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乡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辖乡
保和乡,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地处个旧市南部,红河北岸,东南与卡房镇相连,西与元阳县隔河相望,北与贾沙乡、锡城镇毗邻,距个旧市区32千米,区域总面积143.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保和乡户籍人口为11493人。
历史沿革
1970年10月,建立保和公社。
1988年1月,由保和公社改为保和乡。
行政区划
1988年1月,保和乡辖保和、莫贾、斐贾核桃寨、白巫山、木花果6个村公所。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辖保和、莫贾、斐贾、核桃寨、白巫山、木花果6个行政村,下设3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保和乡辖6个行政村:保和村、莫贾村、核桃寨村、木花果村、斐贾村、白巫山村,乡人民政府驻保和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保和乡地处个旧市南部,红河北岸,介于东经102°50′—103°06′,北纬23°09′—23°17′之间;东南与卡房镇相连,西与元阳县隔河相望,北与贾沙乡、锡城镇毗邻,距个旧市区32千米,区域总面积14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保和乡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区域;地势山高坡陡沟深,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分为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脉有莫贾山仙山峰、大坪子山、大尖坡山等;境内最高峰莫贾山仙山峰,海拔2389米;最低点麻玉田村,海拔170米。
气候
保和乡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夏秋高山雨量偏多,冬春常干旱缺水,半山及红河沿岸一带雨量偏少;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水文
保和乡境内河道属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咪甲冲河、普洒河、火把冲河。咪甲冲河全长18.8千米,集水面积66.4平方千米,径流总量3228万立方米;普洒河全长29.8千米,集水面积157.6平方千米,径流总量7670万立方米;火把冲河全长16.9千米,集水面积41.4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437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保和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霜冻、低温、冰雹、大风、雷暴、地震、火灾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3—9月,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0年7月10日东南部地区,连续降雨20天,玉米受灾1500余亩,公路中断17处。
自然资源
保和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铜、锌、铁、锡、铅、锑、银、煤炭等,其中黄铁矿估计蕴藏量30亿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河苏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2011年,保和乡有耕地1.46万亩。
人口
1997年,保和乡人口有1.1万,其中彝族占72.4%,汉族占23%。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总人口有1146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0人,城镇化率3.4%;总人口中,男性5988人,占52.2%;女性5473人,占47.8%;14岁以下2337人,占20.4%;15—64岁8190人,占71.5%;65岁以上934人,占8.1%;以彝族为主,达8478人,占74.0%;傣族574人,占5%;其它民族2409人,占21%。2011年,保和乡人口出生率9.54‰,人口死亡率7.48‰,人口自然增长率2.0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1人。
截至2017年末,保和乡常住人口为10752人。
截至2018年末,保和乡户籍人口为11519人。
截至2019年末,保和乡户籍人口为11493人。
经济
综述
2005年,保和乡工农业总产值8600万元,比2004增长2%;农村经济总收入4509万元,比2004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比2004年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59.22万元,比2004年增长7.48%;地方财政支出349.79万元,比2004年增长25.27%。
2011年,保和乡地方财政收入0.06亿元,比2010年增长53.6%;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截至2018年末,保和乡有工业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截至2019年末,保和乡有工业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2005年,保和乡农业总产值8060万元,比2004增长6%。
2011年,保和乡农业总产值0.7亿元,比2010年增长6.7%,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保和乡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保和乡生产粮食4000吨,其中水稻815吨,小麦370吨。保和乡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等。2011年,保和乡烤烟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1040吨;甘蔗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12450吨。保和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保和乡生猪饲养量3.9万头,年末存栏1.6万头;羊饲养量0.2万只,年末存栏0.07万只;牛饲养量0.5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饲养量9.8万羽,上市家禽5.3万羽。2011年,保和乡生产肉类2378.2吨,其中猪肉1996.2吨,牛肉279.72吨,羊肉21.83吨,禽蛋201吨;畜牧业总产值0.39亿元。
工业
2005年,保和乡工业总产值为90万元,比2004年增长2%,上交税金10万元。
金融业
2005年末,保和乡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1000万元,比2004年增长31.6%;贷款发放577万元,比2004年增长31%。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0.5亿元,比2010年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0.19亿元,比2010年增长11.6%。
电信业
2011年,保和乡全年电信业务收入为1.3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0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5所,在校生843人,专任教师6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7人,专任教师3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33%,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保和乡教育经费达9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80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0万元。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有各类科技人才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人,技能人才1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有文化站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有体育场地14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50户,多数农户安装使用直播卫星“户户通”,电视综合覆盖率95%,36个行政村小组均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有卫生院1所;设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12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保和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9063人次,出院病人1075人次。2011年,保和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4/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0%。
社会保障
2011年,保和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02户,人数1300人,支出110.16万元,月人均70.6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人,支出0.1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人,支出1.0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0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84人次,共支出4.1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47人次,支出5.28万元;救灾支出30万元,比2010年下降8.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9万元。2011年,保和乡实施困难救济447人次,救助6万余元;灾民生活救助及各类灾情补助29.62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3人,参保率88.3%。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保和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13.65千米,投递点36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5户;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0%。
交通运输
保和乡有市乡公路连接昆(明)那(发)、阿(土)河(口)公路。2011年,保和乡客运总量2.3万人次,货运总量30万吨;有县级公路2条,总长54.853千米。
历史文化
保和乡取保卫和平之意而命名。
保和乡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彝族狮子会、芒锣舞、三步弦。
地方特产
保和乡名优特农产品有土鸡蛋、紫山药,绿色环保农产品有土鸡蛋、紫山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4 22: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