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讲师,《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
何同彬,生于1981年3月2日,河北沧州人,后迁至山东德州。文学学士(1998—2002,青岛大学);文学硕士(2002—2005,南京大学,导师倪婷婷教授);文学博士(2005—2008,南京大学,导师丁帆教授)。2008年就职于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化文学思潮、当代诗歌研究。现任职于《钟山》杂志社,职务副主编,《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
研究成果
已在《文艺争鸣》、《世界文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小说评论》、《理论与创作》、《文学评论丛刊》、《粤海风》、《作家》、《钟山》、《山花》、《中西诗歌》、《诗歌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硕士毕业论文《文学情感观照下的人道主义多重性——关于“五四”文学人道主义的反思》(近60000字),收入《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丛书·南京大学卷》(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五四”道德失序影响下的文学选择》,《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3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后收入《2006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文明与野性的畸态和解——关于〈狼图腾〉的文化症候》,《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
3、《有奥斯维辛,世界仍然是美的——有感于赛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世界文学》,2006年第4期。
4、《疯癫的隐喻与梦魇——〈狂人日记〉重读》,《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5、《道德失序与“人道主义”的歧路——关于“五四”的人道主义思想》,《文学评论丛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6、《韩剧热与儒学“反哺”——关于现代伦理思考的误解》,《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7、《智慧的劫掠与死者的狂欢》,《粤海风》,2008年第5期。
8、《批判现实主义者的当代命运》,《小说评论》,2009年第2期。
所授课程
大学语文、中国当代文学、1990年代后文学研究
研究课题
1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文学的‘社会场域’与功能生成——转型期中国‘中产阶层’文化观念演进的实证研究”(2006cw02)
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05JZD00027)
获奖情况
曾获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光华奖学金一等、优秀奖学金等。
人物经历
2022年10月,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新闻发布会在江苏兴化举办。何同彬为初评委员会成员。
出版图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3:57
目录
概述
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