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洲,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人,1901年12月出生,1928年3月参加赤卫军,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任商城独立团2营9连排长、连长,皖北游击师队长,红28军济州游击队队长,邳效伯独立团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支队第9团侦察参谋、通察参谋,2师4旅11团副营长、营长,2师5旅滁县独立团副团长,定凤怀总队副队长,新四军6旅16团团长。参加了蒋家河口、浮山寨、岱桥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12纵5分区3支队支队长、34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江淮军区2分区副司令,皖北军区巢湖分区第一副司令、司令。参加了涟水、桐城、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老行政级9级正军级、享受副省(部)级待遇。1952年因身体原因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洪泽湖农场场长,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淮委工程总队副政委、政委,安徽省建筑厅厅长、
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安徽省厅党组副书记等职,享受副省(部)级待遇。1985年8月13日病逝于合肥,享年85岁,1997年8月骨灰安葬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余佩洲同志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个雇农家庭。1928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营、团长、旅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司令、正军级、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治淮工程总队政委、安徽省建筑厅厅长、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安徽省厅党组织副书记等职。
建国后,余佩洲同志长期从事水利建设事业与公安管教工作,对安徽的水利建设事业和公安管教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关系人民的疾苦,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带领水利厅的同志深入农村开展生产自救,同群众一起拉犁开荒,鼓励了群众的情绪,胜利的渡过了生活的难关,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余佩洲同志,从1954年到1962年一直是治淮劳改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政治委员)。他是领导班子团结的黏合剂。班子成员年龄有老有轻,个性有急有缓,资格有深有浅,文化有高有低,经验有多有少,因此,看待问题、处理事情难免参差不齐,所以出现分歧、产生矛盾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每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他出面调解或表明态度,就能顺利地得到解决。由于他集温、良、恭、俭、让于一身,加之老成持重,公允平和,所以大家对他都非常钦佩和敬服。他是关键时刻决策的拍板人,党委研究重大问题,一旦出现分歧、难以定夺时,只要他一表态,无不尊重和同意,尽管他平时话不多但是对重要事项的发言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因而言多中的。他是关心爱护干部的长者,在1959年反右倾时,听说仅有40多名干部的管教处,竟排列出20多名批斗对象,怀着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同志的爱护,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立即找来在省委帮助工作的处长齐之贤同志,要他回来过问一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大部分批斗对象被排除,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余佩洲同志从小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在革命处于最困难时期参加了著名的“立夏节暴动”。1934年主力红军转移后,整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他先任红28军手枪团三分队长,后任潜山战斗营营长,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英勇杀敌,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曾受“左”倾路线的残酷迫害,他坚信党,坚信人民,对革命事业忠贞不二,一如既往地同敌人进行战斗,身负重伤,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长达10年之久,保存壮大了革命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副团长,团长。为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奉命率领部队深入敌后,广泛开展对敌斗争,他先后参加领导开辟了滁县、定凤怀坑日根据地。他先后参加加过著名的定远县占家岗、大桥以及来安县半塔集保卫战。由于他的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取得反扫荡,反摩擦斗争的胜利。解放战争中,余佩洲同志先后担任支队长、旅参谋长、军区分区副司令等职位。参加过涟水、宿北、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出色地完成了歼敌任务。全国解放初期。任安徽省巢湖军分区司令员,积极剿匪反霸,为巩固和发展土地改革胜利的果实,作出了奉献。 十年动乱中,余佩洲同志对当时的混乱状态极为不满,坚持事实求是,坚持真理,坚信党的事业必胜,粉碎“四人帮”后,积极拥护10届3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虽年老多病,任关心国家四化建设。关心水利工作,想念长江、淮河两岸的人民。在住院病重期间,还积极从事党史军史资料工作,十分关心机关的整党,向党组织和亲属提出请求参加整党学习,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深情。 1985年8月13日病逝于合肥,享年85岁,1997年8月骨灰安葬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余佩洲同志一贯忠于党的事业,具有坚强的党性,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廉洁奉公,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共产党主义的事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一生,他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