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声调
中国古代美学用语
体格声调是中国古代美学用语。为对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概括。体格指诗歌的意境、风格和艺术特征,声调指诗歌的音律节奏。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日体制,日格力.日气象,口兴趣,日音节。”其中已含有这一思想.明李梦阳将体格声调作为其复古诗论的中心,提出:“高古者格,宛亮者调,沉著雄丽,清峻闲雅者才之类也,而发于辞”《驳何氏论文书》。强调从篇章的结构、修辞、音调等方面刻意摹拟古人。
明胡应麟在《诗薮》中对体格声调作了进一步阐发,他所论的“体”,指“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即诗歌的不同体制;所论的格,指“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即诗歌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独特气象;所论的调,指“飘逸、浑雄、沈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即诗歌各种类型的风格。认为体格声调包含“章法、句法、字法、才情、格律、音响、节奏”(《诗薮·外编》一)等方面,其重点在于音律,强调“律诗全在音节,格调风神尽具音节中”(《诗薮-内编》卷五)。为调和格调与神韵,又提出“兴象风神”,把格调比作水和镜,把神韵比作水中月和镜中花,“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同上).胡应麟论体格声调,较李梦阳等人切实具体,具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2 23:2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