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新体系
语文教学术语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的作文教学却存在种种弊端,从而导致学生的兴趣渐失,创造性得不到充分激发,语言得不到及时培植,思维流畅性得不到有效提高,于是,重构作文教学体系成了众多学校、教师教科研的重点工作。
7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名单,全国共有417项成果获奖,这是教育界的一大盛事,全国范围内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得到集中展示。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源于1994年3月国务院第151号令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根据这一条例,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年一届的教学成果评奖。2014年,国家教育部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组织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这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
因是首次评选,高校、基础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数十年积累的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一同参与评审,如始于70年代的北京“马芯兰数学教学法”和江苏南通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始于80年代的江苏常州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和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的“成功教育”、始于90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的“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浙江的“童声作文”等成果。
而此次作文教学类成果仅有八项获奖,分别是北京的《“演、说、写”作文思维训练》、浙江的《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天津的《“互动态”作文教学实践研究》、河南的《中小学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研究》、湖北的《微点作文教学》、湖南的《小学故事作文教学研究》、广东的《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与实践》和《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
这八项作文教学改革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汲取先辈们的作文教学经验,各自从教学理念、训练序列、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切入口,以期重构作文教学新体系。这些成果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当地甚至是全国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浙江的“童声作文”,注重阅读慧性积累,唤醒语言灵性表达,旨在培植和修复学生的语言生长链。经过近20年的实践,其教学理念和模式日臻完善,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出版了100多本作文校本教材。其中,《童声作文·学本》在数十家实验基地学校推广使用。
虽然这八项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和实践的价值得到政府层面的肯定和褒奖,但综观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要想构建和完善作文教学新体系,可谓“路曼曼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科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各个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但由于“课标无细目”“教学无课本”“教材无序列”“评价无标准”等原因,我国的作文教学效率仍然低下。那么中小学作文教改的路在何方?我认为,我们必须倾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力量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新体系,包括确立作文教学的科学理念、训练序列、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而当务之急要着重探索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参考资料
努力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新体系.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7 20:2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