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隶属
贵州省遵义市,地处黔中腹地,遵义市东南角,是遵义、
铜仁、
黔南、
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
石阡县接壤,南接
黄平县,东南连
施秉县,西南临
瓮安县,西北界
湄潭县,东北与
凤冈县毗邻,县域总面积162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
常住人口为22.34万人;截至2023年6月,余庆县辖1个街道,8个镇、1个民族乡,县政府驻白泥镇。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辖地。
秦汉时期,为秦、汉巴郡涪陵县辖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蜀汉涪陵属国万宁县、曹魏涪陵属国万宁县、西晋涪陵郡万宁县、成汉国涪陵郡万宁县。晋愍帝建兴元年,属牂柯郡万寿县辖地。
唐武德三年(620年),属牂州辖地。乾符三年(876年),置白泥、余庆(今敖溪)两地校尉,称土官司,属牂柯县辖。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升为白泥州、余庆州,为播州军民安抚司辖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改为白泥、余庆长官司,为播州宣慰司辖地,隶四川布政使。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白泥、余庆合置余庆县,隶贵州平越军民府。辖余庆、白泥、合江3里,面积约700平方千米。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省裁兴隆军田附近(施秉县大岭、独花、张家院和黄平县一碗水一带)划归余庆,名新归里,县域面积增至850平方千米。清嘉庆三年(1798年)改隶平越直隶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将黄平县上坪古、燕子窝、上坝、屯上、龙溪场、田坝王、岑黄驿、凉风哨、回龙场、昌家屯、小腮塘、林坪、响水、魁龙等插花地划归余庆,将施秉县金鸡屯、上瓦厂、紫翠屯、抄纸屯、船溪屯、任家屯、大岭、土地塘、阎家屯、莆家湾、六郎屯、大塘铺等地划归余庆,县域面积增至1300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贵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隶贵州第一行政督察区(镇远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贵州省将黄平县第5区太平堡(今构皮滩镇、花山苗族乡)划归余庆,县域面积增至1623平方千米。
1949年11月12日,余庆县解放后,隶镇远专区。
1956年,改隶遵义地区。
1958年,撤余庆县,并入湄潭县。
1961年,恢复余庆县,隶遵义地区。
1997年,遵义撤地设市,为遵义市辖县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12日,余庆县解放,时置4个区、13个乡镇。
1951年9月,全县设5个区,13个乡镇、105个行政村。
2015年11月,调整为全县辖8镇1乡1街道70个村(居、社区)1810个村(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余庆县辖1个街道、8个镇、1个乡:
子营街道、
龙溪镇、
构皮滩镇、
大乌江镇、
敖溪镇、
龙家镇、
松烟镇、
关兴镇、
白泥镇、
花山苗族乡。共有71 个村(居),1871个村(居)民小组。余庆县人民政府驻白泥镇府西路4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遵义东南角,是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县、南与黄平县、东南与施秉县,西与瓮安县,西北与湄潭县,东北与凤冈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5′-108°02′,北纬27°08′-27°41′,幅员面积16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余庆县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县内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数地区海拔600—1000米之间。
余庆县境内大乌江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县境中部,两岸多为陡峻峭壁,为一条深切河谷地带,县境中部的新场、凉风、坪场、木叶顶一线北东向山系,将全县分为北西和南东两个大的地貌区域,其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各有差异。
余庆县地貌显示了堆积、侵蚀剥蚀、溶蚀、剥蚀构造地貌等多种类型。碳酸盐岩区表现为溶蚀、浸蚀构造地貌特征。有
岩溶丘陵、岩溶山地及断层谷地或断陷盆地,碎屑岩区域以剥蚀作用为主,多成缓坡地形过渡地带,轻变质岩以剥蚀构造地貌特征为主,构成山地、断陷谷地等类型。堆积地貌有河流冲积坝与侵蚀剥蚀堆积坝两种类型。按成因类型,依据主导力作用分为堆积地貌、侵蚀剥蚀地貌、溶蚀地貌及剥蚀构造地貌四类。按地势等级,主要形成指标及农业利用价值分为平坝、丘陵、低山及低中山四类。
气候
余庆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21.3℃,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9℃。2022年,年平均气温为17.5℃。霜雪不多,无霜期长达300天,雨量充沛,2022年平均降雨量为813毫米。
余庆县春季天气回暖较早,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局部地区有冰雹和大风,但成灾不严重。盛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入冬后气温较低,降雨量减少。
余庆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6.4C之间,呈西北向东南递增。低温区分布在狮子场、齐 坡、瓮脚、新寨等地,年平均为13~14℃,高温区分布在
乌江河谷和白泥大坝区,年平均为16~16.4℃,其余地区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
水文
余庆县境内有河流溪沟67条,总长1060千米,主要有
乌江、
余庆河、觉林河三大水系。余庆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按区域分布特点,水系主要由乌江、余庆河、觉林河3条河流组成。境内有大小河流67条,总长度1060千米,流经余庆县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干流、余庆河、泸塘河,境内主要河流有敖溪河、觉林河、水车河、小乌江和满溪河等。全县流域面积大于10千米2河流共计58条,河流总长592千米,分布全县各地,形成网状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与不同地层岩性的影响及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貌形态,山高谷深,层峦叠嶂,盆地、丘陵相间,最高海拔1387米,最低海拔400米,高低相差987米。县境内河流自然形成三个流域系统,即中部的乌江流域,东南部的余庆河流域,东北部的觉林河流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余庆县总面积1622平方千米,为贵州省总面积的0.92%、遵义市总面积的5.31%。山地占62.09%,丘陵占33.98%,平坝占3.93%。全县500亩以上坝子29个,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之一。
水资源
地表水:余庆县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7.84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径流深479米米,人均占有量3044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3269立方米,高于遵义市的人均水资源量的23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1680立方米。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总量:偏丰年(P=20%)为9.347亿立方米,平水年(P=50%)为7.633亿立方米,偏枯年(P=75%)为6.388亿立方米,枯水年(P=95%)为4.907亿立方米。径流总量(不含客水)中已包括了地表水、地下水,亦为县内水资源总量。
分片区水资源量:余庆县境内乌江干流区域4.55亿立方米,占全县总量的58.4%;余庆河流域2.6亿立方米、觉林河流域0.65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县总量的33.3%和8.3%。
出、入境水资源量:余庆县入境河流主要为乌江干流及余庆河等,其中乌江干流入境面积为42726千米2,入境水资源量为242亿立方米;余庆河流域入境面积为967千米2,入境水资源量为4.31亿立方米;觉林河流域入境面积为37.5千米2,入境水资源量为0.18亿立方米。余庆县出境水资源量为253.8亿立方米。
地下水:余庆县境属岩溶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影响地下水因素多种多样,采取泉井调查统计法和切割基流法进行估算:地下径流总量为2.0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的25.9%,径流规模数为3.931/小时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余庆县森林覆盖率61.13%,有树种82科360种,其中近20年来新引进外地水杉、柳杉、华山松、北炬松、云南松等10余树种。有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200余种。
矿产资源
余庆县境内有煤、陶土、硫铁矿、磷、高钙石灰岩、重晶石、钒等矿产资源。高钙石灰岩可采量数十亿吨,陶土矿储量400万吨,钒矿12万吨。这三大矿品位高,开采条件好,极具开发价值。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余庆县常住人口为223952人。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常住人口22.34万人。年末户籍总户数102153户,总人口310230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121141人,乡村人口189089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61478人,女性人口148752人;按年龄分:0-17岁63239人,18-34岁70356人,35-59岁124096人,60岁以上52539人。全年出生人口2294人,出生率8.32‰;死亡人口1947人,死亡率7.06‰;全年净增人口3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6‰。全县常住人口政策生育率98.5%。
民族构成
余庆县有汉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21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22年,余庆县地区生产总值981410万元,比上年增长0.5%。从产业划分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5022万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25494万元,同比下降0.8%;第三产业增加值450894万元,同比下降0.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1%,较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0%,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9%,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43940元,比上年增长0.6%。
2023年,余庆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47.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29.5:23.3:47.2。
2022年,余庆县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6%。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3%,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0.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0.0%。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4%。
2022年,余庆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9526万元,同比下降12.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759万元,同比下降11.0%。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7901万元,同比下降13.0%;非税收入完成5858万元,同比下降4.4%。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9551万元,同比下降20.0%。
第一产业
2022年,余庆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229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341430万元,比上年增长 4.0%;林业总产值134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 %;畜牧业总产值100209万元,比上年增长4.2%;渔业总产值9561万元,比上年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603万元,比上年增长8.3%。
2022年,余庆县粮食种植面积30672公顷,比上年增加372公顷,其中水稻5778公顷,减少71公顷,玉米8964公顷,增加1537公顷;油菜种植面积3868公顷,增加1502公顷,烤烟3343公顷,减少30公顷。
2022年,余庆县粮食总产量134006吨,比上年增加5785吨,其中水稻40787吨,减少103吨;玉米43769吨,增加7077吨;油菜籽产量7820吨,增加3115吨,烤烟产量5331吨,增加170吨。
2022年,余庆县竹林采运15685立方米,主要林产品产量:花椒1770 吨,板栗343 吨,核桃435吨。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3184公顷,全年茶叶产量4508吨。
2022年,余庆县生猪出栏243617头,比上年增加2594头;牛出栏6468头,比上年减少544头;羊出栏12227只,比上年减少404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5438吨,比上年增加1040吨,其中猪肉22647 吨,增加1167吨;牛肉879 吨,减少73吨;羊肉211 吨,增加2吨。
第二产业
2022年,余庆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76539万元,比上年增长0.3%。20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特色烟花爆竹企业5家,茶叶加工企业7家,白酒生产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56946万元,同比下降14.9%,产销率为93.8%。
2022年,余庆县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米10668吨,同比增长16.5%;发电量752998万度,同比下降21.4%;水泥150974吨,同比增长10.9%;精制茶叶1791吨,同比下降3.4%。
2022年,余庆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8955万元,同比下降4.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5%。
第三产业
2022年,余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527万元,比上年下降3.4%。按销售地区分:城镇145621万元,乡村63906万元。按限额划分:限额以上17241万元,限额以下192286万元。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同比增长6.4%;零售业同比增长6.9%;住宿业同比下降9.5%;餐饮业同比下降4.2%。
2022年末,余庆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9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住户存款1123358万元,同比增长12.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338606万元,同比增长9.6%。
2022年,余庆县邮电通信实现业务总收入21270.9万元。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285572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5000户,移动电话用户270572户。全县电话普及率部130.8部/百人。年末全县宽带有线用户94252户。
交通运输
截至2020年底,余庆县公路网总规模2358.99千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32.152千米、航道总里程60千米,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为支撑、以农村公路和内河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
余庆县有余凯高速、江安高速、道安高速、遵余高速建成通车,构皮滩翻坝运输系统工程、构皮滩通航船闸等重大交通项目投入使用,湄石高速、德余高速、S307二级公路、G354二级公路即将投入使用,依托黄平机场,打破了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
截至2020年12底,余庆县公路通车里程2358.9千米,公路密度为145.28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32.152千米,国道118.91千米,省道72.35千米,农村公路2035.578千米。建成“一纵两环三横多连线”(一纵:G243开县至凭祥;两环:一环:S34余遵高速,G69银百高速,S32新石高速,S29德余高速;二环:X3Y0松烟至先锋-Y035龙家至新坪新台-X3Y7龙家至箐口至关兴-X3Y2松烟至白坟公路;三横:一横:X317凤冈龙凤至余庆先锋-龙家高速出口;二横:G354南昌至兴义,S307旧州至毕节;三横:S30江都高速,S204浞水至佳荣)的骨干公路网。即将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了五个100%,即100%的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客运、100%的撤并建制村通油(砼)路、100%的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100%的乡镇上高速公路不超过20分钟。余庆县率先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乡镇通高速公路的县份。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主要公路里程2369.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32.2千米,二级公路173.7千米,三级公路83.3千米,四级公路1978.9千米。内河航道里程107.9千米。
航空
余庆县除飞龙湖通用航空机场外,无其他机场。但余庆距离周边机场很近。县城距离凯里机场45千米,距遵义新舟机场152.9千米,距贵阳龙洞堡机场173.6千米,距铜仁机场185千米。
公路
截至2020年底,余庆县公路通车里程2358.9千米,公路密度为145.28千米/百平方千米,75.85千米/万人。其中:高速公路132.152千米,高速公路密度8.14千米/百平方千米,万人拥有高速公路4.25千米;国道118.91千米,国道密度7.32千米/百平方千米;省道72.35千米,省道密度4.46千米/百平方千米;农村公路2035.578千米,农村公路密度125.37千米/百平方千米。
高速公路:已建成余凯高速、江安高速、道安高速,遵余高速、湄石高速,德余高速预计2021开工建设。内联外通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成形。
国省干线:国省道里程191.26千米,二级以上里程占比51.5%,三级里程占比30%,四级公路占比18.5%。
县乡公路:全县县乡公路里程804.048千米,全部为高级路面。其中二级公路占比6.4%,三级公路占比3.6%,四级公路占比90%(其中双车道里程241.5千米,占比33.4%,单车道占比66.6%)。
村组公路:余庆县纳入交通统计的村组公路里程1311千米。高级路面、路基宽度为4.5米以上占比90%。余庆县自2015年底开始实施农村撤并建公路硬化工程,经过两年的努力,撤并建制村公路硬化率从21%,上升到2017年底81%。2017年-2019年实施通组公路,共硬化公路718千米。其本实现30户以上组通硬化公路。
截至十三五期末,余庆县实现100%镇镇通高速不超过20分钟,100%乡乡通三级公路,100%建制村通硬化公路,100%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100%30户以上组通硬化公路。
水路
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横贯余庆县中部,是贵州省水运通航历史最久的河流之一,余庆县境内航道里程约69千米,2003年以前水路运输规模小。随着2009年构皮滩水电站建设,游贵州第一大湖、观亚洲喀斯特地区第一高坝、拜世界第一长龙成为贵州旅游的新名片,余庆县境内飞龙湖景区流域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成为余庆县水上交通主阵地,建设有樱桃井、浪水湾、飞龙3个码头,设海事管理站房2处,投放海事趸船2艘,海巡艇4艘,主要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为中心,同时开展船舶管理、船舶登记受理、船员管理、船员培训、考试受理,港口、码头、水路运输管理等主要业务。
2020年底,被称为世界第一提升高度的通航建筑物——构皮滩水电站三级垂直升船机将进入通航,乌江作为贵州北入长江的水运通道形成,500吨级船舶可将黔中物资从播州区的乌江渡直送重庆市涪陵长江,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余庆县有各类学校126所,其中:幼儿园60所,小学49所,初级中学1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幼儿在园8402人,小学在校生19689人,初中在校生11625人,高中在校生643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473人。全县高考录取人数2782人,其中重点院校180人,本科1238人,大专1364人。全县有在职教职工4018人,其中专任教师3296人。
科学技术
2022年,余庆县专利授权67件。全县年末在岗专业技术人员4422人,按职级分:高级职称1030人,中级职称2057人,初级职称1335人;按系统分:工程类224人,农业类186人,卫生类962人,教育类2863人,其他类187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58975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07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79个,有证个体医疗点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全县年末有卫生技术人员19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2人,注册护士981人。全县有医疗床位1778张。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有146558人,其中60岁以上有42026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33571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6528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15522人。参加失业保险13553人,参加工伤保险有23023人。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有8309人,其中农村6754人,城镇1555人。年末全县敬老院收养213人,年末农村五保供养人数有628人。年末大中型水利工程余庆移民后期扶持人口5303人,其中构皮滩电站3852人,思林电站208人,方竹电站654人,团结水库366人,魁龙水库223人。
城镇建设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城镇建设建城区面积33.98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建城区11.1平方千米。县城区全年供水量910.27万吨,其中生活用水637.19万吨。
历史文化
文物
2019年3月6日,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余庆县名列其中。
回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
回龙场渡口原为余庆到湄潭的交通要道,是红军强渡乌江的右翼突破口,当年红军抢渡乌江的战斗遗址尚存,战壕遗垒隐略可见。浮桥竹竿现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己在悬崖峭壁上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回龙大桥,桥长168.4米,宽8.5米,高62.5 米。1982年2月省人民政府将贵址命名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1日,竖文物保护标志。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他山摩崖
他山距松烟镇6千米,明末清初四川巡抚钱帮芑(字开少)因拒
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招降,隐于余庆松烟铺柳湖他山7年,潜心做学,并于此削发为僧,号大错和尚。取“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玉)”之义,命柳湖旁之山为“他山”。刻“他山”两字于巍峭陡立的石壁上,正楷直书,笔力苍劲,每字约0.4平方米。其右转弯处有一剔地摩崖,长约0.9米,宽0.6米,正楷竖刻“钱开少放歌处”,款记“永历丁西春题”6个字。至今存有“他山”、“钱开少放歌处”等多处摩崖石刻。1982年12月10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2日,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
截至2022年,余庆县有8个省级非遗项目。
余庆矮人舞
余庆矮人舞,是余庆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在山间、田野表演的矮人舞,是乡民们劳作休息之余,衣服下移小腹,用泥土在肚子上画出五官,将劳动工具背篼或箩筐罩住头胸,用小竹穿袖当手,变成矮人,随镰刀、锄头等劳动工具敲击出有节奏的叮当声,通过腿、脚、臀、腰、腹部的运动,在田间土头随意舞蹈。在庭院、舞台表演的矮人舞,以2-4人扮高人,为“竹竿人”;以1人扮笑罗汉,为“扁担人”;以4-8人扮矮人,为“地下人”,同台进行表演。矮人舞的形象设计作为民间文化遗产,其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其舞蹈来自民间劳作,表演风趣、活泼,歌曲旋律幽默诙谐,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黔北打闹歌
黔北打闹歌,是余庆县民间世代相传的一种劳动歌谣。打闹歌演唱形式多样,时而歌师独唱,时而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时而分组对唱,时而一问一答式演唱。演唱内容已较为灵活,既有固定歌词,也可“见子打子”即兴编唱。其鼓点激越多变,曲调高亢粗犷,唱词丰富多彩,讲板诙谐风趣。歌头较舒展、自由、高亢;主歌节奏短促,常两小节、三小节分句,句间衔接自然;歌尾热烈而紧凑。节奏鲜明的锣鼓点子,伴以色彩丰富的唱腔,歌似山间游云,时而高亢舒展,时而急促多变,别具乡野风味。
余庆花灯戏
余庆人春节期间唱花灯的习俗,起源于唐僖宗乾符年间。余庆花灯戏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分为锣鼓灯和丝弦灯两种。锣鼓灯是以锣、鼓、钹、丁锣为伴奏乐器。丝弦灯是以胡琴、三弦、笛子为伴奏乐器。余庆花灯戏以灯笼为灯具,竹篾、皮纸扎糊,四周贴彩色剪纸,下缀流苏,灯中燃烛,竹竿高挑,俏丽鲜亮。
一拨花灯队,有唐二1人、幺妹1人、执灯者7人、伴奏3-4人、唱者数人、报子(负责联络者)1人,锣鼓灯还有“茶头”和“土地”各1个。总人数至少在15人以上。其中主要表演角色是唐二和幺妹,故又称“唐二花灯”。唐二(丑角),男扮,脸部涂色,鸡毛粘眉,木炭画须,戴烂草帽,反穿羊皮袄,一手拿蚊刷,一手拿蒲扇。幺妹(旦角),一般是男扮女装,脸涂胭脂,头戴假发凤冠,彩裙艳服,一手拿折扇,一手执绸巾。
花灯戏千多年来,格调未改、唱腔未改、装束未改,除大型文艺活动舞台需要增加幺妹而外,基本保持原汁原味。演出时灯烛辉映,唐二么妹诙谐幽默,栩栩如生,众人帮腔伴舞,气势热烈。已成为余庆人民过年过节时重要的民间文化活动。
余庆龙灯
余庆龙灯,始于唐代。有“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灯节”、“各村或醵金为龙灯” 记载。康熙1718年间,玩灯达到鼎盛时期,有“迎春东郊,戏陈傀儡,踏歌元夕,灯走鱼龙。”记载。
余庆龙灯分为布龙和草龙。布龙由竹篾、纸、布等扎制,一般未分节,长约30米左右,特殊情况下才分节,每户一节,最多时有100节,龙内点灯,由成人玩耍。草龙由竹篾、谷草等扎制,长约4至5米,龙身遍插燃香,夜间由儿童玩耍。
耍龙是玩龙灯的高潮,耍龙时,牌灯开路,乐鼓相伴,鱼虾狮灯随行;用油灯或腊烛遍插龙身之内,龙体通红透亮;1人举着“宝珠”在前上下左右翻滚,另1人举龙头去追逐、抢夺“宝珠”,还有十余人举着的龙头翻滚跳跃,腾挪盘旋,有踩长凳、翻跃八仙桌等舞龙形式。两旁接龙、观龙者用土制花炮朝舞龙喷射。彩龙飞舞,金花四浅,锣鼓喧天,颇为壮观。每年正月十四日观赏耍龙活动人数上万人。
泥塑技艺
泥塑工艺技术,是余庆县白泥镇人黄泽富于1965年开始自学成材,独自研究创造的手工技艺。
泥塑造型有人物、植物、飞禽、走兽昆虫等如:牧童、核桃、板栗、花生、鸡、鸭、牛、猫、蜜蜂、碗、盆等,构思精巧,造型逼真、具浮雕感和国画味。先将红岩捣细,去掉杂质,再加水和成面团状,用手捏制,用木质工具修饰,置于通风处阴干,入窑后加温至500摄氏度左右,烧24小时冷却即成,它分本色泥塑和彩色泥塑。1977年10月,余庆县白泥镇艺人黄泽富的作品在“贵州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崭露头角。1978年4月,在全国旅游纪念品工艺和内销工艺品供应交流会上,《核桃》、《板栗》、《花生》等作品,被中外友人誉为“以假乱真”的杰作,特别是他的泥牛被茅台酒厂做为赠品。市电视台专门来此对他的泥牛作了专访,承报民间艺人。
钱杆舞
龙溪钱杆舞,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上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红军曾三过龙溪,红军利用钱杆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方面拉近了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掩护自己的身份,并将《让人民当家作主》,《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红色理念融入钱杆唱词中,大力宣传红军政策,为红军三过龙溪得到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奠定了基础。
龙溪钱杆舞是龙溪人民喜闻乐 见的一种集表演和健身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表演不分地点、场合,只要有人群,随手拿起钱杆就可表演。表演者一边打,一边舞、一边唱,一人领唱,众人合,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领唱者没有固定的唱词,即兴表演,见什么唱什么,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是群众喜爱的一种文艺活动。表演时两人面对面站成弓箭步,表演者手持钱杆中部,有节奏地以钱杆两端击打自己的肩、背、腰及四肢,铜钱在中空的竹节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清楚悦耳,既有铿锵的金属声,又有含蓄的竹器声,铜钱刷刷响,自成节奏,加上悠扬的民间小调,粗犷古朴,韵味无穷。以两人弓箭步中心点为圆心,或圆形表演,或交叉表演,或翻花表演,或插花表演,形式不一,但圆心固定,如此循环,表达对生活的情趣。在婚丧喜庆等各项活动中,节奏快慢是表演者情趣的具体表现。节奏越快,表演者越高兴,唱词也越轻松、浪漫;节奏越慢,表演者越悲恸,唱词也凄婉,神情悲伤,寄托着表演者的哀思。
锣鼓引子
构皮滩镇锣鼓引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由代朝海、代朝安、代朝云、代朝廷四兄弟一起创造,至今已有113年历史。其他族人也零零散散有所接触,代氏传承人对外来求艺之人也有传授,现余庆县部分敲打锣鼓引子的表演队追根溯源都能寻到冷水河代氏锣鼓引子这里,所以,冷水河号称是锣鼓引子的发源地。
锣鼓引子打法多样。一人打:(老一辈教徒弟时常用)将大锣和马锣子挂在板凳上,钹放在大腿部,双手并用;两人打:一人打钹,一人打马锣子和大锣;三人打:马锣子、钹、大锣一人打一样,或在两人打的基础上加上鼓;四个人打:是最好的表现形式,马锣声、锣声、钹声、鼓声可同时发出,配合好了,更显气势。更夸张的是鼓可以多个,锣鼓响器可以两套、三套,只要人手够,人心齐,那敲出的声音更加的震撼人心。
打锣鼓,除了闲暇时敲打娱乐以外,最先走进社会是运用于民间丧事:凡亲朋好友、老人过逝,在安葬的头一天,就要敲锣打鼓,前去上祭,使丧事显得隆重。后来,又运用于玩花灯,再后来,锣鼓慢慢运用于喜事当中,如婚庆、进房、拜寿、欢庆丰收、各种庆典等,其目的是为了使喜事的氛围更加喜庆。
余庆蚌鹤舞
余庆蚌鹤舞,从四川流传至余庆,已有百余年历史。蚌鹤舞以“鹤蚌相嬉”为主题,融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并加进了鲤鱼灯、虾灯、船灯作陪衬,形成一种包括灯艺、灯舞的综合艺术。蚌鹤舞表演源于一个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因“鹬”不易被老百姓理解,后将“鹬”改为“鹤”)。鹤与蚌相互争斗,而渔翁则向鹤和蚌挑逗,渔翁在挑逗的过程中,还边逗边唱。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传说故事用拟物的方法进行舞蹈表演,舞蹈步伐多以小碾步和水步为主,演、唱结合。以锣鼓为音乐伴奏。
蚌鹤舞是前人留下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是前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它以精美的河蚌、白鹤、渔翁、鲤鱼、虾、船妹艺术造型,清新素雅的舞姿为人们喜闻乐见,是余庆县民俗史、文化史的一个缩影。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蚌鹤舞属歌舞故事,意在教育人们和睦相处,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发生争执。体现了余庆人民对和谐、文明、进步的追求和向往。
民间艺术
民歌小调:余庆民歌小调,一种是自由延伸型,音程自然,旋律平缓,音域不超过8度;另一种是山野风味型,粗犷、高亢、奔放、力度强。
锣鼓:余庆锣鼓由大鼓、马锣、羊面鼓和钹组成,锣鼓点子100余首,常见的有“长路引”“剪刀架”“一柱香”“狮子摇铃”“鸳鸯系水”“鲤鱼下滩”“八排鼓”“双飘带”“扑灯蛾”等。
唢呐:唢呐为民间吹奏乐器,余庆调子有“四川调”、“湖北引子”“大河引子”“上方引子”“印江调”“石阡调”“道真调”等20余种。
龙灯:余庆龙灯始于唐代“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灯节”,现有布衣龙、草龙和棒槌龙。
花灯:余庆花灯属于江南风格,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分为传统花灯和新花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1820年),余庆九竹坎人杨在强与妻子郭氏流落于广西乐业县逻沙坝,就地传授余庆花灯,后来成了当地一种风格独特的剧种——灯戏,与余庆花灯类似。
风景名胜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位于贵州腹地余庆县花山乡境内,总面积96平方千米,是千里乌江画廊一个重要的旅游节点。整个湖区森林覆盖率达78%,水资源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湖中峡谷纵深,岛屿众多,山水峡谷风光特色极为明显。景区有天下第一飞龙长廊和亚洲第一高坝、有飞龙寨国家4A景区和浪水湾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有神奇飞龙洞和飞龙赤壁岩溶景观、有历史悠久龙文化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浪水湾景区
浪水湾景区是飞龙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飞龙湖景区的北入口,景区内基础设施极为完善,开发有醉蜜花谷、神奇园、猕猴半岛、乌江画廊、亚洲第一高坝等6大主要景点。2015年建成开放了农耕文化园,不仅充分展示了地方传统农耕文化内容,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农家活动的场所。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飞龙寨景区
飞龙寨景区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境内的飞龙湖畔西侧,是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天下第一飞龙长廊、荷花园、民族风情园。该景区以苗族古寨为中心,以龙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核心,以荷花园和飞龙湖山水景观为特色,辐射周边朝阳洞、石家洞、古树林等景点。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山水峡谷独具特色。飞龙湖荷花园位于飞龙寨当门坝,因数十亩良田遍植20余种荷花而得名。荷花园中栈道与园岸、亭廊相接,高低错落,各种莲开并蒂、风姿绰约。荷花园附近的苗族民族风情表演园,占地13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观众观看歌舞表演:歌曲有《敬酒歌》、《醉苗乡》等;芦笙歌舞有《情满苗山》、《花山汉子》、《锦鸡姑娘》;板凳舞有《恰蒙丫》。表演欢快热烈,独具特色,让您尽情领略民族文化盛宴。
老林河景区
老林河景区位于县城东北部乌江北岸,距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15千米,生态保护十分完好。景区内有老林河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园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境内山高谷深,溪流纵横,老林河贯穿公园南北,藏于山峦之中,重峦碧透,流水潺潺,深山不闻人烟,沟壑不见足迹,是难觅的探险之地。徜徉河谷中,时而绿水青山,时而山花遍野,时而清泉瀑飞,时而碧潭连连,景色让人目不暇接!堪称“山羡水俏丽,水恋山环淌”之佳境。其中,穿洞岭洞廊浑然天成,山前悬流飞瀑,名木异草漫山遍野,奇峰秀景满目皆是,有仙人抬轿、一柱擎天、大鹏展翅、铜锣山、打鼓崖等奇峰峭壁。静观奇景、足以涤心洗肺;露营其中,得无穷野趣。灵净寺地处穿洞岭玉皇顶山峰绝壁,始建于明朝中期,600年来香火不断,许多香客慕名而来。公园内古驿道、长奶夫人墓、躲兵岩、红军坟等历史遗迹十分丰富。
都市第三地生态园
都市第三地生态园是县城城区的“城中花园”,紧挨余庆县城。园区总面积2000亩,是县城中的城中生态农业园。园区内占地70亩的湿地公园,与园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区域形成鲜明对比,湿地公园变化多样的景观和相应的设施,为游人提供了生机盎然、丰富多样、幽静惬意的游憩空间。园内景观树、拱桥、木栈道、汀步等蜿蜒相连,错落有致,贯穿整个湿地公园,营造出了时而“
曲径通幽”、时而“
柳暗花明”的意境和情趣。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兼具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余庆坊·红渡景区
余庆坊·红渡景区位于大乌江镇,景区有有贵州著名的摄影基地、攀岩基地和贵州最著名的红渡梯田。梯田美景,四季如画。每年初春时青苗悠悠像一片片鲜艳的绿毯,初夏油茶花开和秋天稻谷成熟之时,梯田万顷一片金色,蔚为壮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千里乌江从景区边沿奔腾而过,峡谷风光和喀斯特山峰也是红渡的靓丽景观。红渡景区的红色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红军长征强渡乌江的战斗遗址至今仍在。景区现已开发生态旅游观光景点3处,改造建设“余庆坊”旅居农家接待点八处,恢复当年红军战斗指挥所一处,建成红军强渡乌江廻龙场纪念馆一座,红色体验场10000平方米,农事体验区4处,民俗购物点5处,休闲养生点19处。余庆坊·红渡景区的梯田、峡谷、人文相互交融,成为余庆县乃至整个遵义市境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景区之一。
大银山景区
大银山景区位于余庆县关兴镇狮山村大银山村民组,北邻茶林村民组,东接毛湾村民组,正西方隔涧相望半坡阳村民组,西南方可腑瞰老林河景区全景。该景区离关狮公路主干道仅有600余米,离关兴集镇5千米,离狮山村委6千米。景区入口处海拔1200米,该处建有一个能停靠145辆大小旅游车辆的大型生态停车场,游客下车即可观赏云雾、日出、霞光、村庄及山水风光。景区内山峰连绵,海拨都在1200米以上,自然环境没有任何污染,阳光明媚,空气清爽,山中的负氧离子达到了1200(单位)以上。攀上各峰各岭,均可观赏老林河原始风光,移步换景,美丽怡人。
余庆坊·河滨景区
二龙茶体旅园区
“远看似公园、近看是茶园”的二龙茶体旅园区,位于中国第一骑游小镇——松烟镇。在园区内饱览秀丽的山水风光之余,游客还可以体验采茶、制茶、品茗,可以学习茶艺茶道、吃茶乡茶菜,可以品味划船、游泳、钓鱼、骑游的悠闲生活,尽享桃花源般的乡村乐趣。茶山自行车道蜿蜒盘旋在茶海中,环湖自行车道穿行在李家寨水库岸边,骑行其中,尽赏茶海风光,尽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是自行车爱好者休闲骑游、竞技比赛的最佳选择。
玉笏山森林公园
玉笏山森林公园位于城北。东面与县城新城区一致的石洋湖相连,南面与县城—魁龙水库相望,北面是风景优美的方竹湖,景区占地10平方千米,最高峰—玉笏山海拔880余米。公园内地形地貌复杂,平地少狭谷多,
崇山峻岭、峰峦叠障、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山脊线明显的低中山地,山石多裸露,为典型
喀斯特地貌,是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地方特产
余庆县有小叶苦丁茶、木耳、泡辣椒、酶豆腐、灰豆腐、紫薯粉、米花糖、老麦面、芦丁鸡、芦丁鸡酱、芦丁鸡蛋、乌江庄园清脆李等农特山珍;有手工背带、手工布鞋、手工鞋垫、手工童鞋、木雕、石雕、贵州印象白酒等名优特产;有美味的羊肉粉、冰粉、凉粉、砂锅饭、牛肉蒸笼、凉虾等特色小吃。
名优特产
余庆苦丁茶
余庆县盛产
小叶苦丁茶,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粗状女贞,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与云南、四川、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品种完全不同,它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特征。被中科院院士、上海市茶叶协会名誉会长、著名科学家谈家帧教授誉为“绿色金子”。
红金橘
红金橘,又名“红军橘”。据《余庆县志》记载,红军长征过余庆时,有百余名受伤、失散红军被地方反动武装俘虏和杀害,其中有1名小红军被龙家横担山一个庙里的小和尚救了出来,并给他指明了到遵义的去路,小红军流着眼泪,从裤袋里摸出几十颗橘树种,交待小和尚种在红军牺牲的地方以作纪念。小和尚按照小红军的嘱咐,将橘种育成苗并全部栽种。每年秋天,橘子树上都结满了金红色的橘子,小和尚告诉附近的穷苦百姓:这是红军鲜血浇出来的橘子,叫“红军橘”。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报复和破坏,人们将“红军橘”改叫“红金橘”。红金橘具有皮薄汁多、味甜化渣、食药皆佳、色泽鲜艳、易于保鲜等特点。
著名小吃
徐家羊肉粉
徐家羊肉粉是余庆的招牌老店,采用米粉、
山羊肉、芫荽、香葱、油辣椒、花椒等为原料,煮制的羊肉粉鲜嫩、味香,色、香、味俱全。
乡村剔骨鸭
乡村剔骨鸭采用黔北农村传统方法饲养的大头鸭(也称香鸭),经剔骨成片,用秘制佐料烹制而成。香味浓郁,低脂高蛋白,具有补虚、除热、调和脏腑之功效,老少皆宜,是当地居民传统保健食品。
樊家狗肉
樊家狗肉,是余庆的特色狗肉火锅,采用独特的调味配方精制而成,香味清新,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是难得的狗肉烹烩上品。
敖溪豆花
敖溪豆花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当地以传统方式点制的豆花为原料,配以葱蒜、青椒、鲜猪肉烹制而成。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是豆花烹烩菜肴的佳品,且久盛不衰。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补益清热、生津止渴、清洁肠胃,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是本地一道历史悠久的养生保健食品。
酸辣汤
酸辣汤是余庆江北特有的一道民间家常菜。是用江北传统的石磨酸汤豆腐干、农家精制的坛泡辣椒、肉丝、肥肠等为主要原料,配以精制的红油,文火精心熬制而成。具有酸、辣、鲜、香的特点,闻之浸脾,食之开胃,是本地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佳肴。
乌江鱼火锅
乌江鱼火锅采用乌江里的野生鱼为原料,以当地传统精制的糟辣椒为辅料,配以姜、葱、蒜、花椒等佐料烹制而成,汤红肉嫩,鲜美爽口,色香味俱全,食之回味无穷,是当地一道特有的传统名菜。
将军鸭
将军鸭采用本地土鸭为原料,配以生姜、花椒、葱蒜、精盐等佐料及是本地特有的石磨酸汤豆花,经复杂工序蒸制而成。鲜味极佳,汤汁澄清,肉质酥烂,原汤原汁原味。鸭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低脂肪。具有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等功效,此外,鸭肉的酥软,加之豆腐的鲜嫩,原汤的原汁原味,使之更加口感丰厚,唇齿留香。
著名人物
邹前方(1952.2~1971.4),乳名兴国,白泥区明星乡人。1952年2月7日出生于农民家庭,1971年4月22日,为抢救列车而光荣牺牲。
黄泽富,男,汉族,余庆县白泥镇人,1948年6月生,初小文化。农民泥塑艺术家,余庆县第七届政协委员。
梅宏,男,汉族,1963年5月20日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杨再学,男,汉族,大乌江镇人,1964年1月生。余庆县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农推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余庆县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余庆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余庆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余庆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2年11月18日,余庆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