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分为电离辐射核
非电离辐射两类,在核领域中的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电离辐射进入或穿过物质会产生电离作用,形成离子,或者使原子的能量增加成为“受激原子”或“自由基”,产生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
人体收到的辐射分为外部辐射和内部辐射两种。外部辐射主要是由体外辐射源发出的γ射线引起的,α粒子、β粒子的源只要不是非常接近人体表面,几乎不会引起人体损伤。内部辐射则是由各种方式进入人体内的粒子、射线或中子的源引起的。
人体所受的辐射,主要是由
天然辐射源引起的,由人工辐射源引起的辐射所占比例很小。外照射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低剂量率、小剂量水平下的短时间照射。二是中、高剂量率、大剂量水平下的短时间照射。中、高剂量率的全身照射的危害最大,但对过量的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引起的慢性损伤和晚期效应要引起注意。
辐射引起电离和分子激发而破坏各种分子,从而破坏人体的细胞而造成伤害,这就是辐射的生物效应。辐射对于其他生物体也有类似的危害。辐射会使人体
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活动和分裂繁殖能力受损。当辐射达到一定剂量时,会引起细胞死亡、或者细胞内
DNA分子变化或染色体畸变,从而引起细胞变异。
第一天出现恶心呕吐。假愈期两周或者更长些。假愈期未出现
食欲减退、周身不适、咽喉炎、出血斑、腹泻和消瘦。除非外源感染,一般在3个月后恢复健康。
最初几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假愈期仅一周左右。第二周出现脱毛、食欲减退、周身不适、发烧。第二周有出血、出血斑点、口腔和咽喉炎、腹泻和消瘦。某些人死于第2~6周,接受4.5Sv剂量当量的死亡率约为50%。存活着半年后恢复。
对于体外照射的防护,可采用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和屏蔽防护三种方法,即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控制受照射的时间和采用屏蔽来对辐射进行防护。距离防护是既简单又有效的防护方法,因为人体所受的剂量与其和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