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对篆书的
书法创作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在其传世墨迹中,这类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体势上,大篆小篆都写;书写形式上,书联、屏条、横幅等都具备,如篆书七言联:“红树雁声当夕起,黄河诗思共秋高”。结构谨严,布局沉稳,用笔
挥洒自如,且富有变化,颇具韵味。
何绍基系
湖南道县(当时称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生于1799年,卒于1873年。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至四川学政。其博学多才,著述颇丰,是中国书法史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代宗师。他由帖学入门,从北碑中获取养分及创作灵感;他最具特色的行草书多参有篆意,完全得益于北碑;他富于创意的篆书和隶书为碑学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最终将
草书、
隶书、
篆书、
行书融为一体,字体浑厚雄重,独创一格,颇具成就,在晚清书坛上
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