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婴: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
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
教育社会心理学上有较深造诣。
个人简介
著有《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卫生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等书。
师之道
师道包括两个含义,即为师之道和求师之道,在这里我们谈的是为师之道。
1.高度决定视野
何立婴教授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环境中的现象和问题,这是对教育研究的独特贡献。讲座就学校教育中的若干主要问题,结合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做了有益的探讨,如:“教师的期待效应”、“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习得无能”、“良好的纪律在于保持一种有助于目前和将来的学习气氛”等多项课题。
2.角度改变观念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教育,看待学习,从而挖掘和整理影响学生发展的多重因素,这是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最大特色。讲座中包括了“师道(为师之道)是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和由此引出的教师需要遵循的行为法则”、“师道(为师之道)首先在教师的心目中必须是尊严的”等颇有建树的论题。
3.尺度把握师道
教师要起到传承人类文明、培养下一代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承认师道的崇高和严肃,认识和理解师道,并把它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最高准则,身体力行,对师道怀有敬畏的心理,时刻谨遵师道。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新分支,更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必然努力遵循师道,探讨师道。讲座中对“教师角色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师生关系本质上是成人和未成人的关系”、“师源性心理问题”等焦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4.教育热点了然于胸
何立婴教授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纵论教育热点问题,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快感,对当今教育热点问题如何理解、如何解决、如何操作了然于胸。如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奖励与惩罚”、“课堂纪律及其管理”、“师生关系”、“青春期教育”、“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等。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