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余红仙(1939年11月28日-2023年8月19日),原名余国顺,女,浙江杭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生平
余红仙生在上海,小时候常随父母到天蟾观看麒麟童、盖叫天等的演出,还常从电台收听越剧、沪剧、滑稽戏等节目。由于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十来岁就开始学演学唱。她有位邻居是沪剧名家石筱英的妹妹,余红仙很想跟石筱英学沪剧,石筱英也看中了她。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亲建议她学评弹,因为说书不需要多少行头。就这样,12岁的余红仙在1952年拜了评弹老艺人醉霓裳为师。
醉霓裳先以蒋调《战长沙》为她开蒙。余红仙学得认真,唱得也动听,老师这才正式收下了她。年过半百的醉霓裳擅长说唱弹词《双珠凤》。
1954年起先后与醉霓裳、郑天仙、侯九霞、王再香等拼档弹唱《双珠凤》《珍珠塔》《钗头凤》《贩马记》等。1959年入上海长征评弹团,与李伯康合作弹唱《杨乃武与小白菜》。1960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先与陈希安拼档弹唱现代长篇《党的女儿》,后与徐丽仙合说《双珠凤》。
1963至1965年间,又与蒋月泉拼档弹唱现代长篇《夺印》,1978年后与杨振言拼档合说《描金凤》,均任下手。后翻上手,与沈世华弹唱《双珠凤》。历年来还曾参加中篇评弹《人强马壮》《战地之花》《红梅赞》《夺印》《晴雯》《点秋香》《三盗芭蕉扇》的演出。天赋佳嗓,长于弹唱。音色明亮,高低裕如,擅唱多种弹词流派唱腔。
余红仙唱《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在1958年。当时她所在的红旗评弹队商量如何用弹词曲调来谱唱毛主席诗词,赵开生执笔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由她在西藏书场作为正书前的开篇试唱。新作融化了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虽不太成熟,但听众非常欢迎。1960年夏季集训后,他们在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前辈帮助下,对《蝶恋花》修改加工,使演唱更富激情。
当时正逢中央领导在上海开会,余红仙去锦江小礼堂演唱了《蝶恋花》,陈云听后非常赞赏,刘少奇也在演出后与她亲切握手;周总理更是多次听她演唱《蝶恋花》,并称赞曲子谱得好,唱得不错,还鼓励她多谱唱毛主席诗词。有一次,总理听她演唱的《十六字令三首》,很高兴,并提出配乐单调要再加工的要求。1961年1月22日,经过音乐家黄贻钧、司徒汉等人的精心编配,弹词《蝶恋花》被搬上了交响合唱舞台,在上海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上海合唱团数百人的伴唱下,由余红仙独唱,《蝶恋花》就此享誉全国。
1960年12月,余红仙参加了上海人民评弹团,这成了她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人民评弹团名家云集,余红仙如鱼得水,先是与陈希安拼档《党的女儿》,继而与徐丽仙合作《双珠凤》,接着又与蒋月泉拼档现代长篇《夺印》,还参加了《人强马壮》《红梅赞》《晴雯》《点秋香》等多部中篇评弹的演出。在名家指点下,她的演唱艺术日趋成熟。如《夺印·夜访》一回,开始她唱来高亢有余、神韵不足,蒋月泉提醒她不要因天赋好而尽向高音区发挥,一席话使她茅塞顿开,懂得了正确处理演唱与书情、人物间关系的重要。丽调创始人徐丽仙则教她如何谱曲,如何铺排曲词,如何将各种戏曲曲艺提炼并溶化成评弹。
此外,余红仙还向朱雪琴学过琴词和《珍珠塔》折子,向郭彬卿学过琵琶。长期的磨砺,“金嗓子”崭露头角。余红仙的弹唱既有蒋调的雍容醇厚,又有丽调的委婉柔美;既有琴调的欢快跳跃,又有俞调的一波三折,且熔铸成自己独有的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
粉碎“四人帮”后,评弹重新迎来了春天。劫后的余红仙参加了中篇评弹《丹心谱》《开慧颂》《冤案》等的演出。她再唱的《蝶恋花》被摄入影片《春天》,进一步扩大了评弹的影响。她与杨振言拼档弹唱的长篇弹词《描金凤》,受到了海内外听众的广泛好评。
余红仙人到中年,越来越觉得评弹急需年轻人来接班。1979年,卢娜成了她的第一位学生。有一次她的个人演唱会,还让卢娜压台,自己唱中轴,大家都很感动。她说:“我捧学生,是为了评弹事业啊!”1989年,她又收常州潘瑛为徒,接着在1992年又收了周红。余红仙择徒严格是出了名的,她收王惠凤整整考验了两年。王惠凤曾受徐丽仙指点,演唱《真情假意》《望金门》还得过奖。1993年,余红仙提议周红、王惠凤拼双档,由她教《双珠凤》。王惠凤崇拜余红仙的艺术,所以对老师说:“您考验我,认为合格了,就收我。”余红仙让这对女青年在自己家里跟着学,从听录音起步,然后一丝不苟为她们讲解、排书、教唱篇,还让两人轮流担任上手与下手。当时,家在苏州的周红吃住在老师家,周红要交伙食费,她硬是分文不收。就这样,这对全新的女双档不但把书“吃”了下来,还演到哪里,红到哪里。
1997年,余红仙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并出任上海评弹团艺术指导。在为评弹倾注精力的同时,年逾花甲的余红仙也讲起了养生之道。余红仙笑道,她以前是个工作狂,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
2007年11月24日下午,余红仙从艺55周年专场演出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
2011年5月8日,余红仙在吴江松陵饭店举行收徒仪式,这次招收的徒弟是吴江市曲艺家会员周洪生,也是首次收男徒弟。
2023年8月19日上午6时18分,余红仙在华山医院去世,享年84岁。
担任职务
上海市第六、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代表作品
《咏梅》《拜月》《双珠凤》《夺印》《蝶恋花·答李淑一》《战长沙》《珍珠塔·见娘》《海上英雄·游回基地》《人强马壮·接归》《饮马乌江河》《击鼓战金山》
主要贡献
在整个20世纪,苏州评弹风靡上海和江南,深受众多教授、学者、艺术家和大量普通民众的喜爱。她的经典剧目,是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杰作,可惜因吴侬软语的语音局限,不能在全国广泛流行。是余红仙的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以下简称《蝶恋花》),使评弹艺术开始走向全国。
2001年余红仙荣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称号,还被文化部评为评弹艺术传人。余红仙这个永不退休的艺术家正在为评弹和文艺事业不断思考和行动,活到老,奋斗到老。
艺术贵在创造。上个世纪80年代,余红仙挑战自己,从下手翻作上手。与沈世华拼档弹唱《双珠凤》,并且对这部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和加工。她对原本仔细分析研究,并请教老前辈,吸收各派《双珠凤》的长处,去芜存菁,首先把文必正与霍定金的爱情主线理直,并根据评弹讲究“理、味、细、趣、奇”的原则,对书中人物和情节作了精心的推敲。她在整理《双珠凤》时,在唱腔方面,也力求出新。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积累,她在醇厚的蒋调、苍劲的张调、委婉的丽调和奔放的琴调的基础上,根据书情、人物,并结合自身的天赋条件和演唱技巧,加以融合、变化和创新,无论旋律、过门、唱法等都显现出明亮华美、摇曳多姿、热情奔放的风貌,形成了具有余红仙自己鲜明特色的唱腔,恰当地表现出书中人物的性格与感情。
人物评价
评弹艺术家余红仙,被誉为“唱不倒的金嗓子”,是上世纪50年代年少成名,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蜚声艺坛,有着众多艺术创作和颇大社会影响的文化名人。
余红仙音色明亮华美,高低裕如,在演唱方面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她不仅擅唱多种弹词流派唱腔,而且呈现出旋律华美、激情洋溢的特有风貌。她演唱的开篇《莺莺拜月》《柳梦梅拾画》以及《双珠凤》中“为千金”“惜别”等唱段,都因风格鲜明而脍炙人口。以致在评弹界有“唱不哑的金嗓子”、“唱勿煞的余红仙”等美誉。余红仙的艺术成就也并不止于演唱、说表方面,在刻划角色方面,她也有着深厚的功力。她台风稳重,说表清晰,角色刻划真切感人,无论是《描金凤》里的王夫人、徐惠兰、禁班阿二,《双珠凤》里的文必正、霍定金、杨虎,以及其他书目中的秋香、石榴、晴雯,抑或是现代人物高山、江姐、吴文英、水娥,都描摹得栩栩如生。
余红仙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唱红全国,并没有停步,她勇于突破创新和孜孜不倦培养评弹事业接班人,周恩来总理曾为她题字:“努力学习,精益求精”。
余红仙:珠落玉盘,余音绕梁
参考资料
余红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13:4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