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沟指沟蚀所造成的侵蚀地形。侵蚀沟可分为:沟头、沟沿、沟底及其上的水路、沟坡、沟口和
冲积扇(冲积圆锥)等部分。一条侵蚀沟总是和一定的水文网或其他侵蚀沟相联,形成树枝状分布的侵蚀沟系统。
简介
主要发育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分类
发生在水文网底部的沟蚀,叫底部沟蚀,所形成的侵蚀沟叫次生侵蚀沟。由于水文网底部的集水面积较大,地表迳流量大,次生侵蚀沟发展较剧烈,规模较大,在侵蚀沟系统中常为主干。发生在集水区的斜坡上的沟蚀,叫沿岸沟蚀,形成的侵蚀沟叫原生侵蚀沟。斜坡上的地界、地埂、道路等经常汇集大股地表迳流,引起沿岸沟蚀,由于集水面积和地表迳流量较小,原生侵蚀沟的规模较小。侵蚀沟发展的主要方式是沟头前进(亦称沟头溯源侵蚀),沟底下切,沟岸扩张。侵蚀沟有其发生、发展和衰老的规律,其发展的各阶段有不同的侵蚀方式。治理侵蚀沟必须根据侵蚀沟发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有好效果。
形成
侵蚀沟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细沟阶段;水流在斜坡上由片流逐渐汇集成细小的股流,在地表形成大致平行的细沟(宽0.5米,深0.1~0.4米,长数米)。由细沟进一步下切加深形成了
切沟;切沟已有了明显的沟缘,沟口形成小陡坎,宽和深可达1~2米。切沟再进一步下蚀,形成了冲沟;冲沟的沟头有了明显的陡坎,沟边经常发生崩塌、滑坡、使沟槽不断加宽,冲沟深约几米至几十米,长约几百米,冲沟在我国的黄土高原特别发育。冲沟进一步发展,沟坡由崩塌逐渐变得平缓,沟底填充碎屑物,形成宽而浅的干谷称为拗谷。
调查
2023年8月28日,中国水利官微消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落实黑土地保护法有关要求,水利部组织松辽水利委员会以2020年为本底完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侵蚀沟数量、分布及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推进侵蚀沟治理、加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次调查范围为东北黑土区108.75万km2,涉及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246个县,以2020年2m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辅以亚米级高精度遥感影像,采用遥感解译、野外验证、典型区实测等方法,全面调查沟道长度50m及以上、沟系汇水面积不大于50km2的侵蚀沟。
调查显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总数量为66.67万条,其中主沟39.36万条,支沟27.31万条。沟道总长度23.24万km,沟道总面积4029.57km2,沟壑密度为0.21km/km2。
按沟道长度分级,50~100m的侵蚀沟占12.91%;100~500m占69.49%;500~1000m占12.68%;1000m以上占4.92%。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中有近九成属于发展型侵蚀沟,达58.96万条,经过治理或沟道植被条件较好的稳定型侵蚀沟为7.71万条。
从分省情况看,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侵蚀沟数量分别为26.20万条、5.46万条、14.26万条、20.75万条,分别占侵蚀沟总数量的39.30%、8.19%、21.39%、31.12%;侵蚀沟长度分别为10.62万km、1.51万km、3.68万km、7.43万km,分别占侵蚀沟总长度的45.70%、6.50%、15.83%、31.97%;沟道面积分别为2020.31km2、232.32km2、605.49km2、1171.45km2,分别占侵蚀沟沟道总面积的50.14%、5.76%、15.03%、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