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原名何志强,
浙江山阴人(今
绍兴,)1934年出生。
何子原名何志强,浙江山阴人(今绍兴,)1934年出生。
高二时获得杭州市中学生美术比赛第一名, 次年(1951年)高中未毕业即进入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绘画系就读。其时每学期成绩均为全级第一名,全校闻名。
1955年在浙江人民出版社任编辑。
1960年在上海美专任教,1961年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
1955到1965年, 是何子创作最活跃的年代。他绘制了不少连环画,书籍插图,与大型油画,国画,同时写作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
文革黑暗时期,他与其他几名知名画家一起被批判,精神上倍受摧残。
1979年移居香港,在香港中大进修部任教美术7年。为各报刊如明报月刊等缮写艺术介绍与绘画作品。
何子仍以年青时的热诚,每天诵读诗词,钟情书法,研习山水花鸟各类技法,忘情于自我的艺术天地中。
1951年 进入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绘画系就读。每学期成绩均为全级第一名;
1955年 在浙江人民出版社任编辑;
1956年 赴雁荡山,发表小说“张老爹的眼泪”于杭州日报;
1958年 赴北京,为农业展览会创作大幅油画,游泰山;
1959年 为国庆十周年展览,赴玉门油田,创作大幅油画“女子采油队”,并参观敦煌莫高窟;
1960年 赴上海美专教书;
1961年 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
1961年 创作大幅油画-“东方欲晓”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散文“在天马山下”;
1962年 为创作油画-“鲁迅在写作”,赴杭州访问浙江省长周建人,作品陈列于上海鲁迅纪念馆;
1963年 9月与刘海粟,林风眠等画家一起参加在香港大会堂展出的“上海名家作品展”,所作油画“带扇子的女人”在香港为买家收藏;
1963年 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小说“哑妹子”。在文汇报发表“评涂克油画”;
1963年 赴洪泽湖写生,画“洪泽湖游击队素描稿”发表于解放日报,同时在该报发表散文,“洪泽湖记行”;
1964年 为创作连环画“红岩”赴重庆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去成都参观杜甫草堂,并攀登峨眉山,同年在文汇报发表散文“杜甫草堂”;
1965年 创作大幅中国画-“毛主席到上海”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1966年 文革期间,与戴敦邦,颜梅华等画家一起画连环画-“沙家浜”出版发行;
1974年 (大陆文革中期最黑暗的时期),上海举办了一个“黑画展览”,批判六名所谓黑画家,这六人是:丰子恺,刘海栗,
林风眠,程十发,刘旦宅,与何志强(何子)。当时他四十岁,是六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唯一在世的一位;
1979年 移居香港。在香港华侨日报与明报月刊发表介绍美术的文章与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