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斌,1986年1月10日出生于江西南昌
东湖区,
中国羽毛球队双打
运动员。
早年经历
1986年,何汉斌出生在南昌市东湖区,那年江西籍羽毛球运动员熊国宝、钱萍在世界羽坛大放异彩。何景峰是一名军人,非常喜欢羽毛球运动。何汉斌3个月大的时候,随军来到厦门,在浓厚的羽毛球氛围中长大。
两岁半、走路都不太稳的何汉斌开始拿起球拍,只不过那个时候是玩羽毛球,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羽毛球在同龄孩子中打得非常出色,12岁的时候,何汉斌被选进省体校专业学习打羽毛球。
进入体校后,在一次全国青少年羽毛球大赛上,资深教练汤仙虎看了何汉斌的比赛后对他非常欣赏。2002年2月,何汉斌与陈金等一批被选调进入国家二队,期间从练习单打到改打双打,从男双改打混双。
运动生涯
2007年,已经21岁的何汉斌终于入选国羽一队,与于洋成为了固定的混双搭档。在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两人连续拿下丹麦、瑞士、马来西亚三站超级系列赛的冠军,逐渐成长为国羽排名数一数二的混双组合,并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2009年苏迪曼杯混合团体赛,何汉斌随队登顶,终于成为了世界冠军。
2013年打完全运会后,何汉斌决定退役,并选择留在八一队担任教练,继续他所喜爱的羽毛球事业。通过4年的磨炼,他的执教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并被国家队主教练张军召入,重回国羽担任教练员。
主要成绩
2004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冠军(主力队员),混双冠军
2004年亚洲青年锦标赛团体冠军(主力队员),男双第三名,混双第三名
2005年中国大师赛混双第三名
2007年泰国公开赛、丹麦超级赛混双冠军
2008年瑞士超级赛、马来西亚超级赛和印度大奖赛混双冠军(和于洋);羽毛球亚锦赛混双四强;泰国公开赛混双亚军;全英公开赛混双八强
2009年
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和赵婷婷)
2009年澳门黄金赛混双冠军
2009年第十一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冠军
2009年全英超级赛混双冠军
2010年韩国超级赛混双冠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团冠军成员
2010巴黎世锦赛混双亚军(和于洋)
2011年印尼羽毛球黄金赛混双冠军(与包宜鑫)
2011年马来西亚公开赛混双冠军(与马晋)
2012年瑞士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四强(与包宜鑫)
何汉斌:梦想突然照进现实
对于何汉斌来说,在2007年4月之前,他从没想过自己有可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2008年1月搭档于洋夺得马来西亚超级赛混双冠军之前,他仍不敢确定自己真的有机会登上奥运会的舞台;即便当时他和于洋的奥运积分已经攀升到了第五位,和第四名的差距很小。刚满22岁,升上国家一队仅仅一年,北京奥运会就这样突然出现何汉斌的眼前。
从来没有想过不打羽毛球
何汉斌说,他打羽毛球从一开始就是命中注定的。
何汉斌出生的1986年,正是江西籍选手熊国宝、钱萍大放异彩的时候。家在江西省体委大院的何爸爸何妈妈受到影响,在孩子降生之初就已构想出了一幅羽毛球选手的蓝图。“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和双胞胎弟弟一起跟爸爸在公园里打球。”说起小时候被爸爸拉着打羽毛球,何汉斌的语气里有着一丝嗔怪的情绪,不过眼角眉梢却都是幸福的笑意。
“其实打打也就喜欢上了,而且我们从小就好动,打球刚好释放了多余的精力。”何汉斌说自己小时候绝对算得上是让老师头疼的孩子,老师给他的评语里总有“活泼有余,太过调皮”的字眼,“那时候,我只要安静地坐上一天,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比别的同学得小红花容易多了。”
就这样,一家三口的快乐羽毛球训练,一直持续到何汉斌和弟弟何汉青进入江西省队。不过因为家就在体委大院的关系,兄弟俩即便人在省队训练,却始终没有真正离开过家。“每天我们都是骑车去训练,然后再骑车回家吃饭,天天都过得很开心。”何汉斌说。
开心、快乐、好玩,回忆起在省队打球的日子,何汉斌经常性地会蹦出来这样的形容词。苦、累、枯燥这些本以为会出现更为频繁的词,反倒在他这里成了绝缘体,一次都没有听他提起过。而当问起“有没有想过不打羽毛球”的时候,何汉斌甚至还出人意料地愣住,思虑半天之后才给出一个很可爱的答案:“有过不想练力量的时候,不打羽毛球倒从来没想过。”说完,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乱抓了一下头发,以示对自己有过偷懒想法的小小惩戒,“不练力量其实也不行,那样很容易受伤。”有些为难地嘀咕了两句之后,何汉斌甩了甩头,像是终于在脑中临时抛开了“力量训练”这四个字,而后很斩钉截铁地再次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不打羽毛球。因为打羽毛球很开心,而且你让我再去做别的事情,我恐怕也真的做不了这么好。”
在国家二队呆得太久了
2002年2月,何汉斌进入国家二队。那时,他本是作为单打选手来培养的。
“我和陈金是一批入队的,经过一年的训练考察,教练组认为我在单打上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所以就让我改练双打了。”提起这段单打改双打的经历,何汉斌语句简练,说得很是干脆。或许他的混双成绩良好,对于当初那有些挫败感的经历早已不放在心上了,“回想起在二队的经历,我只觉得呆得时间有点长,别的倒也没什么。”
“看着一起进入二队的队友先一步升上一队,还是有些不甘心。因为在二队只是训练,没有比赛,这样很容易让人没有目标,感到茫然。”话题进行到这里,何汉斌的目光才第一次游移不定,漫长的二队生活到底还是给他留下了一些阴影。“不过,倒也没想过打不出来怎么办,朋友们也说我这点很好,单细胞,操心的事情不多。”何汉斌有些自嘲地笑着把谈话进行了下去,“反正就是好好打呗,剩下的事情我也左右不了。”
在何汉斌进入国家二队近一年之后,弟弟何汉青也被选进了二队,兄弟两人开始配合男双。但是,弟弟何汉青比较调皮,自我约束力差了一些,没呆多长时间,就因为违纪被调整了。弟弟的离开让何汉斌很遗憾,但也提醒他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训练。
抱着好好打就有希望的想法,单细胞的何汉斌逐渐迎来了转机。在2006年夏天的晋江集训中,他和沈烨替换了两名一队队员,参加了一队男双组的10人合训。“那时候就感觉有机会了。虽然并不是很明确,但是这个刺激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在晋江集训表现出色,何汉斌和沈烨获得出战2006年8月的韩国超级赛的机会。比赛中,心气正足的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半决赛,在他们战胜的对手中,就有赛事的头号种子、丹麦老将埃里克森/伦加德。
凭着在韩国超级赛的出色表现,2006年9月的香港超级赛何汉斌也得以参加。正是这次比赛中,他第一次和于洋搭档出战混双。“那次就是临时试着配一下,之前我和于洋从来没有在一起练习过,所以教练没有给我们订什么目标,打一场算一场而已。”
不过,这次临时的配对在香港却收获了意外之喜,两员初次合作的小将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在
八分之一决赛中甚至战胜了英国名将罗伯特森/埃姆斯,直到八进四时,他们才被后来夺冠的郑波/赵婷婷拉下马。“因为那次打得不错,所以接下来我们还配对参加了中国公开赛,结果又进了半决赛。”
男双的稳定发挥和混双上的意外成就,似乎已经开启了何汉斌的成功之路。但是在这两站比赛之后,他和沈烨却还是被“退回”了二队。“只有比赛的时候才跟着一队出去,训练还是在二队。前后抽调集训也反反复复好几次了。那时候,我心里很痒,想着很快就能进一队了,但是却一直没个结果。”
好在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煎熬并没有持续太久。好事多磨之后,2007年1月,何汉斌正式进入一队,国家二队生活也就此被定格在了五年。“单打一年,双打四年,真的呆得太久了。”
打到才感觉奥运会真的就在那里
带着对北京奥运会懵懵懂懂的期许,何汉斌/于洋组合开始征战奥运积分赛。从新加坡超级赛的16强到印尼超级赛的半决赛,再到泰国公开赛的问鼎,两个人一步一步走得比预想中顺利得多。
“泰国的那场半决赛,可能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场比赛。因为和苏凯特他们打,每次都是打三局,然后赢个2分,很艰苦。我体力应该算很好了,但那次打到最后我竟然抽筋了。”让何汉斌说出印象最深的比赛,没有多想,他就提到了和泰国组合的对决。“每次半决赛赢了他们,我们就一定是冠军。在泰国是这样,在马来西亚也是这样。所以有时候真的挺希望和他们碰的。”笑着说出胜泰必夺冠的理论之后,何汉斌反而叹了口气。因为距离奥运会越近,奥运积分赛越有竞争力,他心里的莫名压力也就越多。“大概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打球开始有压力了。之前都是打一场赚一场的心态,但随着成绩越来越好,队里对你越来越重视,不用你想,压力也就来了。”
不请自来的压力,给何汉斌带来的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得失心的加重也让他在比赛中反而放不开手脚,2007年的世锦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开赛第一天战胜日本选手后,何汉斌曾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这次我们是奔着冠军来的。”而当时让他如此自信的源泉,就是此前几站比赛所取得一系列好成绩。但随着他们一次次的出色发挥,对手早已注意到了这对年轻组合,世锦赛第二天同他们对阵的波兰选手,就显然是有备而来。第一局21比19险胜对手之后,波兰人率先做出了变化,突击两人结合部的打法,很快让他们占据了主动。反观两员小将在场上则变化不多,何汉斌更是没有打出自己的节奏,放弃了抽压的特点,一味消极地推挡,让他的情绪越发低落。最终,后两局接连以17比21和13比21失利的他和于洋,成为了该届世锦赛中国队第一批出局的选手。事后回忆起当时的先胜后败,何汉斌承认是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赢了第一局之后,多少有了些想法。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看到了赢球的机会反而把握不住了。”
同样因为急于求成导致的意外失利还出在2008年的韩国超级赛上。当时刚刚在马来西亚超级赛夺得冠军的他们,只要在韩国打入四强,就将一举超过印尼选手,跻身奥运积分的前四位,继而占据一个奥运参赛名额。然而在韩国,他们首轮就意外落败。“一场一场拼下来之后,才确实感觉到奥运会真的就在那里。但离得近了,反而就想让你马上抓在手里。那次比赛赛前,我们就被告知只差几百分了,要好好抓住机会。但机会最后还是从眼前溜走了。”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何汉斌又变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的笑容依然还在,“所以后面的全英赛和瑞士赛我们要好好打,争取为中国队多拿下一个奥运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