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玲,1963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工程热物理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首届杰出教学奖获得者,国家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外专局/教育部热流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计划负责人,国家首批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人物履历
1985年,何雅玲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8年,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3年3月3日,何雅玲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大会召开。
2015年9月5日,当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2月,何雅玲负责的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利用中的热流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何雅玲长期从事热能高效传递、转换、利用及数值模拟的研究。在传热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面,构建了微观-介观-宏观统一计算框架、发展了跨接微观与宏观的LBM方法;在强化传热方面,揭示了高效低阻的物理机制,发明了多项强化传热新技术;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提出了将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与有限容积法耦合设计太阳能吸热器的新方法,发明了改善热流密度均匀性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化工领域得到应用。
研究领域
能源的高效利用及节能理论与新方法;新能源利用(太阳能,燃料电池);余热利用;储能新技术;高技术中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电子器件冷却技术等),微尺度流动和传热;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预测原理及其应用;航天航空中的热流科学问题。
截止到2015年3月,何雅玲共出版著作、教材9部,英文著作3章,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300余篇,国际会议10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300余篇,EI收录470余篇。论著被他引3600余次,SCI他引2000余次。获发明专利授权30项,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软件著作权30余项。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旨、特邀报告50余篇。
何雅玲作为学术领导人和组织者,所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具体如下:
人才培养
何雅玲独立指导硕士生、博士生100余名,培养的研究生多名在国际大赛中获奖。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1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突出贡献奖”,201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伯乐奖”。
教学方面,负责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他教学成果奖项如下:
教学成果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主持项目
作为主持人,主持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群体及重点、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
主持过的科研项目,举例如下:
(1)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 (973项目)——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能源高效利用中关键热流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太阳能塔式电站高效聚光集热传热机理及新型动力循环热物理基础问题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先资助领域重点项目群项目——高耗能行业换热设备的节能理论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热力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
(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境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
(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二氧化碳热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CO2热泵热水器用换热器开发及应用
(8)“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新建基地——新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利用中的热流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9)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节能与低品位热能高效利用中的基础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10)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项目—节能与能源的高效利用
(11)973课题——高能耗工业领域换热设备的节能新理论与新方法:低功耗强化传热元件的原理与技术
(12)航天航空等有关课题
专利和软著
授权发明专利68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
部分举例如下:
[1] 一种固定床高温煅烧反应的模拟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811354926.5, 授权日期: 2020.3.31
[2] 一种采用变高度连续凸起的高强度换热翅片.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0440924.6,授权日期:2020.03.31
[3] 一种相变储热型太阳能热化学反应装置.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810659608.3,授权日期: 2020.01.14.
[4] 一种利用烟囱效应的自然散热装置.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7100552076.9,授权日期: 2020.01.14
[5]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710041244.8,授权日期: 2019.12.31
[6] 一种铅-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间换热器.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811029979.X,授权日期:2019.09.27
[7] 一种热载气温度震荡条件下碳酸盐高温煅烧反应特性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8113549316
[8] 一种双分频式光热-光伏-热电耦合的太阳能全光谱利用系统.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710525475.6,授权日期: 2019.09.20
[9] 一种用于测试烟气余热换热器积灰特性的装置及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710510335.1, 授权日期: 2019.08.13
[10]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号:201710828897.0, 授权日期: 2019.07.23
[11] 一种防积灰、防磨损、防腐蚀的烟气换热器.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611012631.0, 授权日期:2019.03.12
[12] 一种离子风除尘通风机柜. 授权发明专利,授权号: ZL 201710113995.6, 授权日期:2019.03.12
[13] 一种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设计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1236467.1,授权日期:2019.01.18
[14] 一种实现多因素定量调控的烟气低温腐蚀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 201610453912.3, 授权日: 2018.11.09
[15]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710044268.9,授权日期:2018.10.19
[16] 一种熔盐换热实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610059405.1,授权日期:2018.07.03
[17] 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703030.8,授权日期:2018.05.18
[18] 一种熔盐换热/储热设备性能测试装置.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918131.2,授权日期:2018.04.17
[19] 一种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设备综合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59403.2,授权日期:2018.03.13
[20] 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自清灰换热器及采用该换热器的自清灰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209675.6,授权日期:2018.01.16
[21]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飞行器地面热模拟试验装置.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820839.4,授权日期:2017.09.12
[22] 一种通用型组合管径空调换热设备流路的设计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445420.6,授权日期:2016.01.20
[23] 一种实现冷电/热电联产的中低温余热回收系统[P].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310624.4, 授权日期:2015.10.28
[24] 一种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 01310162862.X,授权日期:2015.08.05
[25] 一种太阳能聚焦集热系统光-热-流体耦合优化设计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210010842.6,授权日期:2014.04.23
[26] 一种多阶多表面复杂太阳能聚焦集热系统设计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096876.7,授权日期:2013.04.17
[27] 化工用蒸发式冷却/凝器设计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批准专利号:ZL200810232269.7,授权日期:2010.11.10
[28] 螺旋折流板支撑丁胞管束换热器. 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710018994.X,授权日期:2009.03.11
党内职务
第十九届、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九大代表。
社会兼职
人物评价
何雅玲是科研、教学双优人才,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同行的广泛认可。(陕西省教育厅评价)
作为中国工程热物理专家,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研究目标,在流动与传热过程数值模拟、强化传热机理和新能源利用中的传热问题等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