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跨文化语境中展开对东西方社会、地缘政治、权力话语、身份差异等问题的比较学思考,这些思考也成为个人艺术活动的观念基础,以知识考古方法建构叙事逻辑,以质疑和批判的态度进行创作,作品以绘画和装置为主要形态。
王林(批评家、策展人):他是一只候鸟,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来往地飞翔,移民的眼光和“海归”的视角,构成了他创作思维与创作心理的独特性。读何工的作品会感到沉重而异样,沉重里充满沉思,异样中显示异质。他对于周遭的社会现实和主流意识,始终保持着不认同、不妥协的态度。
漆澜(画家):流淌、跳跃的笔触,充满膨胀感的物象形态,让人窒息的色彩,透射出一种紧张的力量,把画面压迫得只剩下了一片绝对的宁静--这样来表达当时的视觉震撼,所采用的词语其实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如果要还原当时的真实感动,我觉得,我发现了另外一种视觉经验,生疏而震撼,他与一种张扬的艺术性格和近乎于反美学的、叛逆的价值取向有关。或许我与何工这种看似偶然的视觉奇遇与“表现主义”有关,但今天的何工并不认为自己的创作属于“表现主义”这并未让我觉得失落,相反为他庆幸。因为何工一直没有口头的主义,只有实实在在的主意,这正是我认为他值得尊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