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唐代白居易诗作
《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酬答元稹之作。
作品原文
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海内声华并在身,箧中文字绝无伦。
遥知独对封章草,忽忆同为献纳臣。
走笔往来盈卷轴,除官递互掌丝纶。
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
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
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注释译文
①声华:声誉。②“箧中”句:作者原注:“美微之也。”绝无伦:没有人可以相比。③独对封章草:指元稹在越州独自起草章奏。封章,密封的章奏。臣下言机密事,用封套缄封进呈。④同为献纳臣:指元稹于元和元年为左拾遗,白居易于元和三年至五年为左拾遗。献纳,指向皇帝进言供采纳,是速官的职责。⑤“走笔”句:作者原注:“予与微之前后寄和诗数百篇,近代无如此多有也。”走笔:挥笔疾书。⑥“除官”句:作者原注:“予除中书舍人,微之撰制词。微之除翰林学士,予撰制词。”长庆元年二月,元稹自知制诰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长庆元年十月,白居易自知制诰转中书舍人。递互:轮流。⑦“制从”句:作者原注:“微之长庆初知制诰,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效之也。”制,皇帝命令的一种。辞高古,指元稹所撰制诰文字复古,对骈体公文有所改变。⑧“诗到”句:作者原注:“众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⑨“各有”句:作者原注:“蔡邕无儿,有女琰,字文姬。”⑩“俱无”句:作者原注:“陶潜小男名通子。”与上句合指两人各有幼女,没有儿子传家。余尘:遗留的踪迹。⑪王粲(177—217):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先投荆州刘表,未受重用。后依曹操,官至侍中。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王粲十几岁时在长安拜访蔡邕,蔡邕宾客满座,听到王粲来,急忙出迎,对宾客说:“此王公(畅)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作品鉴赏
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白居易时在杭州。元稹整理诗稿后,寄诗赠与白居易。此诗是酬答元稹之作。前八句赞美元稹诗文,回顾两人友情,并以“制从长庆辞高古”两句对两人诗文的成就与影响作出概括性的评价,语气自豪,此评价常被后人引用。开端即盛赞元稹,“并在身”则显露对自己能与元稹并称而感到荣幸,以下皆围绕两人友情与文字交往展开回忆。末四句对两人俱无儿子传家加以宽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3 22:4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