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及其意义》、《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承继和独特贡献》、《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佛教学的过去、现 在和未来》、《述论中国佛教的居士戒律学》等文章。 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家民族深受苦难的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过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终于进入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期。在这期间,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高扬科学、民主两面大旗的
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普及和运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佛教研究领域,先后涌现了一大批运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佛教的著名学者,其中如
梁启超、陈垣、熊十力、
胡适、汤用彤、冯友兰、吕澄;在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倡导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佛教的
季羡林、任继愈、石峻、郭朋等人,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活跃于佛教研究领域的一大批老、中、青学者。在佛教界,也出现太虚、法尊、印顺等著名学僧,欧阳渐、王恩洋等居士;近年随着全国
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涌现出不少在佛教研究方面取得可观成绩的中青年学僧和居士。 在这百年期间,中国教内外的学者对中国佛教历史、教理、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发表了数量庞大的专著和论文;在对佛教文献,特别是对敦煌佛教文献和各种大藏经、佛教典籍的研究和整理方面也取得巨大的成果。
Beyond the Monastic Walls:Major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in Studies in the Functional Dimensions Of Indian Monastic Buddhism in Last One Hundred Years
Impact Of the Growth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Digitization of Research Material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