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侧蛙
叉舌蛙科棘胸蛙属动物
棘侧蛙(学名:Quasipaa shini)叉舌蛙科、棘胸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背部皮肤粗糙,颜色较深,有呈长列的长疙,其间夹有小疵刺,以体侧为最多。两眼间有一条黑褐色的宽横纹,上下唇的斑纹较为明显。雄性原拇指及1 -3指内侧缘有具黑色锥状刺的婚刺。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瑶山。
形态特征
成体:雄蛙体长99mm;雌蛙体长95mm左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钝圆,略突出下唇;吻棱不显;颊部略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吻眼之间略近眼;鼓膜略显;犁骨齿自内鼻孔前缘向中线斜行,呈“\/”形,后端齿列间距窄,不到齿列的1/2;舌卵圆形,后端缺刻深。
前肢短,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雄蛙前臂极粗壮,其宽平均为体长的18.8%;最宽者达26.5mm;指端球状;第二指短于第一指,第一、第四指几乎等长,原拇指发达;第二、第三指微具缘膜;指近端关节下瘤大而圆,远端者小;内掌突卵圆形,外掌突窄长。后肢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前角,左、右跟部相遇或略重叠;胫长超过体长的一半;趾端圆球形,趾间全蹼;外侧踱间蹼达踱基部。
背面和体侧皮肤粗糙.有短、长条状疣成纵行排列.条状疣之间有许多小刺疣.从颞褶后经体侧达胯部有密集的大小不等网疣.每疣上有小黑刺。在不同情况下这些疣突、刺的大小差别很大.年轻个体及雌体背部条形疣成细线状,圆疣也较小,甚至不甚显,所以并不粗糙;而雄体包括某些大形雌体这些细长疣显得更粗些,网疣更大,而且突起更高.显得粗糙,而那些大型雄体就更显著.疣突及其上小黑刺更突出,甚至在股、胫、跗背面疣粒也成行排列.显得十分粗糙。
生活习性
成蛙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m左右的林区中、小型山溪内。所在环境植被繁茂,溪水清澈,环境潮湿。所在环境植被繁茂,溪水清澈,环境潮湿。成蛙白天隐藏在溪边石下或岸上大石上,受惊扰后跳入深水凼隐伏于水底石下。夜晚栖息于溪边石上,在手电筒光照射下蹲在原地不动。蝌蚪生活于流溪水凼内石头间。
分布范围
贵州(绥阳、雷山、三都)、湖南(江永)、广西(龙胜、金秀大瑶山、南丹、田林岑王老山)。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6-8月。繁殖季节发出鸣叫声为“铃、铃、铃……”非常像铜铃的声音。卵群呈葡萄状,每串有卵7-12粒,卵径3.2~3.5mm,动物极灰黑色,植物极为乳黄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5 21:3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