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勋(1934—2004)1934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德南街一个市民家庭。2004年6月19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0岁。
人物生平
侯明勋1934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德南街一个市民家庭。1940年至1947年在汲县完小和汲县中学读书,以优秀成绩毕业。1948年随着家乡汲县的解放,侯明勋开始接触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读了一些革命理论书籍和文艺书籍。1949年下半年考入郑州工业学校化工系(中专)学习,在新中国新社会的阳光沐浴下,积极投身党、团组织领导的班务工作和社会活动,1950年3月加入共青团。
朝鲜战争爆发后,年仅16岁的侯明勋坚决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带头报名参军,于1950年12月赴开封市集训,分配至华东军区装甲兵特种师。参军后第一年,先后在华东军区装甲兵特种师政治部、招待所、干管部任文书和工作员,因工作积极当年立四等功一次。
1952年侯明勋调华北军区装甲兵干部部任工作员,其间参加语文教员训练队学习一个月。1953年10月担任见习助理员,1955年1月任助理员。因工作积极,1956年底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物质奖励,并出席了1957年北京军区装甲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8年3月侯明勋下放到坦克一师三团二连当兵,和连队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参加劳动,得到了很大锻炼,被评为五好战士。这段时间,侯明勋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提高很快,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在政治上强烈要求进步。1959年6月回到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秘书处任秘书。经过多年努力,于1961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按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60年代初,总政号召部队向高等教有进军。侯明勋在这场进军中担任部队教员,于1960年2月至10月,到北京军区文化学校学习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以良好成绩毕业。1976年6月至1977年1月,又到北京军区军政干校学习理论,担任学习班长。两次入校学习,皆因学习努力、工作负责,受到学校和同学好评。侯明勋也因此打下了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思想理论根底,为日后从事理论编辑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969年7月侯明勋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1970年8月至1978年8月任组织处副处长。此阶段他经常深入部队,蹲点调研,为抓好部队基层建设和党委班子建设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受到师、团干部和基层官兵好评。他还数次参加了华北地区军事演习和大拉练,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1978年8月,侯明勋调任坦克六师二十一团副政委,为做好装甲兵基层部队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宣传教育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为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秘书的侯明勋,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倒行逆施,持怀疑、抵制态度,表现了一个普通党员的高度思想觉悟。粉碎“四人帮”后,侯明勋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清理“左”的思想影响,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79年2月,侯明勋调解放军报社理论处工作,先后在理论组(学习与研究组前身)、思想战线组(生活与修养组前身)任编辑,1979年度和1984年度两次获社嘉奖,为解放军报的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为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纠正“左”的错误思想,殚精竭虑,编发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理论稿件,地方报纸屡有转载,受到军内外读者的好评。侯明勋善于写思想评论,在调来报社以前,一直是《思想战线》专刊的积极作者;调到报社任编辑后仍经常有思想评论见报。他曾连续写了若干篇批判“金钱至上”的文章,在军报刊发后获得读者好评。
80年代初军报尚未开辟法律专刊,理论版担负着法律宣传的任务。侯明勋负责编辑《法律信箱》专栏,深受部队官兵欢迎。不少读者来信提问题要求解答,他不仅积极联系专家学者予以解答,还对一些不宜公开见报的问题采取个别复信的方式作了答复,被读者亲切地称为良师益友。1984年针对部队官兵对党的“致富”政策的一些误解,他在《探讨与争鸣》专栏中组织了关于部队是否可以提“致富”口号的讨论,收到大量来信来稿,部队反映强烈。在组织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他紧紧依靠总后勤部有关业务部门,把握好政策界限,不受外界干扰,使整个宣传取得了圆满的效果。1985年他根据总政要求,组织编写了一组《和干部战士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讲话材料,全文共15讲。这一讲话材料在军报连载后引起很大反响,对于部队开展“四有”教育,提高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促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总政机关和部队官兵的好评。
1986年6月,侯明勋调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军事纪律检查组,任副局级检查员。在中纪委工作期间,他党性强、作风好,工作勤扎实,协助中纪委及军事组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秉公办案,反映真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取得了显著成绩。1986年7月他与组长谢景星赴成都军区调研党风情况,返回后除向上级写出综合报告外,还为《军报内参》撰写了重头调研稿,当年被报社评为优质稿件。同年8月,他随中纪委常委肖洪达去陕西调研,返回后写的综合报告被《光明日报》连用两篇;由他起草的保护延安革命文物的建议,也在《光明日报》二版头条刊登。当年12月,他又同谢景星去福建沿海地区调查特区部队党风状况,返回后就特区和沿海地区巩固部队的经验,给《军报内参》发了专稿,其它专题材料也被肖洪达批转军委办公厅阅处。
侯明勋在共青团时曾任团支部书记,入党后曾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党支部副书记,某坦克师21团党委常委,解放军报社理论处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
侯明勋1992年退休后不甘于赋闲度日,坚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他积极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学习,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他曾经应邀到《中国教育报》担任了两年“第一读者”,不管酷暑严冬、刮风下雨,每天下午至晚上到报社上班,严把出报的最后一道关口,受到该报领导和们的好评。他手不停笔,经常给军报和中央、地方的一些报刊撰写稿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他还潜心研究历史,撰写了专著《汉书人物评传》,受到史学界专家的肯定。
侯明勋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6月19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