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何(拼音:hé、hē、hè),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出自甲骨文,本义是担负的意思,后多作为疑问代词,表示什么、为什么等义。
字源演变
初文(字形1、2、3)是会意字。像人用肩担物之形,为担荷之荷的本字。西周在人身与所荷物之间增入“口”繁化。战国时,人形简化掉所增头,与所荷之物割裂,形体分离成“亻”“可”两部分,小篆、隶、楷承之。假作疑问代词“何”用字,使用频率高,遂借“荷”表示本义,以“何”专表假借义。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胡歌切
儋也。从人可声。
说文解字注
儋也
何俗作荷。犹佗之俗作驼。儋之俗作担也。商颂。百禄是何。何天之休。何天之龙。传曰。何、任也。笺云。谓担负。周易。何天之衢。虞翻曰。何、当也。何校灭耳。王肃云。何、荷担也。又诗。何戈与祋。何蓑何笠。传皆云。揭也。揭者、举也。戈祋手举之。蓑笠身举之。皆担义之引伸也。凡经曲作荷者皆後人所窜改。
一曰谁也
谁何孰三字皆问䛐。
从人
可声。今音担何则胡可切。馀义胡歌切。古音平上不甚分也。十七部。按今义何者、辞也。问也。今义行而古义废矣。亦借为呵。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韵》胡歌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并贺平声。曷也,奚也,孰也,诘词也。《书·皋陶谟》:禹曰何。《诗·小雅》:夜如何其。
又谁何。犹言莫敢如何也。贾谊《过秦论》:軰利兵而谁何。
又未多时曰无何,亦曰无几何。《史记·曹参传》: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又《前汉·袁盎传》:南方䰞湿,君能日飮,无何,可免祸也。注:无何,言更无馀事也。
又《南史·西域传》:西域呼帽为突何。
又《古今乐录》:羊无夷伊那何,皆曲调之遗声。
又国名。唐·魏征《隋书》:西域有何国。
又姓。
又娙何,汉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又《集韵》《正韵》并下可切,贺上声。同荷。儋也,负也。《易·噬嗑》:何校灭耳。《诗·曹风》:何戈与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颂》百禄是何。
又通诃。《前汉·贾谊传》:大谴大何。注:谴,责也。何,诘问也。
方言集汇
◎ 客家话: [海陆腔] ho2 [陆丰腔] ho3 [沙头角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梅县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ho2 [客英字典] ho2 [宝安腔] ho2 [东莞腔]
◎ 粤语:ho4 ho6
◎ 潮州话: ho5
◎ 赣语:hoe2(
◎ 韩语:HA 하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法展示
音韵汇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1 21:03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