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苑是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景点。
历史发展
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大臣梅子焕受朝廷重用,具有大乘佛教思想,为救度当地儿女百姓忍饥受饿的痛苦,在皇帝面前奏本:“此地有个接天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脱帽,马过脱鞍,百姓饥荒,减税免粮。”被皇帝采纳,于是下派臣子明查暗访,由于梅大人的救苦救难,感动了当方的土神,化现仙翁上山,阻止了来访的臣子。从此,当地的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梅大人被奉为“活观音”。从此,这里就缘起了信仰佛教。
明国时期,此地有对新婚夫妇成亲不久,夫君突然失踪。十年不见,家人忧心如焚,婆媳俩天天上山观望,祈求观音送夫归回,发愿做庙、塑像供奉观音,婆婆被儿媳的忠贞所感动,动员儿媳另嫁夫君,可儿媳严守妇道不嫁,尽自己人生的责任和义务,孝心公婆双亲。在一年的观音圣诞那天,风雨交加,雷轰电闪中,隙望夫飘然而来,观音在后,朝他微笑,她以为是异想,做梦,可现实的夫君已站在了面前喊“妈”一声,母子从此团聚,随后开始 建设寺庙,塑画观音像供奉,寺取名为观音庙。此时真是菩萨显灵,有求必应。
后来云南籍高僧禅纳游化到次,悟庙有仙灵之气,安住寺中,精进修道,为当地消灾祈福,参禅话头,谈说玄妙,让人心地阔通,喜闻妙法。土改期间,苏敏,石川革命部队在此地下工作,官兵隐住寺中,受禅师度化,被特务告密,僧、俗皆被捕牺牲,当地政府、信众为了纪念他们,将观音庙改为云南寺。
几次的周折迁变,香火稀薄,来人无几,当地村民在寺庙办起了私塾学堂,一边发展香火,一边学习文化,当时有学员30多人,现部分还健在,他们工作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余热。
改革开放后,全国最年轻的新县团凤县委统战部(原黄冈县)主管宗教部门领导,聘请河南灵山胜寿禅寺的上学下福法师(邵文东)及弟子法学(张望凤)主持云南寺工作,师弟二人自筹资金40万,重建云南寺。雕塑佛像数尊供奉,政府宗教还依法登记发证,成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法学已成为云南寺第一代正规的出家比丘尼。续佛慧命,承接香烟。此时长住僧众10单,实行农禅并重,自办自养自治,受到政府的赞叹、信众的维护。
现状与展望
2003年,法学为实现金玉禅寺生前的悲愿,在剃度师的鼎立赞助下,向省、市、县级主管宗教部门及佛协会申请祈愿,发心在云南寺为佛教做弘法利生,办苑办刊,以真实的行持,报恩忏悔,自他二利。多亏佛门禅纳上净下慧老和尚开示勉励,省佛协以上见下忍会长为首的关怀指导,得到省、市、县政府宗教的认可,常住请来了通达教理,得高望重的法师、善知识共同发心,创办了《清凉桥》佛教内部期刊,及云南寺清凉山佛学苑培训班,采取多种形式宣讲释迦佛教法,为培养佛门龙象。拯救佛教的衰败,创造了殊胜的缘起,使云南寺成了为四众弟子闻思修行的十方丛林。被政府宗教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
现在的云南寺,通过三年办苑办刊,真实行持,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正在进行全面性的调整和完善,我们的教学编刊计划是按中国佛学院办学章程,以平等护持弘扬佛教各宗派为宗旨,结合我省佛教院校的现状,从我寺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了以清规戒律、和合僧团、学修一体、闻思修行的传统丛林生活的教学方案。全寺师生员工非常珍惜政府宗教,佛教界给我们的弘法因缘,一致发愿要把〈〈清凉桥〉〉和佛学苑培训班办出具有湖北特色、和谐社会、面向全国、争创第一流。
在此,恳祈诸山长老,大德同仁一如既往的的指导和支持我们的弘法工作,再结菩提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