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汽车称重仪
汽车称重的设备
便携式汽车称重仪,全称便携式超限超载汽车称重检测仪,又称便携式超限超载检测仪、路政流动治超仪、便携式超限检测地磅等。汽车称重仪是治超仪器中的一种,也是保护汽车的必备品。它的优点在于台面薄,重量轻,便于携带,有电子汽车衡中的笔记本之称。它可以治理超限运输,是路政部门有力遏制车辆超载超限的必备工具。它的优点在于重量轻,便于携带。用于公路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是路政交警部门有力遏制车辆超载超限的必备工具。
技术参数
1、单轴量程:30吨-60吨(可选)
2、主显示屏采用128X64液晶点阵组成菜单,多达16个屏幕功能设置
3、无线传输距离达25米
4、静态精度:0.3%FS
5、动态误差:1%-3%FS
发展历程
国内自主品牌便携式汽车称重仪近几年不论从产品还是设计都有着很大进步。同时相比进口便携式汽车称重仪偏高的售价,便携式汽车称重仪的在价格上有着很大的优势。由于借鉴了国外成熟的设计除了精度高以外,静态综合精度和灵敏度和稳定性上已经超越了国外品牌。因此目前八部委以一致推荐治超机构采用通过公安部和交通部联合权威检测的便携式汽车称重仪。
便携式汽车称重仪是浙江润鑫公司一款产品。
超载超限新政策2016已经开始实施,货车超限超载已经有了新的处罚标准,从9月21日起,货车超限施行新标准。货车的超限认定标准将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载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执行。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取消车货总重超过55吨、平均轴载超过10吨和载货超过车辆出厂标记载质量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通俗来说,以前是根据轴数来认定超限,比如5轴货车,车货总重超过50吨以上涉嫌违法超限运输。按照新的标准,同样是五轴货车,超过43吨(个别车型超过42吨),即涉嫌违法超限运输。
便携式汽车称重仪发展速度非常快,广大执法单位最初都是使用有线连接便携式汽车称重仪,由于该产品的连接线很容易被大吨量汽车压断,称重仪发现这个问题,火速召集研发小组,对便携式称重仪连接线容易被压断的问题展开研究,之后研发的无线便携式汽车称重仪便逐渐取代有线式称重仪。
超载超限新政策2016已经开始实施,货车超限超载已经有了新的处罚标准,从9月21日起,货车超限施行新标准。货车的超限认定标准将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载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执行。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依据车辆轴荷和路桥承载能力进行超限管理,公安部门负责按照行驶证标注载质量进行超载管理。此外,2004年国家出台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提出了车辆生产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各部门依旧按照各自标准执行,造成超限与超载标准不统一、车辆管理与车辆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此次《意见》中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结合新修订的《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统一了车辆超限超载执法认定标准,将六轴及以上车辆重量限值由55吨统一调为49吨,实现了车辆管理与生产标准相统一,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部门执法标准相统一。
产品亮点
该便携式汽车称重仪巧妙地将无线传输技术与动态测量技术有机的结合,利用数字信号传输。 它是依据交通部对车辆轴类型及轴载质量的标准而研究生产的,为交通部门实施有效的超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手段。该产品的推出是汽车称重技术的又一次革新,在我国动态汽车称重领域里填补了一项空白。
产品介绍
1、 重量轻:采用超高载频数字化无线传输技术,提高了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为动态测量精度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克服了有线传输技术线容易被压坏的问题。
2、 检测精度高:产品使用高精度传感器,检测精度可达:静态<± 2‰FS ,动态 <± 2%FS。
3、 防水:称重台多层密封防护:传感器密封激光焊接,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防潮防水效果好,确保雨天能正常检测。
4、 操作简便:该系统采用了中文菜单操作,仪表具有更加完善的显示、设定、修正、操作、打印、通讯等功能,使用起来简单明了。使用单个称重台可进行轮计量(静动态),使用两个称重台可进行轴计量(静动态)。
5、 抗压抗冲击:具有高抗压和高抗冲击性,整体荷载能力达到国内标准。
6、 防遥控:设备采用屏蔽技术,有效防止“地磅遥控器”干扰。
7、 防雷:阴雨天气防止雷击,适合恶劣天气野外使用。
8、 智能充电:自动控制充电时间,防止过充电,电池充满电后可连续工作30小时以上。
9、 仪表内有多种版本软件:有适用于交警部门检查超载车辆的软件,也有适用于路政部部门检查超限运输车辆的软件。还有企业货物进出称重软件。
产品最高称重可以达到200吨并且检测数据准确无误,产品轻便,可在各种高寒地区的恶劣大雨泥泞环境中使用。产品使用年限可达10年以上。
国家交通公安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权威检测,可以承受高吨位车辆大负荷长期检测,数据准确稳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6 23:00
目录
概述
技术参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