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
体育学科的概念
体育学科中的权威定义为: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育学科中的体质概念既受到传统中医理论影响,又在与西方的概念对接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溯源
传统医学
中国体质研究的理论基础体质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独有的特性。体质最早来源于构成和组成,它的原始定义为:某一个体的一切生物学特征的总和。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体质研究也是其中一个部分。祖国医学强调“形神合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形即形体,神即生命机能,神生于形,形主宰于神,神依附于形,神明则形安。形神合一就是指形与神是人体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体质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体质的范围甚广,各学科均有涉及。中国学术界对体质思想的形成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做了不懈的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质思想和理论基础。
体质人类学
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的科学,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科学。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文化因素与人类体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结构与生理机能、人体测量、人类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不同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分布的原理,人类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结构与机能的关系等,但对于体质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现代医学界的体质观
医学界对体质的认识起源于对病因等问题的探讨,医学界认为,体质对于人类来说,其研究范畴就是针对人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体质是指群体和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下,有机体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机能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机体生理反应的特异性,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病变的倾向性。
医学界对体质的认识,强调了体质研究的重点是个体的特殊状态,带有共性特征的群体体质是建立在个体特征基础上形成的普遍规律;人体体质特征是从受精卵就开始形成,并伴随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全过程;且体质形成的机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该定义忽略了心理状态对体质的影响,认为心理特征属于心理学范畴,属于气质问题,不应该纳入人体体质学研究范畴。
体育界的体质观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一直指导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对于体质一直没有明确定义。由于文化的差异,很难在英语中找到一个与中国“体质”概念相对等的词,英语中描述体质的词主要是:constitution和physicalfitness或Fitness。constitution主要是医学界使用,体育学界则使用physicalfitness。就如同“体育”的概念一样,我们在英语中也找不到一个与中国“体育”概念相对等的词。直到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体质研究分会对体质下了一个权威定义: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还有学者将体质定义为: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
其实,在“身心是否合一”问题上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身心不合一”,即体质只包括身体方面,不包括心理方面;另一种则认为“身心合一”,即体质应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目前,持后一观念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人的身、心两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科学研究己证实许多身体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因素越发显得重要。早在两千年前的《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形神合一”的观点。将身、心两方面割裂开来显然是片面的。但是,在很多研究出于操作性考虑仍然采取前一种观念,各国现行的体质测定方法一般也只包括体质的身体方面,而未包括心理方面。
“体质”是中国体育界关注和研究健康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体质和健康属于人类自身所拥有的基本属性,人类具有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生存环境均会对其产生影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问题,也是关系一个国家前途的战略性问题。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体质与健康是一种“特质(质量)”与“状态”之间的关系。任何物质都有质量,人体的质量就是体质。同样是健康的人,体质可能千差万别。作为“特质”的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易改变的;作为“状态”的健康是相对不稳定的,易改变的。
根据平衡健康观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那么,维持这种动态平衡的能力就是“体质”。因此,从体质与健康的关系角度可以认为,体质是人体维持良好健康状态的能力。“质量”与“能力”实际上并不矛盾,只是采用的定义方法不同。“质量”所采用的是一种本质定义方法,即体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质量;而“能力”所采用的是一种功能定义方法,即体质从它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讲是一种能力。“质量”高即“能力”强,“能力”强即“质量”高,二者是统一的,并无矛盾。
研究进展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我国的体质研究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的方法大都是单指标的常规统计结果的比较,分析年龄性别及地域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涉及到的指标也都是形态、机能和素质中的指标。研究方法是横剖面抽样测量。这期间研究主要结合1979年的青少年儿童调研、1985年的全国学生的调研和1991年学生体质监测。通过研究解释和发现了我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非等比发展、男女身高的“二次交叉”等一些生长发育的规律。进入90年代后,在继续保持对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监测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对中国成年人、幼儿和老年人的体质状况进行探索研究。同时,由于受到“健康促进”思想的影响,此期间进行的研究内容,由单纯的体质指标扩展到与体质状况有关系的生活方式方面,在早期主要涉及到体育锻炼的内容,并且开始尝试研究更为简易的体质评价标准,也即展开了体质评价的数学方法的研究。为实现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在2000年前后开始了测试指标的研发、测量工作的电子化和自动的改进以及信息化的尝试性研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5 14:28
目录
概述
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