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音乐史
史学领域术语
俄罗斯音乐史,史学领域术语。
简介
一、中古世纪俄罗斯的音乐
古罗斯音乐是俄罗斯文化艺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不或缺的一页。它像建筑、雕塑和绘画一样,表现和反映了古罗斯社会所走过的漫长历程。
据考证,古罗斯音乐产生于9-10世纪之交。早在古罗斯的多神教时期,就有民间音乐创作,如:日历歌、英雄壮士歌等等。基辅是古罗斯的文化中心,也是古罗斯的第一个音乐中心。当时可能看到的乐器有古丝里琴、喇叭、牧笛、号、芦笛、库维契基笛、索别尔笛和其他乐器。在古罗斯,音乐仪式成了基辅大公和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出征、节日、宴会、隆重的仪式都有音乐伴奏。
古罗斯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那时候的音乐基本上都是宗教音乐。音乐是教堂仪式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古罗斯的教堂合唱歌曲其实是一种齐唱,因为一般都是单声部的。17世纪,西欧器乐开始传入俄国。莫斯科的贵族家庭里,首先出现了拨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后来又有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和其他乐器。这些乐手在俄罗斯组成了一些最初的乐团。
俄罗斯教堂多声部合唱发展,与此同时,世俗音乐露出端倪。17世纪后半叶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里出现了多声部世俗歌曲。这种歌曲主要在贵族家庭的范围里演唱。
从17世纪中叶大钟、小钟进入俄罗斯的教堂,奏出不同音调的音乐,形成一种优美的和声和共鸣。因此,钟楼的钟声也是俄罗斯的一种音乐艺术。
二、18世纪俄罗斯的音乐
18世纪,音乐在欧洲已经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18世纪,俄罗斯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尤其是与俄罗斯文学相比,其发展比较缓慢。一直到18世纪初,俄罗斯的音乐创作主要局限在教堂合唱和某些官方礼仪迎宾音乐的范围内,而且创作方法程序化,旋律单调。
18世纪的俄罗斯是一个“理智和启蒙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前20年代,俄罗斯的音乐生活也发生了变化。音乐来到了俄罗斯的世俗社会。“音乐是人民的心灵”这种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意识中。1709年彼得大帝让作曲家季托夫搞一场世俗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中演奏的一首歌曲《欢庆吧,俄罗斯大地》,标志着世俗音乐开始被社会所承认,可以视为俄罗斯世俗音乐发展的开始。
赞美诗是彼得时代的一种最大众的诗歌形式,也是当时的一种音乐体裁。在音乐上是一种无伴奏的三声部合唱,这种合唱有军事内容的,也有抒情内容的。18世纪的赞美诗是音乐旋律与抒情诗歌的结合,对后来的俄罗斯古典浪漫曲和格林卡的民族歌剧创作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19世纪俄罗斯的音乐
19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是由19世纪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所决定的。在19世纪涌现出许多作曲家,他们在把握自己的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音乐形式再现出俄罗斯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理想、情操和精神追求。19世纪,俄罗斯音乐有着各不相同的在丰富内容:有的音乐转向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挖掘俄罗斯文化根源,使音乐具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沉淀感;有的音乐表现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生活,使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感;有的音乐憧憬自己民族文化的前景和未来,使音乐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气息。19世纪,俄罗斯音乐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歌剧、交响乐、交响音画、协奏曲、芭蕾舞音乐,以及各种声乐作品等,呈现出音乐发展的繁荣景象。
19世纪,音乐更加积极地走进了俄罗斯社会广大阶层的日常生活。音乐的主要活动场所在中学、寄宿学院和大学。当时,俄罗斯上层社会的文化阶层很重视音乐,尤其是严肃音乐逐渐成为他们的普遍爱好。从19世纪20年代起,莫斯科和彼得堡音乐生活变得更加普及和活跃,出现了专门的音乐组织,把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如1802年,在18世纪的彼得堡“音乐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爱乐社”,当时的活动很有影响。19世纪起,钢琴、竖琴等乐器走进了俄罗斯文化人的家庭,成为俄罗斯家庭普遍的娱乐工具。
在作曲家格林卡出现以前,声乐抒情曲是19世纪初俄罗斯一种最流行、最钟爱的音乐体裁。当时,“音乐悲剧”、轻松喜剧、幕间歌舞节目等音乐形式也比较流行,与此同时,历史题材的歌剧也得到了发展。第一部俄罗斯歌剧是由意大利人K·卡沃斯写出来的,这部歌剧的名字叫《伊凡·苏萨宁》,是一部爱国题材的历史歌剧,这些为格林卡的出现和音乐创作打下了前提。
四、19、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里出现了一些变化,在20世纪初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两个世界的交界期,俄罗斯音乐的体裁对比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纯交响乐”的领域正在进一步扩展壮大。就是详,在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传统土壤上孕育着新的音乐思维,新一代音乐家继承俄罗斯音乐传统的同时,又把新的创作思维、新的音乐技巧和方法带入其中。这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20世纪的俄罗斯音乐
十月革命是20世纪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给俄罗斯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转折。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教育劳动人民、改造人民生活,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世界和俄罗斯的文化珍品,提高广大人民的艺术审美能力。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逐步成立了一些音乐学院和学校,组织了许多音乐团体,建立交响乐队、民族乐队、合唱团和歌舞团。在苏维埃政权的最初时代里,艺术的群众性、大众化是苏维埃文化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那时,露天的音乐戏剧表演形式十分流行。这是一种革命时代所需要的艺术形式。歌颂新的苏维埃政权的大型颂歌、大型的庆祝活动,体育检阅的音乐就是一种典型的群众音乐。但是,20年代,由于苏维埃政权在最初年代里对待文化艺术的某些错误政策和作法(如对待宗教音乐和宗教体裁音乐的态度,对待古典音乐和老作曲家创作的态度等),由于无产阶级文化派和其他一些文化组织持极左的观点,在他们的所谓的革命口号下,鄙视过去的音乐传统,这导致了对俄罗斯古典音乐的简单化、公式化的阐释和理解,从而大大地减弱了其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导致了俄罗斯音乐发展的巨大损失。
从十月革命到30年代是苏联音乐的探索时代。音乐家、作曲家开始了对现代题材、体裁和音乐语言进行探索,这导致了音乐语言的多样化,也促使各种音乐流派的产生。20年代,出现了一批用大型交响乐表现矛盾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反映时代精神,而且作曲家以自己观察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让自己的作品超越了时代精神。
1932年4月23日,联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改革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规定用统一的组织代替众多的各种组织。音乐界成立“苏维埃作曲家协会”,这个组织对领导苏联作曲家的创作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它后来成为某些领导人行政干预音乐家活动的工具,使这些作曲家的创作大受影响,也使苏联音乐的发展道路变得复杂化。
40年代,苏维埃人经历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所以,音乐作品从交响乐、歌剧至室内乐、群众歌曲,所有的音乐体裁都隶属于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即歌颂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勇敢坚毅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此外,作曲家们对战争的残酷和悲剧性也作了描述。
50年代中期,苏联的社会生活开始了革新,即“解冻”时期开始了。社会的革新和变革大大地改变了苏联音乐的体裁和风格。音乐家打破旧的框框和各种陈规,大胆地探索新的音乐艺术道路。这种形势很像世纪初20年代的音乐发展形势。20年代作曲家的大胆试验让50年代的苏联作曲家感到亲切、感到兴趣。从50年代起,苏联开始举办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音乐比赛,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这种大赛从1958年开始,每隔四年举办一次。此外,后来还在莫斯科举办了“莫斯科之秋”,在列宁格勒举办了“白夜”,在别米尔举办了柴科夫斯基创作联欢节等。这些音乐活动对推出人才,普及俄罗斯音乐作品有很大作用。
60年代初,音乐家们广泛地了解当代听众对音乐的审美需要,他们对把握俄罗斯经典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源泉挖掘得更深,这一切都对他们的音乐创作大有裨益。老作曲家们继续辛勤地创作。这些作曲家有的一直到70、80年代依然活跃在苏联音乐创作舞台上,尤其是他们为电影、电视和戏剧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深受广大人民欢迎。
从1985年以来,俄罗斯音乐更加深了自己艺术探索的深度和广度:从对俄罗斯音乐传统的继承到各种现代派所提倡的音乐美学研究,从对古罗斯的符号谱的兴趣到对西欧祭祀音乐特征的借鉴,从单一的列宁主义风格音乐的眷恋到对多风格音乐的倾心。因此,如今的俄罗斯音乐已经与西欧音乐和世界音乐接轨,并与之同步发展。但它并没有失去自己鲜明的民族音乐特征。这就是俄罗斯音乐永远能独具一格地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并永葆其艺术生命力的原因。
1、20世纪的歌曲创作:20世纪,歌曲在俄罗斯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十月革命后,20年代,革命歌曲成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迅速反映的手段,歌曲创作也走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出现了许多关于新时代、新生活的歌曲,这些歌曲讴歌伟大的十月革命,歌唱人们的斗争、劳动、生活和爱情。创作这些歌曲的有作曲家,有无名氏,有的是业余作者。如,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的歌曲《卡秋莎》、杜纳耶夫斯基为电影《幸福的生活》谱写的插曲《红莓花儿开》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90年代以来,俄罗斯文化发展的西文化倾向十分严重,西方的各种流派的音乐涌入,使俄罗斯音乐发生了重大变化。歌曲也是如此,模仿西文流行歌曲样式的俄罗斯流行歌曲的创作量大大增加。
2、歌剧和芭蕾舞音乐:是20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最初15年里,俄罗斯歌剧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危机。十月革命后,时代要求苏维埃作曲家去创作具有新的内容和新的音乐语言的歌剧作品。卫国战争后,苏联歌剧的发展比较迅速,作曲家们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歌剧作品。这时期,作曲家们也创作了不少的喜剧歌剧。早在19世纪,芭蕾舞就传入了俄罗斯,但是直到苏维埃建立后,普通老百姓才有机会欣赏芭蕾舞。20世纪30年代,苏联作曲家创作了许多表现革命斗争的芭蕾舞剧。
3、交响乐创作:苏维埃时代,作曲家们创作的交响乐成为苏维埃新时代独具一格的音乐编年史。
代表人物
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一位重要作曲家,是俄罗斯民族歌剧和交响乐的奠基人。他的音乐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和浪漫曲等。他的音乐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衡量俄罗斯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尺度。他的音乐充满了对自己的祖国、人民和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具有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成为俄罗斯音乐在后创作的典范,他的音乐创作开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新时代。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他从小家境不错,父亲有一个美丽的庄园,他从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从小接触到了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了解到普通人民的生活。1812的卫国战争大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并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从小就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挚爱之情。他有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尤其是他的叔父家里有一个由农奴组成的乐队,他经常去听他们的演出,并且从小就迷上了音乐。乐队主要演奏俄罗斯民歌,也演奏外国作曲家的作品。1817年~1822年,他在彼得堡师范大学附属的所寄宿学校读书,认识了许多俄罗斯社会的先进人士,他们的进步思想注入了格林卡的心灵中,增加了他对沙皇政府和俄罗斯的认识。毕业后,他辞掉了在交通部的工作,在彼得堡结识了当时俄罗斯文艺界的许多名流,如普希金等人。他们对格日后的音乐创作起了重要的影响。1825年他创作了浪漫曲《穷歌手》、《别引诱人》,后去高加索作了一次旅行。1830年他去了意大利,用了很多时间学习声乐技术,结识了许多意大利歌唱家和作曲家。后来,他又去了柏林。早在国外的时候,他就有创作一部俄罗斯歌剧的想法。因为他觉得,俄罗斯应当有自己的民族歌剧,不能让意大利、法国歌剧继续霸占俄罗斯的歌剧舞台。1834年,他回到俄罗斯后,开始创作歌剧《伊凡·苏萨宁》。这部歌剧在1836年11月7日在彼得堡大剧院演出。这部歌剧的原名叫《为沙皇效忠》,副标题是“祖国英雄的悲歌剧”。当时的进步民主人士高度地评价这部歌剧,它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誉;可是贵族社会却将之称为“马车夫音乐”,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伊》是一部描写人民英雄的歌剧。歌剧的情节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1612年虽然波兰入侵军已经被俄罗斯军民赶出了俄罗斯国土,但其残余部队仍然在俄罗斯大地上流窜,其中有一个小分队窜入农民伊凡居住的村庄,强迫他给他们当向导抄近路去莫斯科。面对敌人的威逼,他从容镇静,佯装答应给波兰人带路,之后将他们引到一个荒芜人迹的密林中与敌人同归于尽。伊凡的英雄举动感动了许多俄罗斯人。写完《伊》后,格林卡开始创作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原是普希金创作的一部长诗,本希望由普希金亲自来写脚本,但1837年普希金突然决斗身亡。这是俄罗斯第一部童话史诗歌剧,歌剧情节来自于俄罗斯的一个古老民间传说,描写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和斗争。最终,善良、光明和正义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创作这部歌剧的意义所在。这部歌剧由序曲和五幕组成。序曲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入俄罗斯民族诗意般的世界,揭示出歌剧的主题,用奏鸣曲写成,采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俄罗斯力量和雄伟,另一方面刻画黑暗世界和敌对势力。这两部歌剧是俄罗斯歌剧音乐的瑰宝,是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新型的民族音乐的两座高峰。这两部歌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作曲家的歌剧音乐创作起了重大的影响。 1844年,格林卡前往法国和西班牙。在法国认识了作曲家柏辽兹,在西班牙对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着迷,所以根据西班牙民间舞蹈曲写出了交响乐《阿拉贡霍塔》(1845)。因此可以认为格还是一位交响乐大师,写了许多以俄罗斯民歌和民间曲调为题材的交响乐作品,如《阿》、《马德里之夜》、《卡玛林斯卡娅》、《幻想华尔兹》等。《卡》是他的一部重要的作品,由两个对比的音乐主题交替进行。平缓的婚礼曲《来自高高的山峦》是第一音乐主题,叙述了白天鹅受着灰鹅欺负的故事,寓意着一位美丽的新娘受着她的新郎的亲戚的折磨。俄罗斯舞曲《卡玛林斯卡娅》为第二音乐主题。在整个作品中,作曲家用大胆而鲜明的音乐语言描绘出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欢乐场面。他充分地使用了旋律的各种变奏,使音乐华丽多彩。这部作品成为后来的俄罗斯作曲家效仿的榜样。柴科夫斯基说:“整个俄罗斯交响乐都包含在《卡玛林斯卡娅》之中了。”
歌曲和浪漫曲是他音乐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对他来说,浪漫曲是他心灵的一种独特的自白。他的浪漫曲总结了前辈们和同时代人音乐创作的优秀成果,并将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体裁丰富、旋律优美、形式严谨、感情朴实、真挚。他的浪漫曲要以同时代的诗人的诗作为词,其中普希金对他的影响最大。他从1828-1842年以普希金的诗为词共谱写了十首浪漫曲。在他的作品中,《云雀》、《旅途之歌》、《致凯恩》最为有名。
格林卡通过自己的创造的音乐形象展现出俄罗斯人民及其代表人物的精神面貌的典型特征——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上帝的信仰等等。他善于驾驭音乐语言的各种手段,并且用专业音乐极为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深刻地了解自己民族音乐的思维特征,了解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旋律、音调、节奏,同时,他又不局限于音乐的民族狭隘范围内。他对其他民族的音乐艺术、生活习惯也很感兴趣。在他的音乐里,东方音乐的旋律、波兰舞蹈音乐的优雅、西班牙民间舞蹈的激情、意大利歌曲的迷人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是第一位俄罗斯交响乐作曲家。在他以前,俄交响乐尚未获得自己的独立性,基本上局限在歌剧序曲的框框内。从他开始,歌剧音乐具有一种交响乐的效果。从此,俄罗斯音乐走上了更加广阔、更加职业化的道路。
他晚年在彼得堡、华沙、巴黎、柏林等地居住,在这些年间他有很多创作计划,但因其周围的环境不好,不少人对他充满了敌意,所以他把几部业以开头的总谱烧掉。1857年,他客死在柏林,骨灰被运回安葬在彼得堡。
从他开始,俄罗斯音乐文化与西欧的音乐文化交流大大地加强了。一方面使俄罗斯音乐能向西欧音乐学习到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另一方面,也使西欧音乐家开始注意俄罗斯音乐和俄罗斯音乐家们的创作1839年,在维里耶里戈尔斯基的兄弟的直接帮助下,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了解到了俄罗斯的专业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后西欧音乐家开始大量地同俄罗斯音乐家进行个人交往和创作上的接触。如舒曼、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都访问过俄国。其中,李斯特对俄罗斯音乐影响最大。维尔第还给俄罗斯写过一部歌剧音乐《命运的力量》,西欧杰出的音乐家在俄国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这些音乐交流促进了俄罗斯与西欧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推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
在俄罗斯文化史上,由于格林卡是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民族歌剧音乐的创始人,人们经常把他与普希金相提并论,认为他在俄音乐上起的作用就像普在俄文学上所起的作用。他和普希金的艺术创作形式和内容、艺术表现的方法虽然不同,但他俩都是俄罗斯新文化的奠基人,又是俄罗斯文化的承上启下的人物,对俄罗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鲁宾斯坦兄弟
在19世纪俄罗斯音乐史上,他们是伟大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改革家。他们以自己的热忱吸引了俄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创办协会付出了许多精力,为音乐的大众化作了大量工作。他们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分别创立的俄罗斯音乐协会成为19世纪下半叶俄国音乐文化的中心。该协会的任务就是“让广大的听从听懂好的音乐”。因此,协会提出的首要问题就是音乐教育问题。音乐学院不应是培养匠人,而是培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这些人的音乐水平应当与欧洲的音乐人才水平处在同一个档次。他为广大平民阶层中有音乐才华的青年开辟了一条道路。他还力图提高职业演员的社会地位,提高演员职业的威信,使之与其它职业平衡。这个协会的活动很快就有了影响。在60年代,国内的其他城市已建立了它的分会。
巴拉基列夫
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在童年时已经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1855年去到彼得堡,结识了格林卡和斯塔索夫等人,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家和音乐活动家的生涯。他是一位完全新型的音乐家,关心俄罗斯音乐所族色彩问题,十分重视作品的内容和所表达的理想。他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太多,但他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音乐文化的一位权威活动家和组织家。他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构成了俄罗斯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的骄傲。用俄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的话说,如果离开他,“俄罗斯音乐的命运大概完全是另外的样子。”他的主要作品有:《三部俄罗斯民歌主题序曲》《西班牙进行曲主题序曲》《塔马拉》序曲、钢琴幻想曲《伊斯拉梅》、浪漫曲和歌曲等等。
穆索尔斯基
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从小显示出音乐才能,弹得一手好钢琴并能创作钢琴曲。1852年入禁卫士官学校,毕业后当上一名军官。他是“强力集团”一位重要成员。在他的音乐创作里,俄罗斯60~70年代艺术思维的普遍规律得到独一无二的体现,他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宏大的规模和活生生的内容。他的“音乐剧”对俄罗斯历史进行了典型的概括,用音乐形象细腻地表现出俄罗斯文学“自然派”所固有的那种展示现实生活的愿望。真实是他的美学原则,歌剧是他的主要体裁,其作品有《萨拉姆勃》、《结婚》、《鲍利斯·戈都诺夫》等等。此外,还有交响音画(也称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钢琴曲《图画展览会》以60多首浪漫曲和歌曲。
歌剧《鲍利斯·戈都诺夫》是他的代表歌剧。根据普希金同名悲剧创作的。歌剧的冲突是在用阴谋手段篡夺了皇位的沙皇《鲍利斯·戈都诺夫》和人民中间展开的,结果是这场冲突导致了人民的起义。歌剧音乐体现出用“活生生的音乐表现活生生的人”这一原则,这个原则不但成了作曲家诗意般灵感的尺度和源泉,而且也成了这部歌剧的每个乐句、每个乐章的灵魂。这部歌剧由序幕和四幕构成,在序幕和每个幕中又有几场。
他在歌曲创作上也同样硕果累累。他在自己创作的歌曲中力求表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欢乐。像《唱给叶廖姆什卡的摇篮曲》、《孤儿》、《淘气包》等等。他谱写的《跳蚤之歌》成为世界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演唱的保留曲目。
他是位真正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的音乐表现和反映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相信人民有巨大的、创造性的力量。他的音乐创作摆脱了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框框,同时又对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就有可能让他创作一种基于俄罗斯民族音乐深厚基础上的独一无二的音乐。这种音乐把俄罗斯民歌音调的特殊之美、把俄罗斯多声部歌曲的色彩与音乐语言形式的灵活自由结合起来。他获得了一种创作俄罗斯音乐的新方法,预示着19、20世纪之交的音乐思维的革命到来。
鲍罗丁
是位独具一格的作曲家。本来是一位化学家,彼得堡医学科学院的教授,俄国女子高等学校的奠基人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有自己的音乐作品中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伟大的民族性格和英雄主义等特征,塑造出俄罗斯勇士的雄伟形象。此外,在他的创作里也有抒情的、迷人的、真诚的、充满热情和温柔的人物形象。他的音乐旋律广阔、如歌如述、富有弹性,他的所有音乐表现手段具有一种革新的特征。
他生于彼得堡,拥有极高的天赋,并且多才多艺,在童年时代就掌握了三门外语,英、法、德,后来又学会了意大利语。他的母亲是位音乐爱好者,让儿子在8岁时去学长笛,后来又学了钢琴。他在9岁时谱写了自己的第一部音乐剧——《埃伦》波尔卡,13岁时又谱写出一部长笛协奏曲。他还热爱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1850年,他入医学外科学院,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爱好。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医院当医生。1858年,获得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859年去当时欧洲的科学中心——德国的古城海德堡。在那里结识了俄国著名的女钢琴家叶卡杰琳娜。普罗托波波娃。她用自己美妙的琴声唤起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并让他将这种热爱保持终生。后来,她成为了他的妻子。1862年,他回国,成为巴拉基烈夫音乐小组成员,开始了交响乐的创作。他一生总共写了三部交响乐、一部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一部歌剧。此外,他还写过弦乐、钢琴五重奏、弦乐四重演奏、钢琴组曲和16首浪漫曲。他的代表作是歌剧《伊戈尔王》。他与俄罗斯其他作曲家相比并不高产,但他的音乐创作对后来的俄罗斯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作曲家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音乐创作的继续。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是俄罗斯的一位声音魔术师,是位丰富多彩的抒情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在“强力集团”的音乐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创作把19世纪俄罗斯音乐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在忠于“强力集团“的传统和60年代音乐家的思想遗产的同时,又在音乐领域有所创新,使得他的创作与两个世纪之交的新艺术流派衔接起来。他的音乐以音调的客观性,世界观的鲜明性,对情节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阐释而著称。他的早期歌剧对俄罗斯的民间题材进行诗意般地、浪漫主义的阐释,最为鲜明地表现出他的审美原则。后来让位于讽刺的和伦理-哲理的题材,这为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艺术进行思想探索和风格探索作了直接的准备。他的作品与俄罗斯童话有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听到善良战胜邪恶,真理战胜不义的声音,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他生于一个古老小镇,父亲当过省长,母亲是一位农奴女儿。像许多贵族家庭的孩子一样,他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后来,他进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学习。但他对音乐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要好。1861年,他结识了巴拉基烈夫,此后,他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交响乐。1862年,他毕业,不久便作了三年的环球航行。在这三年期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观察、阅读和思考。后来,他将自己的见闻都写入自己的音乐作品中。1865年,他回到彼得堡,写完了自己的第一交响乐。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交响音画《萨特阔》(1867)、交响组曲《安塔尔》(1868),还构思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普斯科夫姑娘》。这部歌剧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不久,他被聘为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讲授作曲和管弦乐法。出过两本著作《管弦乐原理》、《实用和声教程》。
他是俄罗斯民歌的爱好者。他对各种体裁的俄罗斯民歌十分感兴趣,尤其是诙谐的和仪式的民歌更让他如痴如醉。他收集、编写了《俄罗斯民歌100首》。1878年,他根据果戈理的中篇小说《五月之夜》谱写了同名歌剧。他采用了许多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民歌旋律,用以描绘诗意的、温暖的、充满芳香的乌克兰夜晚。1880年,他根据H。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白雪公主》谱写了自己的一部最优美歌剧《白雪公主》。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他的一部重要伤口,是根据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的情节创作的,由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阿拉伯民间故事,统一整个组曲的是一个总的动机,那就是舍赫拉查德给苏丹王沙赫里亚尔讲故事这个情节,组曲有几个音乐主题。
他是位音乐创作上的多面手,几乎在所有音乐体裁上都留下了巨大的遗产。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对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深刻理解是他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他的音乐表现人民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向住,对未来的憧憬,等等。同时,他对生活中一切不良的、否定的、丑恶的现象——独裁、专制、残酷、不义、愚蠢、无知——予以坚决地讽刺、抨击和批判。他是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有一颗晶莹般纯洁的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俄罗斯的音乐事业,他的音乐作品成为后来音乐家的创作范例。
柴科夫斯基
19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才华横溢,技艺超群的音乐家。他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世界音乐宝库。他的伤口为俄罗斯人民所喜受,并且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听众。他热爱俄罗斯大自然,追求幸福,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他把自己的音乐创作献给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有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痛苦和欢乐、希望和失望、理想和追求、抗争和斗争。但他走的是一条独立的、但在许多方面又与“强力集团”的作曲家们的创作方向相连接的道路。“强力集团”的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表现和反映俄罗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俄罗斯民族的史诗、神话以及俄罗斯民族和异族的风土人情,提示民族的整体心理,愿望和理想;而他更多地是注意人的个人感受和体验,揭示人的内心痛苦和苦闷。在音乐创作上,“强力集团”的音乐是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与异国音乐风味的结合,而他的音乐则是俄罗斯城市浪漫曲与西欧音乐结合的产物。
他生于一个矿山工程师兼厂长家庭。小时候,就从周围人口中获得了自己最初的音乐感受。10岁时被送到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在这里开始学习音乐。毕业后去司法部任职,然而他对这工作不感兴趣,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60年代,他认真地学习了音乐理论,1862年,他进入了刚刚开办的的彼得堡音乐学院。1865年他毕业,一年后,被聘为刚刚开办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教授。在音乐学院任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三部交响乐、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提琴的洛可可变奏曲、三部四重奏和一部钢琴三重奏、10部歌剧、一部芭蕾舞剧《天鹅湖》、许多浪漫曲,还有像《四季》这样优美的钢琴剧等等。
1877年,是他一生中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他与音乐学院的一位叫安托尼娜的女学生结婚了。但是亿的婚姻只维持了一年,俩人分开了。失败的婚姻对他的刺激很大,他得了严重的精神衰弱症,因此他辞去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工作。他在朋友们的建议下于1877年出国,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创作活动。他说:“我若不工作就简直无法生活。”在他的一生中与一位名叫梅克的俄罗斯女性保持着长达13年之久的友谊。梅克夫人是作曲家的资助者和他音乐创作的爱好者。她的慷慨资助使得他有可能专心地从事创作。他与梅克夫人的友谊被传为佳话。
他在自己一生的最后10年里又创作了大量作品:《第五交响乐》、《第六交响乐》、歌剧《马杰巴》、《女巫师》、《黑桃皇后》、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以及许多其他作品。19世纪80、9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反动政府害怕先进思想的传播,国内加剧了对进步人士的迫害。他虽身居国外,但他时刻关心自己祖国的前途,他的这些作品表现了俄国的知识分子在这些年代里的思想情绪,变得更加具有戏剧性,更加充满对生活和人类的热爱。
他的晚年大都居住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小镇,他一直坚持创造,直到自己生命结束。《第六交响乐》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作品。1893年他亲自指挥这部作品在彼得堡的演出,之后就与世长辞了。
他的彼得堡音乐学派的代表,继承了格林卡音乐遗产,特别是注意音乐中的抒情感受和抒情因素。作曲家敏锐地抓住了人对生活悲剧方面的尖锐感觉,捕捉住人与他周围冷漠世界之间不可遏制的、无法避免的冲突。在他那里,对一些生存的基本问题的处理,对同时代人和俄罗斯大自然形象的处理都染上了一种强烈的个性色彩。他的音乐形象包含着希望,渴望着斗争,具有19世纪下半叶特定的历史时代的特征。他重视音乐的民族性,竭力让自己的音乐成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表现。他的音乐中广泛吸收、引用俄罗斯的民歌曲调,同时予以富有成效的、大胆的创新。
他的音乐才华几乎表现在所有的音乐体裁里。但歌剧是他的最爱。他一共创作了《铁匠瓦库拉》、《奥尔良少女》、《马捷帕》、《约兰塔》、《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10部歌剧,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是他最主要的两部歌剧作品,而且成为世界各地剧院的保留剧目。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基本上按照普希金的同名的诗体小说的情节创作,全剧共有22个曲子。他把这部歌剧叫做“抒情场景”,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到揭示主人公内心的、精神的世界上。歌剧真实、鲜明地揭示了俄国外省地主庄园和都城上层社会的生活,表现了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并在大自然的背景上展现、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心理、感情、感受。
除了歌剧创作之外,他的交响乐创作也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为俄罗斯作曲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是交响乐里抒情正剧的创始人,是新型交响芭蕾舞音乐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二、三、四、五、六交响乐和标题交响乐《曼费雷德》以及一系列的交响组曲就是最好的佐证。
舞剧《天鹅湖》取材于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王子齐格弗里德和美丽的被恶魔罗特马尔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爱情故事。两人经历了严峻考验,忠贞的爱情战胜了魔法,女主人公恢复了人形,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主题是光明战胜了黑暗,正义战胜邪恶,歌颂忠贞美好的爱情,歌颂人为了幸福敢于与一切邪恶力量作斗争的精神,整个舞剧音乐优美、浪漫、抒情,是一部传世杰作。
他的四重奏、三重奏奠定了俄国古典室内音乐发展的基础,而他的浪漫曲和钢琴作品开创了这种体裁发展的新阶段。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是作曲家的一部重要的器乐作品。其中的“如歌的行板”几乎成了他的代名词。《四季》是他一首明快、如歌的乐曲,表现了作曲家同样的心境和情绪。《1812庄严序曲》歌颂伟大的1812卫国战争。他共有六部交响乐,其中《第六交响乐》(悲怆)无疑占有特殊的位置,而且最有代表性。它创作于1893年,是在作曲家一生最痛苦的年代里创作的。19世纪90年代的俄国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让知识分子感到痛苦、茫然、彷徨。此外,1900年,梅克夫人中断了与他多年友谊和资助。在这一年,他的妹妹也去世了。因此作曲家内心十分痛苦,将全部悲伤倾注到第六交响乐中,第六交响乐实际上是一部表现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表现他的希望和理想的幻灭而产生的悲哀和痛苦。因此,他弟弟将第六交响乐起名为“悲怆”。20世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斯克利亚宾认为,他的第六交响乐好得很,“但感觉到其中有作曲家个人的眼泪……这颗真挚的、苦咸的泪珠沉重地滴落在听者的心灵上……”
柴科夫斯基把俄罗斯的民族气质与西文民族的气质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所以他创作的音乐既是俄罗斯的,同时又是世界的。他用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描写了广泛而多样的俄国现实,他对现代生活的复杂问题十分敏感,并进行了细腻的观察。他为一位人道主义者,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确定了他的音乐创作的性质。他的伤口反映人的各种感受,善于表现人的内心生活的过程,反映人的复杂和哲理的沉思。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配器色彩丰富,感情热烈奔放,气势博大恢宏,这些特征是他音乐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斯克利亚宾
是19、20世纪之交的一位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是对俄罗斯象征主义音乐的一种独具一格的总结。斯克利亚宾创作的作品很多,但是《宗教神秘剧》是他用一年心血谱写的作品。斯克利亚宾对宗教哲学十分感兴趣,宗教神秘剧是他的指路明星,而且他的创作生活也像他的这部宗教神秘剧一样,在其中有许多秘团和言语未尽的东西,许多神秘的预言和天才的顿悟。
他出生于一个莫斯科外交官家庭,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888年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同时学习钢琴和作曲。从此后,他开始坚定地走上音乐演奏和创作道路。斯克利亚宾的演奏和作曲都表现出一种新的音乐思维和对世界独具一枚的认识。他的音乐不像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旋律,他的音乐形象是具有象征主义艺术所特有的警言格句性。从他的音乐中可以发现,他想表现一些哲理思想,寻找多一些新的多声和谐,并让这种和谐充满极其细腻的色调。
众所周知,斯克利亚宾像世纪之交的许多象征主义艺术家一样,从青年时代就对哲学感兴趣,总想探索事物的本质,去解释生存的哲学意义。基督教教义、欧洲哲学理论、东方宗教哲学、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说都让他感兴趣。因此,他曾经构思过一部“宗教神秘剧”。在作品里,世界的图像充满了神秘和深刻的涵义。在这部神秘剧里没有观众,所有人都是参与者。作曲家相信宗教神秘剧的“奇妙的彼岸”,这是整个人类向往的目标。斯克利亚宾准备承担对人们精神进行改造的责任,他认为这种改造手段是声音、色彩、诗歌、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
拉赫马尼诺夫
是一位把自己的音乐创作与俄罗斯的精神文化传统,与自己的祖紧密联系起来的俄罗斯作曲家。应当说,拉赫马尼诺夫是一位“世纪之交”的儿子,但是他对“世纪之交”文化的态度是双重的。一方面,他对这个时代的艺术创新有着兴趣,并且在自己的创造中进行一些试验;另一方面,他又对那些狂热的所谓艺术革新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所以,在世纪之交的俄罗斯音乐史上,拉赫马尼诺夫以自己对待传统的尊敬态度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就是说,他不走极端,而是走一种中间道路。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表现出一种对人精神复苏的渴望,在这点上,他与一些象征主义诗人的观点相似;但是他又像画家列维坦一样,对祖国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感情,他歌颂俄罗斯并且预感到她的悲剧的发展道路。
拉赫马尼诺夫是俄罗斯音乐天幕上的一颗耀眼明星。他作为作曲家,能敏锐地反映自己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同时又很好地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的创作与19世纪著名的作曲农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有着深刻、密切联系。拉赫马尼诺夫音乐创作里最主要的东西是感情真诚、旋律优美、灵活丰富,曲调如歌如叙,富有表现力、旋律对比明确,并有相当的力度。
拉赫马尼诺夫像许多同时代的艺术家一样,1917年10月,他永远地离开了俄罗斯。这对于他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因为他成了无根的浮萍,他的生活和创作的根基倒塌了。在此后的十看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写任何作品。只是到了20世纪年代后半期,他才重新找到了创作感觉,开始了他的晚期创作阶段,创作了《第四钢琴协奏曲》(1928)等等。这些作品充满了悲剧的个人感受和深刻的哲理涵义,具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拉赫马尼诺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把德国法西斯的入侵视为自己的个人的悲剧,他举办了许多义演,并将全部所得捐给了保卫祖国基金会,以表示他对与法西斯浴血奋战的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支持和资助。1943年3月28日,他在美国的洛杉矶与世长辞。
几部钢琴协奏曲在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占据主要地位,拉赫马尼诺夫把交响乐的磅礴气势和音乐史诗性带入钢琴作品体裁,强调出音乐所表现的直率和朴实。
普拉科菲耶夫
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和大胆的音乐革新家。他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谐和配器等领域里都作出了革新,同时又与俄罗斯和世界的音乐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他的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多变、形象丰富。抒情音乐、史诗音乐、悲剧音乐、喜剧音乐都在他的创作视野之内。他生于一个农艺师家庭。1902年开始师从著名的作曲家塔涅耶夫学习作曲理论。1904年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开始了自己的专业作曲家生涯。他的第一部大型音乐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911)大获成功。之后又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是一个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8部歌剧,7部芭蕾舞剧音乐,1部清唱剧,3部康塔塔,7部交响乐,5部钢琴协奏曲,2部小提琴协奏曲,2部大提琴协奏曲,9部钢琴奏鸣曲,1部交响童话等等。
肖斯塔科维奇
20世纪俄罗斯音乐天幕上最独特、最有影响的一颗星。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创作了众多的伤口他对当代世界的冲突和矛盾十分敏感,并且善于用自己的音乐表现和暴露问题。这位作曲家的大部分作品充满戏剧冲突,他用对比、浮雕般的表现力将这些冲突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他创作的特征,是善于把众多的音乐成分高度地结合起来。他的音乐具有诗意般的语言,多种的风格、体裁和表现形式。他一生共创作了15部交响乐(其中以第五交响乐、第七交响乐、第八交响乐、1917等最为著名)、3部歌剧、3部芭蕾舞、声乐—交响史诗,此外还创作了众多的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重奏,钢琴曲和钢琴幅格曲以及声乐和歌曲作品等。他出生于一个化学工程师家庭,母亲是位出色的钢琴教师。1923年,他在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毕业,1925年又在作曲系毕业。1926年他的《第一交响乐》取得成功。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是他创作的丰产时期,是他探索自己的题材和自己的风格的年代。他的音乐创作不拘泥于体裁和题材,也不拘泥于形式和手段,因此在30年代,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他的歌剧、交响乐、电影音乐、戏剧音乐等等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作品。1941年,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他经历了这场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与广大的苏联人民一起,积极地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同时,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创作出题为“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乐,这是一部关于苏联人民与德国法西斯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道德力量的颂歌,是表现和平、理性、创造与战争、疯狂与破坏,人性与兽性,善与恶的搏斗。1942年,第七交响乐首演,引起了广大听众的赞扬。两年后,他写出了第八交响乐——一部关于战争的悲剧史诗。他留给了世人巨大的音乐财富。他的音乐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肖斯塔科维奇风格”,赢得了世界上广大的听众。他的交响乐是他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的体裁,他的一系列交响乐作品构成20世纪俄罗斯的音乐史诗。
米亚斯科夫斯基
为苏联交响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共写了27部交响乐,2部协奏曲。他认为交响乐是一种最抒情的音乐体裁,能够抒发人的内心的东西,是人的“心灵的自白”,他的最著名的交响乐是《第六交晌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01: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