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山乡,地处资兴市东部,分别与坪石、州门司、青腰、波水、烟坪乡相接,国土总面积88944亩,省道S322线横贯南北,交通便利。
乡辖简介
何家山乡,位于临洮县北部,东抵中铺镇祁家岭,摩云村,南接中铺镇哈拉沟,南家村,西临永靖县,北靠兰州七里河区。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9公里。乡政府驻湾腰子村,在国道309线旁,距县城90公里。何家山乡是2000年原何家山乡和马家山乡两乡合并而成的,乡名仍用何家山乡。何家山乡共7000人,是临洮县面积最大的乡,并非地理中心,东西狭长,离临洮70多公里,离兰州37公里,人均收入700多元,经济水平是全县最差的。
全乡地处临洮县北部高山区,海拔2700米左右,地形复杂,高山连绵,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岩石裸露,土质脊薄,冬春风大,气候寒冷,年均气温为2.4摄氏度,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秋季,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一熟。国道309线穿境而过,长达15公里,交通便利。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24128.9亩,主要种植百合、小麦、小豆、洋芋(即土豆)、胡麻等,特色经济作物是百合,全乡留床面积近10000亩,所产百合质优个大,远近闻名,是”
兰州百合”的主产区。
全乡有干部职工38人,月工资4万元,2002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3万元。
辖区内有新建的临洮县百合市场1个,占地12亩,是邻近市县首家百合市场;有储容量300吨的百合保鲜气调库一个,总共投资120万元。市场去年投入使用以来,百合日成交量75吨,交易额达30万元。现在市场内为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收购环境,为邻近地区的群众交易百合提供了方便。
发展现状
近年来,该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依靠项目支撑,依托技术手段,全面推进富民强乡战略。全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东江梨、楠竹等特色优势产业。东江梨作为主导特色产业,通过改良品种扩大面积,加强管理,果质和产量得到很大提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省内外。全乡现有东江梨面积2300亩,年产量3500吨,产值1400万元。楠竹是该乡的支持产业,经实施低改和深度开发,种植面积和楠竹产量大幅增加和提升,现有成林面积达1万余亩。
矿产资源
该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萤石储量居湘南之首。据探明产量达60万吨。全乡现有萤石矿1个,硅钾矿3个,产值3000万元。
取得成绩
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被郴州市授予“平安乡镇”荣誉称号,2007年度,该乡农业、畜牧、农经、国土等多项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下辖村
人口数据
何家山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临洮简介
临洮,古称狄道,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地区西部、洮河下游,自古即为陇右重镇,是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历史文化名城,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境而过。在这片土地上,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闻名中外,并享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美誉。与省会兰州接壤,共辖14个乡、14个镇,全县总人口54.01万人,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1.2万亩。
经济发展
全乡有工业企业3个,乡镇企业3个,总投资260万元;个体经营户15户,客运专业户5户。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疗保健点1个,村卫生所12所,个体私营卫生所2个,畜牧兽医站2所,农村信用社1所。
湾腰子村位于何家山乡北部,东接康泉村,南接伊里沟,西接何家山村,北与兰州市七里河区湖滩乡相接。平均海拔2680米,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湾腰子村作为行政村包括三个社:湾腰子社、阳社和甘苏社,耕地面积共2022亩,人均4亩地,户均2000斤。2002年底,人均产粮240公斤。近年来,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05万元。3个社有140户共514人,有100多人出去务工。村委会包括村主任、村支书和文书,另外每个社有一个社长。党支部每4年一届,村委会则3年一届。
该村的主要作物有小麦、小豆、胡麻、洋芋和百合等。洋芋的成熟率较低,一般卖四五毛钱一斤。百合生长周期较长,从播种到收获需要9年时间。该村人均收入七八百元,其中包括打工收入,否则几乎没多少收入。农忙时外出打工的会回来。打工者有去兰州、新疆等地的,女孩一般去七里河村的西果园加工百合。本村无乡镇企业,有加工麦子粉的私人加工厂。
百合是当地最主要的
经济作物,湾腰子村早在1979年左右就开始种植百合,由于百合的巨额创收,1997年全村开始大规模普及,2001年百合价钱开始下跌由以前的每斤八九元钱甚至十元以上跌至一元甚至更低,目前全村共种植700亩,占耕地面积的35%。
教育状况
临洮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1所,其中完中6所,职中6所,独立初中32所,小学460所(含村学102所),幼儿园7所。在校学生112020人,其中高中9581人,初中26704人,小学68678人,在班(园)幼儿7057人。现有教职工5695人,其中公办4673人,代理教师1022人。
从1983年开始,全县分阶段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工程,于1991年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从1994年起,开始全力实施“普九”,于1999年顺利通过省、地评估验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年底由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铜碟,全县顺利完成“两基”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巩固提高,全县“普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15周岁少儿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2%;初中阶段少儿入学率达到97%,17周岁少年初级中等
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4.2%。初中、小学阶段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45%、0.45%以内。
2003年小学毕业会考“双合率”为89.1%,初中毕业会考“六合率”为31.3%。全县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考生2776人,上线2013人,上线率72.5%,比上年增加302人,提高了3.1个百分点。自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县先后有17536人考入大专、中专院校,其中大专院校10234人。
在巩固提高“两基”工作的基础上,临洮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1994年以来,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土地置换和发动社会捐资,共完成了9209万元的教育建设任务。
何家山乡有13所学校,其中附设初中班小学1所,有教职工82人(其中公派教师54名,代理教师24名,职工4名),在校学生1210名。教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相对于其他乡而言较为落后。所有小学受何家山学区管辖。
何家山学校全称为何家山附设初中班小学,始建于1965年,经历过几次学制变化,建校初期为完全小学。文革时还曾有过高中,高中的辐射半径为6-8万人。改革开放后,逐渐正规化。2001年以前,小学和初中是分开的。2001年,何家山乡与马家山乡合并成何家山乡,何家山初中、马家山初中和湾腰子小学三所学校也于当年合并成何家山学校,即何家山乡附设初中班小学(带帽初中),距离马家山村10公里。又于2002年9月份,小学部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该校原本是甘肃省临洮县何家山乡的乡中心校,2004年5月,何家山乡又与中铺镇合并,原何家山乡政府被撤,并入中铺镇。
何家山学校共有学生347人,其中小学生101人,每个年级一个班,共6个班,以本村学生为主;中学生256人,每个年级2个班,6个班,学生分布在13个村,离家较远的学生上学需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男生197人,女生151人。
何家山学校共有26名教师,其中中学老师18名,小学老师8名,公办教师22名,代课教师共4名。大部分老师住校,家里比较近的也要走半小时。兼课的多,按专业教课的少。临洮县教师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较严重,去年评职称开始实施专业对口与否这项限制。但上级单位在分配老师时并不管学科,该校的物理、化学老师永远缺编。教学质量多年来处于全县较差的行列。
相关阅读: 伸出您的手 关爱代课教师 关爱山村教育
医疗卫生
临洮县何家山乡湾腰子村坐落于兰州以南30公里,距离临洮县城大约70公里,地处山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有雪,早晚温差较大,属于较干旱地区。每天有三趟班车开往兰州市,并有到达其他县市的班车经过该村,交通较为便利。
当地主要
粮食作物是小麦,土豆和豌豆,有少量燕麦,但主要用来喂猪。经济作物是食用百合。牲畜有骡子,猪,绵羊(食用),只有几户家庭养鸡。
全村只有一口水井,但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并不来这里挑水。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每家都有一口水窖,是用来收集从房顶和地面汇集的雨水。除了煮沸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消毒措施。
两层楼的乡卫生院坐落在村子中间,有两个正式大夫,每月固定工资在八九百左右。湾腰子村还有两个私人诊所,以中医治疗手段为主,每月收入接近两千元。新生儿及幼童疫苗接种都由乡卫生院负责。前些年乡卫生院有两位老中医坐诊,卫生院效益还不错,自他们一位去世,一位退休以后,医生素质不是很高,现在乡卫生院主要治疗手段以西医为主。效益连年下滑。
当地居民几乎都是汉族,我们总共对23位村民进行了卫生健康方面的调查。下面简单谈谈调查结果。
这23人中,其中女性14人,占总人数的60.9%;男性9人,占总人数的39.1%。其中有两人不了解最近的新型合作医疗政策,23人中只有一人参加合作医疗项目。村民对此政策反映平淡,客观原因是定点医院在临洮县城,距他们的居住地有70多公里,而他们去兰州市只要30多公里,所以村民患病必须去医院的一般都去兰州市,很少去临洮县城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