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是《
史上最强师兄》中的重要势力,一向与道门齐名。现分为正统的西方
极乐净土和走上歧途的中央娑婆净土(也就是白莲净土)。
简介
大破灭前与道家相当的势力,前身是西方教。大教主接引道人化身阿弥陀佛祖,立西方极乐净土,二教主准提道人化身如来佛祖,立中央娑婆净土。
现在佛祖和三清祖师一样超脱,但佛门仍有满天神佛,似乎比道门声势还要更加浩大,尤其是在世俗百姓间,信佛者比信道者更多。现在佛祖释迦牟尼如来超脱,之后有未来佛祖(弥勒尊佛祖)现世,立地上佛国,受万家香火供奉。
弥勒尊佛更改中央娑婆净土教义,改走香火愿力之道,引起群佛论道争端,到头来中央娑婆净土分裂,大量佛门尊者脱离,投身西天极乐净土,也有许多尊者陨落于弥勒掌下,还有其它势力的大能趁机插手,佛门元气大伤。
传闻中,未来佛祖的佛法,和已经超脱的如来佛祖不同,凡虔心诵佛之人,皆可得未来佛祖佛力加持,不需多么费心修练,就能有莫大神通;更玄妙者,获得果位,显化青灯白莲,得享极乐。而未来佛祖之前的佛门精义,是求本性自在,见心中如来,人人即可成佛。为了区分,习惯上称呼如来佛祖时的势力为中央娑婆净土,而弥勒尊佛祖的为白莲净土。
弥勒佛本来只要正常走如来佛祖的路便可以,但却被人坑了(燃灯古佛),堵住原先的大道坦途,这才被迫改走其他路,如来佛祖的道统,也彻底变了样。佛门外道的诞生,牵绊了阿弥陀佛祖的脚步;弥勒尊佛祖的存在,会导致阿弥陀佛祖无法超脱。弥勒佛的愿力佛光之路,根源在人元石。
修行情况
佛门武学同道门武学对于层次境界的划分有所不同。佛门嫡传武学,自成一格,由过去的中央娑婆净土之主,已经超脱的灵山如来佛祖完善并发扬光大;而在中央娑婆净土之前,西方极乐净土现世之时,西方教二祖已经在太清道门弘法天地之前,摸索另一条道路,便是今日佛门嫡传武学之前身。先行与后行并列,彼此印证交融,渐渐确立独立于道门武学之外的佛门武学;其中虽然也有参考互通之处,但许多地方都已不同。
佛门武学异于道门,练到顶尖,不类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象。生出鱼鳞金云,金云上托一灯盏,灯火里还有舍利,这便相当于道门三花聚顶了;先凝舍利,再炼金灯,最后练就金云。太虚层次强者不发大道纶音,而是佛唱梵音。
佛门修行,层次境界划分,同道门有较大差别。似“佛”、“菩萨”、“阿罗汉”等等尊称,其实是敬语,而非指境界,难以直观凭名称判断其修为实力。于是,自古以来,道门传承的强者,便凭习惯,索性以这些称谓来代指佛家强者的层次,并与道门自家的境界做对应;因此,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大菩萨与人斗法,实力不逊色,甚至还强过诸佛的情况。
所谓揭谛尊者,便是代指相当于道家真仙大帝层次的佛门强者;罗汉层次的佛门尊者相当于道家玄仙皇者;菩萨层次的佛门尊者相当于道家元仙天君;佛陀层次的佛门尊者相当于道家大罗天仙。
正统
佛门武学,以三无漏学为最初根本,以四圣谛为精要,衍生出三十七道品作为主干,是为嫡传,藉此再向下分流,发展诸多支脉。
走见心明性,证自我如来的路数,显化金灯青莲。
同道门嫡传和杂传一样,佛门分支武学从对战外敌的实际战斗力来说,未必逊色佛门嫡传武学,甚至可能犹有过之;不过对内修行自身,则大多殊途同归,最终都要回到同一条路上。向上行去,勘破因果,照见如来,空明无我,智慧圆觉。
这方面,西方极乐净土同中央娑婆净土差别不大,倒是白莲净土,因为未来佛祖重立经义的缘故,禅武禅武,武尚在,禅却不是修自身,觉智慧,证宏愿,渡众生了。
外道
眼下,佛门武者修练的根基乃是体内佛光,这佛光帮助他们提升境界,增长力量,较之正道弟子容易太多,不需多么高的天资,多么强的悟性,只要一颗虔诚向佛之心,一股坚毅果决的信念,修为实力便可以突飞猛进,门槛低,见效快;但是,同境界下的修为实力,平均水平低于正道武者,因为他们对当前境界下应有的对武学的领悟,和对天地道理的参研,不够透彻,颇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意味。可以凭借佛光自行寂灭;显化青灯白莲。
有着与道门仙庭同样的修行缺陷,寿数略高,不过那是因为佛门武学本就多坚固不坏,生死无常之真意的缘故。
外道武者推开仙门,主要取决于佛光,取决于他们对未来佛祖的虔诚信念,个体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被缩小;不过,即便差异再小,也不等于零,区别仍然客观存在——同一个人,佛光支持下,个人天赋和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助推此人更快进步。
大破灭前,因为未来佛祖的关系,佛门弟子尽皆诚心礼佛,以香火愿力供奉佛祖;各路佛门武学典籍,也都因此向这一方面衍生变化,昔年灵山佛祖,释迦牟尼世尊时的佛门武学,已经少有存世便是大破灭前道门的天庭神宫藏书阁内,也只有少量收藏。
仙庭和白莲净土,习惯上斥责彼此为邪魔;称正统修炼者为外道。仙庭、白莲净土两家为了争夺香火和领域,连年征战;双方交手,每隔百年,大约会有一次高峰。
世界构成
西方极乐净土
暂时未知。
白莲净土
遮行界:佛门的世界,没有道门传承的踪迹,同时对于成员没有实力限制;这样的世界不止一个。可连通五指山。
武学
佛门武学,以三无漏学为最初根本,以四圣谛为精要,衍生出三十七道品作为主干,是为嫡传,藉此再向下分流,发展诸多支脉。
同道门嫡传和杂传一样,佛门分支武学从对战外敌的实际战斗力来说,未必逊色佛门嫡传武学,甚至可能犹有过之;不过对内修行自身,则大多殊途同归,最终都要回到同一条路上。向上行去,勘破因果,照见如来,空明无我,智慧圆觉。
这方面,西方极乐净土同中央娑婆净土差别不大,倒是白莲净土,因为未来佛祖重立经义的缘故,禅武禅武,武尚在,禅却不是修自身,觉智慧,证宏愿,渡众生了。
佛门武学,参悟生死无常,金刚泡影之道理,尤善磨练肉身强韧与心灵稳固。修成金身,防御力强大,对手难伤。即便被人破开防御,一般情况下,结果也不至于太糟。佛门武者很多时候仗着金身强横,会采取以伤换伤的打法,从而险中求胜,攻克强敌,其中甚至不乏以弱胜强的神话。
三无漏学
即戒定慧。
佛门四谛
苦、集、灭、道。
集谛乃是三界内的苦因,集意谓集聚,把见惑八十八使,和思惑八十一品的烦恼,统统集聚起来而成业因,随业感报,所以招感苦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的苦果。其施展开来,将苦果收敛深藏。
灭即涅槃,息灭、灭尽之意,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业因以及生死果报,了脱生死,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槃寂灭境界,即为解脱。
四谛最终的道谛唯有大罗层次佛门强者方可修成。佛门神通奥妙融会贯通,化为玄之又玄,仿佛非先天非后天的道理意境。
七科三十七道品
即八正道、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
四念处印的最后一印,观法无我。法是诸法。世界上所有的有情众生,无情万物总称为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因缘别离,虚妄幻灭,都是虚妄不实,生灭无常,于诸法之中,本来没有我相可得。
五力印第二印,进力印,寓意不存身见,能够耐劳忍苦,破除身的懈怠,使心不昏昧,沉没,破除心的懈怠。
七菩提分印第四印,除觉分印,断除五利使、五钝使的十使烦恼。慧照分明,善能觉了,以真正智慧来破除黑暗烦恼。
成员
西方极乐净土
白莲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