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1982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先后在外文局《北京周报》和《中国体育报》从事体育新闻的报道。采访过
友好运动会及各类世锦赛数十个,参与过5届夏奥会和4届冬奥会的报道策划与版面编辑工作。对国际体育报道,尤其是前苏联及东欧的体育报道有较深入的研究。23年来,在《中国体育报》《新体育》《人物》《世界知识》等数十家国内主要刊物上累计发表各类文章近千万字,其中《魂·潮·桥畅想曲》获得全国好新闻二等奖。1998年底被
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主要著作有《绿茵狂飙》。译著有《克里姆林宫的狼》和《普京百科》。2005年5月调入
首都体育学院任教,获得省郜级课题4项,发表各类论文十余篇。
中国体育新闻的发展严格地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我国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量十分有限,更不用说有专家学者致力于体育新闻学的研究了。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新闻界和体育界来说,这20年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没有这些年的努力和发展,就没有风光无限的中国体育成就,就没有春光满园的中国体育传媒。
应该说,是我国蒸蒸日上的体育成就促进了体育传媒的发展壮大,而体育传媒的丰富实践经验又为体育新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时机和重要依据,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客观情况是,我国的媒体与新闻理论的研究机构并未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体育新闻界,媒体不太注重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基本不从事报道策划,理论与实践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莫过于我国体育新闻的理论体系尚处于初建时期,在社会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不足以引起媒体的广泛注意。
在20年间蓬勃发展起来的我国体育媒体,出现了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催生了以
上海体育学院为首的高等院校兴办体育新闻的教育事业。从1985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项写作班起到现在,我国共有十所体育院校、四所综合院校和一所师范院校开办了体育新闻专业。截至2005年,我国高校总计为1794所,15所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开办率远远高于在世界上占有体育传播强势的美国,后者高校总计4182所,而开办体育新闻专业的院校仅为16所。
我国高等院校开办的体育新闻专业从培养本科生开始,逐渐上升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直至培养博士研究生。从人才培养的规模看,全国各院校加在一起,每年体育新闻专业在校生达到4600人,而体育媒体却不会像办新闻教育这样不断地发展下去。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高等院校体育新闻人才培养过剩;另一个是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第一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教育规模最终会依据市场需求作出自身的调整。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却非一日之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教材、教学的任何环节解决不好,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