
但游客在瑞典馆看到更多的,还是自然和童趣。展厅外,专设的儿童乐园,让孩子们尽情玩耍;展馆内,滑梯是通道,秋千也搬了进来。瑞典人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从馆内展示的环保成就可以看出:5幅长卷画,从左或从右,随着观看点的变换,可以看到治理前后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从垃圾填埋场到天然公园,从污水运河到游泳垂钓的好去处,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中,瑞典人丝毫不避讳曾经有过的失误,但人们最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告诉参观者:“低技术”是科技达到一定水平后的返璞归真。
科技——回归自然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告诉记者,“低技术”是国外最近流行的一个词汇,叫low-technology,或简化为lo-tech,指的是
工业革命前的传统手工技术。在“拜技术教”走火入魔,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现代技术的今天,“低技术”表达的是回归自然和传统。
“参观上海世博会,有很多人抱怨没看到震撼人心的技术,这其实是误解”,吴建中说。一个产品或一个发明引导一个时代的博览方式早已过去,现在的世博会,是面向问题、展示理念的。其中,“低技术”是一个很精彩的思考角度。它让我们重归自然,去挖掘人类早已拥有的智慧,选择那些低排放甚至负排放的生产方式,去开发不需要大量投资的手工技术……
本届世博会上,“低技术”范例比比皆是: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德国汉堡之家、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不约而同采用塑窗框提高隔热效果,技术简单效率很高;台北案例馆介绍的“垃圾零掩埋”经验,依靠周密细致的管理,为处理城市垃圾提供了“低技术”解决方案;西班牙馆的藤条遮阳、
中国馆的“自遮阳”技术、国家电网馆的“穿堂风”设计,主题馆的绿化墙,都是“低技术”的降温方案,巧妙地运用了自然之力。
发展——从绿到金
“低技术”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理念。吴建中举例:譬如大家都觉得用餐巾纸、一次性筷子方便,尽管知道这样会浪费自然资源,但很多人并不在乎。只有当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共识并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观时,才有可能让大家自觉自愿付出,而不用提醒。
“我们很高兴看到,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做法,让老百姓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从绿到金》作者丹尼尔·埃斯蒂日前在世博会远大馆与中国环保企业家对话时这样说。从绿到金,顾名思义就是环保节能带来经济效益。从未来城市建设来看,人类同样需要寻找一条“从绿到金”的发展之路。
低技术的意义
低技术不要求我们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尖端化,但其所展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理念同样精彩。美好的城市也需要“低技术”,这一科学理念,将促使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回归自然,去挖掘人类早已拥有的聪明才智,选择那些低排放甚至负排放的生产方式,去开发不需要大量投资的传统技术,创造与人们生活关系更为紧密的科技产品,从而可持续地造福我们的城市,造福我们的生活。
“低技术”体现的是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应该成为一种现实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