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彼得变政记
清代康有为所著作品
《俄彼得变政记》是康有为所著作品,出自于《康有为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按】《俄彼得变政记》系康有为在戊戌年间进呈的第一册书,凡七千余言。书前有康氏《为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可考由弱致强之故呈请代奏折》。据总理衙门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日(1898年3月24日)代递折记“兹于本年二月二十日复据该主事至臣衙门续递条陈一件,并译纂《俄彼得变政记》一册”,是此书于二月二十日(3月12日)递交总理衙门,三月初三(3月24日)由总理衙门代呈光绪。《杰士上书汇录》未收录此书进呈本。现据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上海大同译书局石印本《南海先生七上书记》点校。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
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籀其钟鼎,摩呵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谟远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然类皆数百年而断灭,或数十年而断灭。其祖宗之经文纬武,皆废弛败坏而不可用,子孙墨守其陈迹而失其精意。遂相以寻于祸败,谓一姓不再兴。览四千年青史氏之载,历朝兴亡之迹,岂不哀哉!
《诗纬》曰:王者三百年一变政。盖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火山流金,沧海成田,历阳成湖,地以善变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壮老,形体颜色气貌,无一不变,无刻不变。《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又曰:时为义大。时者寒暑裘葛,后天而奉天时,此先圣大声疾呼以仁后王者耶?
泰西之国,一姓累败而累兴,盖善变以应天也。中国一姓不再兴者,不变而逆天也。夫新朝必变前朝之法,与民更始,盖应三百年之运。顺天者兴,兴其变而顺天,非兴其一姓也;逆天者亡,亡其不变而逆天,非亡其一姓也。一姓不自变,人将顺天代变之,而一姓亡矣。一姓能顺天,时时自变,则一姓虽万世存可也。
夫创业中兴之人,能变政者,其才武,其志深,其力雄,其气猛,推移旋运,举重若轻,故治天下如弄丸,椎拍宛转,宽绰有余。晚季中叶,不能变政,其才文,其志浅,其力薄,其气弱,故因循苟且,畏难偷安,故治天下如患痿痹麻木,不能自知自举,而国之大小、存亡、强弱、兴败视之。
今地球万国,俄地三万里为大,俄兵八百万为强。割辽之事,俄一言而日归之,吾乃以银行、铁路与之为德。虽然,乃考俄之始,乃以八万兵败于瑞典万人,乃割边地于瑞国。无学校,无练兵,无通商,无制造良工,愚冥狉榛,既蠢既顽,昧塞小弱,岌岌殆亡,固有甚于我中国者。大彼得知时从变,应天而作,奋其武勇,破弃千年自尊自愚之习,排却群臣沮挠大计之说,微服作隶,学工于荷、英,遍历诸国,不耻师学,雷动霆震,万法并兴。
昔卫文大布衣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材任能,是以兴卫;勾践卧薪尝胆,躬耕,夫人织,下贤厚客,振贫吊死,同劳百姓,用以沼吴。彼得集而兼之,举动非常,神功超越,用是数十年而文明大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呜呼!雷动而草木坼,其变力大者其治功大。苍萌亿亿,皆草木也,待雷而坼,于以荣华,于以参天。彼得之变力,雷力也哉!宜其坼而荣华而参天。呜呼!凡数百年一姓之国,既危既弱者,宜鉴于斯。臣谨辑彼得行事,以备采择,上呈圣鉴。臣康有为序言。
俄彼得变政记
俄为峨特狄种。康熙前,其国地广漠,无教化。当时闭关,未与外国通商,与外国不相闻问。既无制造,工钝拙;又无学校,民皆蠢愚;武备不修,正兵无定额;道路不修,草茀不可行,非特无铁舰,且无舟□;民仅有农业,而耕凿法皆极拙。其他皆游牧种人,习于懒惰,有事则□狠。气象狉榛,为野蛮未开化之国。泰西不齿之。开俄霸图者,自俄王彼得始也。
彼得年少时,其姊在位,图理琛游俄所称女主角是也。当是时,大臣柄国,彼得尚幼,耽童嬉,无所不为。为大臣奸狠者所愚,仍俄旧制,不令读书,不知治国之道,但见一二大臣,不接文学贤士,蒙蔽甚矣。然彼得天资睿敏,操心虑患,即十七岁即位,按:即康熙三十八年也。即阴求学识经济之士而亲事之。聘法人雷富卜德,讲文学、兵制。彼得闻之下泪曰:“外国政治、工艺皆胜我,何我国之不思仿效也?”于是有变政之心矣。
彼得睹大臣之瞢昧也,政事之荒芜也,民俗之陋拙也,乃慨然叹曰:“非大改弊政,将为欧洲大国夷隶,为天下之大辱;然非亲游诸国,不能通文物,开识见,无以为变政之端也。”乃下诏议游学。
廷臣咸阻之。有谓国王宜端居国内,缓为化导,风俗自丕变者;有谓用外国法,须考外国书,与本国恐难适用者;有谓以国王之尊而出外游学,甚为可耻者。彼得不听。
大臣恐彼得之取法大邦,力革秕政,不便其平日欺君殃民、保位营私之术也,煽亲兵作乱。彼得知之,悉聚而歼之。
盖变政之初,其世家贵族皆久豢富贵,骄倨积久,不与士类相见,又不读书,夜郎自大,皆以己国为极美善。故皆阻挠大计,动曰国体有碍,或曰于民不便。或出于愚昧,不知外国情形;或实惧君上之明,无所售其奸。虽知国势溃乱,漠不动心,以为一旦变法,而失吾富贵,毋宁使其不行焉。苟得负宠据位,以终吾之身,祸将不吾及。此患得患失之心,以亡人家国者。
彼得已诛乱党,分别褫黜,遂立志改国政。大臣无一敢阻之者。彼得先逼其国人仿欧洲之兵制。然新军初立,训练未精,又绘图技艺器仪皆不精,将卒皆非从学堂出,非能读书图算者。于是瑞典罅里王第十二率师万人伐俄,彼得以兵八万人拒之,大败而归,割地赔款。
彼得益发愤,决意亲游外国。命三使聘于欧,令带官绅商民二百七十人从之。彼得微服随从,若仆隶然。选群臣子弟五十人,三分之,一往意大利习制小船,一往荷兰学造巨,一往日耳曼操陆地兵法。
彼得先之瑞典,探其海口;之布,之荷兰,至含斯谈造船厂,更服为商船主衣饰,从船匠学艺,手制桅樯;又至晒带买船广,更名求为厂伙,凡锯木、截铁、造缆、制帆皆习焉。
适波兰王卒,无子,国中迎亚古士督为王。彼得欲图波兰久矣,欲先以恩结之,令国中发兵三万助波。
仍诣医学院学医,格物院学格致。彼得念国之富强由工艺之盛,大募法、荷、瑞诸国巧匠,面试其技,优者以厚俸招往本国劝工。而其尤经营注意者,则开黑海、浚里海,以攻取土耳其、蒙古之地,以大拓其国。于是仍在晒带习地理书。
已闻英国甚巧,遂之英学造船,学造钟表,学勾股算学,学天文学;遇奇材异能之士,皆礼聘至俄,分遣济用。
遂之日耳曼,与其王相见,约共攻土。将之意大利学采绘,而大臣亲贵尚有不愿变法者,内乱又作。彼得驰归,而乱已平矣。
初,俄之在欧洲也,僻处窎远,官诈民愚,族类不相往来,有事各分畛域,虽一国犹秦越也。晦盲否塞,有若野蛮。而瑞典、波兰日日构衅,俄几不国。加以内讧叠作,肘腋变生。而彼得乾纲独断,专以新国新民为志,不为强邻所摄,不为守旧诸臣所移;躬亲万务,日创远图,遣游历以取文明,兴工艺以阜人民,造海军以强国势,开海口以控形胜。俄人强盛基于此矣。呜呼!若彼得不自发愤变政,国且不保,何有于今日之强盛哉?
内乱平,除卫士职。简猛锐者为兵,精练之。凡大臣藩部子弟,欲作武弁,必先充兵,技熟功多,然后由卑而尊,否则无由致身通显;以彼得前亦隶兵,以渐而升也。令英匠疏遁河、窝瓦河,俾通海。于沿海作数港口,以利舟舶。筑船墺以便制造。于河之高下处,置坝闸以利往来。又新立税例,量出如入,以为常征;令富商主其事,无漏卮者,资用愈饶。立新议事会,国之大事,合诸臣公义,以多者为定,其权则自上操之。立大书院,厚其廪饩,使贵游子弟肄业其中。变国中尊男抑女之俗。于是国势日强。
犁缚尼亚者,俄地也,为瑞所踞。彼得欲复故物,念非联与国不足以倾瑞,乃约日耳曼、丹、波兰共攻之。于彼布斯湖、赖图华湖造大小船艘,亲督水师操。掘度伊那河以通盾河。聘波兰善牧者使牧绵羊,俾繁息翦毛以织呢。募布工、纸工、铜工,造诸器用。开西比利亚之矿,掬取金银铜铁,资用不竭。是时瑞王伐波兰,虽屡捷而兵疲,俄乘隙攻之。瑞王不暇顾俄,遂拔犁缚尼亚,进攻印革犁亚、马利亚,夺懦对山,以取斐诺兰,以通波罗的海。军凯还,设赛会于莫斯科城外,俄旧京也。以励国人。举孟启谷于走卒,立为相。彼得居莫斯科,修刑法,整军制,立诸局,择人司事。亲至阿萨弗海,阅视船厂、制造厂;又至瑞典交界之俄罗纳次城,较视厂中制造可用与否。易服为偏裨,随利米得攻瑞南子疆,取之。
先是,俄多陆地,不通海口,民不知外事,安于古拙窳惰,以他邦为莫己若;因而不振,外患交至。彼得忧之,至卜勒梯海口,周视形势,喜曰:“我将迁都于是矣。”且曰:“我以此地为俄罗斯之窗闼。我开轩以远眺,欧洲之大局,胥在目中,岂不快哉!”择耐河畔之水田以建新都,起役夫三十万,伐木以通道,开沟以泄水,于其四周,遍筑通衢以利遄行。宏规粗定,已而洪水忽来,凡彼得之所布置而设施皆冲没;役夫染瘟□证,传染甚速,死者数千人。彼得又縻五阅月之财力,重筑新都,建臣城以资控驭。房屋垣墉,炜焕光丽。令民捐资疏瀹各处河道,以通海□。由是数道并通,荷兰商舶见其繁盛,泊焉。彼得喜曰:“我正欲通商集货,以广贸易,荷兰之来,实获我心也。”遂定议迁都,迁莫斯科及各群殷富以实新城,即今所称彼得堡也。
新都之建,以通欧洲之风气,而扼瑞典、土耳其之要害也。已成,亲测芬兰沿海水沙深浅,绘图以赐水师,使熟习之。自运巧思,以木制炮台式,命择险建造,以储巨炮。彼得回旧都,密察前立法制军规曾否奉行,艺术曾否灵巧。臣民惮王之聪察,无敢欺者。次年,遂迁新都。
令其民学织绸绒,学印书籍,又俾略通各国语言文字。益复修筑水陆道路,设巡捕以缉奸宄,立邮政局以通文书,参考各西国律例以成俄罗斯新律。昔年,各部会计之事皆用算珠;俄皇乃延英国之苏格兰至俄,教以笔算之法。又设矿政局以开各矿,俾供人用之,宝不久郁于土中。欲疗人疾苦也,一则设立医院兼医学书院,教俄人以医理。一切新政,皆彼得亲自经理,事无巨细,一一皆以身营之。其制造诸新法,大而铸炮,小而索绹,彼得皆能躬自操作。
出师攻瑞之挐泊及陀拜,以贿结荷兰,借其兵共攻库尔兰。瑞典蹶,印革尼亚全省遂降。瑞人大举伐俄,为俄歼,乃胁割其额斯妥尼亚并波罗的海相近诸省。俄检其军籍,有法兰西、日耳曼及瑞典技艺之人,用以教俄人,分隶诸省,于是俄之工艺日精。
土耳其愤俄之蹙瑞也,攻俄之军,陷泥淖,彼得被围,遘重疾不能起。王后括军中金宝锦绣,潜赂其将以求和。遂立约,称俄蒙土王厚恩,许与联和,愿将阿萨弗地归土管辖,毗连土界之炮台三皆毁之,并将随营之巨炮馈土,复以大将设梨米得及一文臣质土为信。夫彼得雄主也,屈辱若是,岂非当世所羞哉?然而因此俄势益振,岂非所谓将击卑飞、欲张先噏者乎?
彼得已出险也,违约不归地。各国使臣迫之,乃再立和议。彼得耻之,乃开圻北疆,据犁缚尼亚、额斯妥尼亚、印革喀勒、犁亚四省全地,并斐诺兰之半,阪章式廓,欲侵日耳曼地以自广。为其子聘日后之妹以结之,复约丹、萨攻瑞。瑞王逃,瑞之地尽入俄。军旋,彼得乃曰:“予三十年困苦艰难,今日始能强兵广地,技艺日新,列大邦,获大荣。昔希腊智能自擅,其败也,哲士散处各邦。惜先王未能留意,故吾等仍此愚蒙。夫各国之初,亦椎鲁不足道;惟其王一心讲求,乃能蒸蒸日上也。我子孙宜不忘!”
时欧洲北地或俄属,或与俄婚,大国皆惧俄,彼得声威大振。于京城建王宫,穷极壮丽。开海部学堂,令习海舟战斗之技。凡俄诸地所属,绘成全图,恣士民览观。国人皆知疆域广袤之数,不为他国欺侵矣。
然彼得犹以为未足,复游欧洲,询访政治。自丹历布至荷兰,往视前学艺之晒带买,与工匠等联布衣欢。阅三月,会诸国使臣于海克,商论和约。诸国异彼得之强盛也,欧洲大局,岌岌将变。于时英、布、丹、波诸国,皆谋不利于俄。而瑞相果尔智欲中兴其国,先离间英、法和好以行其策;彼得预之,私书为英所获,送诸国,暴露其谋。彼得滋不悦,行至法,谓法王曰:“予实不与瑞事。今英罪予,请王雪之。”法王处以行宫,彼得辞。盖彼得欲察其制度,习其技艺;若受宾礼,则出入不能自由也。至绘画所、铸天文器所、石工凿像所、金绒织毡所,至格物学院,披阅各国舆图,恍然于己国之不足为大,谒掌之师,受业为弟子。延法才俊之士至俄,充教习各学师。所至之地,见器具精巧,必停车详问,默仿其式,以归而行之。
先是彼得更造新律,屡诏群臣议士共议之。下三十六诏,议未就。继又二十七诏敦迫,大旨谓平钧衡,立部以司查察。各城镇均立巡捕,以诘奸宄。设工部局,夜燃灯以便行旅,昼勤洒扫以除秽疠。开义塾,令习榷算诸务。建育婴堂,收养孤儿之无父者。以穷黎甚众,另建大工肆,使习各业;不能者,使人教以缝纫制造兵衣,或织丝麻以资贸易。各海口立埠,招徕商贾,以济有无。商业益广。择地开煤铁诸矿,立局以专责成。于是各业繁盛,国中无冻馁之民矣。
而大臣沮新议者,仍不绝。若拉斯高尼斯党百里介士部,皆以大权倡谣诼,以惑国人。彼得诛其首恶,废其职,以事归诸部。辖船舶曰海部,主贸易曰商部,司刑罚曰刑部,理捐税曰粮部,治外国交涉事务曰外部,以他国人为之副,令治其事,而以俄人领正使督之。兼令官僚子弟往各院,学业有功,则赐以官。于是瑞人背约,以兵捣其部,瑞人惟命是听。命大臣监理其国政,大权悉归俄人矣。密招瑞之巧匠,迁居俄地,开矿兴窑,使主制造之职。彼得又取波兰之瓜兰省,以兵守之。波人大惧,求和。于是邻国视俄如虎狼焉。
彼得之改制也,世爵子弟类多愚蠢骄蹇,每事沮挠。彼得乃立制,凡世爵田地悉归长子承受,惟财产与诸子瓜分。如诸子欲购田亩,必七年从军,十年供役,或十五年曾充商贾,方许售买。其自十岁以上、三十以下避役不供,首告者即以被告家资赏之。下诏曰:爵以驭勋,官以酬赏。祖父有功先世,而子孙永享其利,驯至骄奢,非制也。今后勋贵后嗣,无绩可纪者,削其职,祗守禄。又无论官民,蓄四百两以上家资,须曾读书习学者,始可承父业;否则充公。凡世家奴仆,所生子孙繁多,量给役之外,余概籍名为兵。其世家子教士子,或往武学馆肄业,或往别国学习技艺;惰而无成者,发在王宫充苦差。简幼童出洋,往诸国学业。其变革旧俗如此。
俄地苦寒,商贾不多至;及营彼得堡,气象较和。俄人狃于故习,往新都者甚少。彼得下令,商贾悉至彼得堡下舶,违者重惩。由是商旅雾集。
当是时,俄之互市中国者,骚扰滋事,彼得闻之,乃通使献方物,并自制木器数事。
未几,波斯属国叛,其王求救于俄。彼得已得志于四方,方谋东略,闻之大喜。乃率兵迳入大格斯丹省城,令民并用波、俄文学,且甘言聒之曰:“吾东来殄寇,为汝百姓除害耳。”波守将与王所为俄人之助己也,望风迎款,纵俄师入都城,所锁钥献之。叛将势益迫,彼得观望不前。波王求之切,乃援之,要其所三省之地归俄。然叛党尚在也,而波斯之地尽失其半矣。嗟乎!有国者不求发愤自强,徒恃邻国以为援,其与开门揖盗、割肉喂虎,有以异乎?
彼得之经营波地也,气候甚热,食饮与士卒同,而步行烈日中,及返而疾遂剧。然不肯稍息,至喇多噶湖,令掘河,由北亚细亚通波罗的海,亲自督卒;至懦味各六视伊勒门湖;入至司得拉鲁晒盐矿,敦促掏掘;复绕道往斐诺兰,巡视铁矿。抵拉噶带日时,天寒风烈,彼得在岸,见兵艘没水,自救之。是夜大病,回彼得堡。然犹营国事,更遣其臣白林至亚细亚东北,渡海窥测地理;再至美国探察,或可并吞,或可通商,回奏定火。彼得汲汲如此者,以创业垂统,示子孙以强大之基不可失也。
翌日,卒。彼得遗嘱其子孙十四条。一曰:俄地兵民,无论水陆,勤加教习,务使各臻精锐。饷饩从厚,庶生劝慕。盖兵足则战和随时可定,以广俄国之益。
二曰:毋吝帑费,务罗致列邦英俊,或为兵弁,或为学士,文武兼资为用,则他国人才皆为俄有。
三曰:凡欧洲列邦争战,必使俄国预闻其事,可以相机而动。其尤要日耳曼逼处邻封,更不可忽。
四曰:务使波兰为属国。宜先唆波兰分国为二,以弱其势。彼之议院有权者,结以重贿,使为我用。如是则俄兵可进驻其地。设邻邦阻遏,许其共辖,而徐以计逐之,使俄独操其利。
五曰:须制服瑞典,使为我助。彼若败盟,宜使曲在彼,直在我,然后声讨其罪,事乃有济。又宜使丹国与瑞龃龉,以散其党。
六曰:嗣后嗣王娶后,务宜于日耳曼求之;我既可资其聪巧,亦可分其权势。
七曰:须与英国通商。英造船之大木,我国甚多,而英富有赤金,以木易金,我之帑藏可充。
八曰:宜恒以拓地为事。北自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宜垂机蚕食,以扩疆圉。
九曰:开拓之计,宜从事于土耳其之君士但丁及印度国。苟能得此,可为天下独一之主。然欲务此,须先与土耳其寻衅,或更与波斯相争,徐图善法,以攻不备。宜首在由克前海及波罗的海,建造码头通商,渐收利权,相机夺取波斯海湾,则波斯渐弱矣。又宜在印度海以通商。印度多银,若通印度,英之赤金不足取也。
十曰:宜与奥地利亚议和,而阴煽日耳曼,使其攻战;我得出而排解,以主盟于二国。
十一曰:宜密与奥地利亚约共攻土耳其。如奥亦欲得君博但丁,更煽使他国攻奥,使其不能兼顾,我可得志于土。
十二曰:宜先待希腊及洪葛犁人,即码革亚尔国人。并波兰南边土耳其属国等地方,使其人心悦爱戴,藉为我得。
十三曰:如制服瑞典、波兰、波斯诸大国,其法兰西、日耳曼二国,宜密约一国使共攻击,或法或日皆可。弱其一国,则与我共事之国可挑衅以制之。如是大权尽在俄矣。
十四曰:务使法、日二国愤忌相攻。设使二国均不肯与我共事,则宜预水陆多军,炮械务精,舟楫宜巧,尽力攻击,彼必不支。此一国败,彼一国乌能自立,则欧洲全为俄有,可无敌于天下矣。
俄历世子孙,皆奉彼得遗嘱为大诰宝谟,日以开边灭国为事焉。
彼得卒年五十七,后世尊之为大彼得。彼得在位四十年,北取瑞典丽芬、芽嘉、赖力三省,而灭波兰;南逼土耳其,取克咄省、开迷哑省、卑沙嗽笔省及黑海地;取波斯侄儿姊省、踢飞斯省。于是起黑海、里海至吾伊犁,皆入俄。后灭基洼、阿霸科尔、布喀喇;于浩罕、安集延东北逾墨领峡,大收西伯利,取吾黑龙江乌苏里江六千里地。彼得即位之始,有地五千万方里;自彼得变法,辟地至九千万方里。俄国强盛,实肇大彼得。后之嗣王无论仁暴,大抵以彼得为式。
彼得广招商旅,以扩利源;筑炮台无数;训练陆兵二十万,皆骁悍善战;造兵船三百艘,立海务部、海务学堂;通国都邑,使设巡捕,令遵约束;建诸格物院、大小书院、钦天监、活板印书局;收列国名画,储于画楼。规模焕然丕变,皆彼得之功。彼得之意,欲举国之地由河达海,商贾麇集,国乃富强;尤欲翦灭各国,混一地球。数十年间,沐雨栉风,功已大半。某未就者,子孙亦可藉手,为大地霸国,皆彼得之创业垂统也。
【注】:以上为原文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也是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参考资料
俄彼得变政记 | 思想家.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康有为全集(第11集) | 思想家.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6:1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