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西大街
河北省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
保定西大街,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西至起恒祥大街,东至莲池大街。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间,成于元、兴于清,是中国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曾被誉为“直隶第一街”和“北方名街”,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标志和表征。
历史沿革
保定西大街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间,成于元、兴于清。曾为宋、金、元、明、清五朝军政要地,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
淸末民初,政府拍卖官产,众多衙署成为商号店铺,西大街商业更为繁华。同时保定建筑受到西洋风格的影响较大,公共建筑比较突出,个各具特色的建筑样式构成了今天保定西大街独有的建筑风貌。
民国七年(1918年)10月6日,25岁的毛泽东蔡和森等,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一同来到保定,当时就住在保定西大街的“第一客栈”。
20世纪20年代,一批印书局、大旅馆、大饭庄、照相馆和绸缎庄、首饰店、京广洋货店应运而生,再加上原有马号改建成同济、济善、两益商场,使西大街成为保定最繁华的街道,两旁200余家商铺林立。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机关驻保定西大街西段路北的贤良祠;中段路北的协生印书局是革命先烈张培植为党印刷革命进步书刊的场所,称为“北方人民出版社”。
20世纪40年代时,保定西大街、东大街与周边的城隍庙街、马号市场共同构成了华北地区商业文化街。
20世纪90年代,保定西大街改造。
2021年10月,保定西大街开始改造提升工程。
2022年11月11日,保定西大街在安全性拆除违章建筑前提下,按传统工艺维修建筑,“修旧如旧”,保护修缮5处文物、9处历史建筑本体,提升改造完工,进行开街测试。
建筑布局
保定西大街东西长约846米,均宽7.5米,整体建筑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以文化商业建筑为主,兼有衙署、学府、祠堂、水社、金融、传统民居建筑。这里曾有第一楼、万宝堂、乐仁堂、中华书局、稻香村、槐茂酱园等知名老字号,被誉为“直隶第一街”和“北方名街”,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标志和表征。
保定西大街主路面是用青石材料铺成的,给人以直观的厚重感。在建筑风格上,保定西大街以二层建筑为主,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西洋建筑风格的壁柱、半圆窗拱券,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保存完好的砖雕工艺,山墙为中国传统民居风格的马头墙……保定西大街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画廊。
主要景点
综述
保定西大街作为街区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与载体,其中,一牌坊(瞻岳门),是西大街的标志性构筑物;一祠(贤良祠),是西大街祠堂文化景点,是爱国教育、廉政教育等各种党政交流基地;一客栈(第一客栈),是红色主题客栈、红色主文创。有两处书局:古城书局和直隶书局。3个博物馆:半俗斋博物馆、民国瓷器博物馆、保定酒博馆。还有八雅主题场馆、十二手工作坊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驻。
保定西大街沿街共有87栋建筑,其中有2栋清代初及以前建筑;9栋民国时期建筑;有11栋1949~1980年代建筑,有45栋1980年代以后建筑。沿街建筑以二层建筑为主,其中有16栋为一层建筑,有59栋二层建筑,有8栋三层建筑,有4栋四层建筑。
贤良祠
贤良祠,位于保定市西大街629号,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代自雍正十年(1732年)始在各省省会建贤良祠,以祭祀各省“忠勇威爱,公论允翕”的文武地方官员。保定贤良祠是祭祀直隶省范围内地方官员的祠堂,入祠者有梁清标、于成龙、李光地、总兵赵文栋、总督李卫等。祠堂坐北朝南,院落三重,分前院、中院、后院,正殿各五间,硬山布瓦顶。民国初年维修时,院内改建二层小楼两座,原貌已改变。
20世纪初,贤良祠成为重要的革命活动地点。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年至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保定市国民党党部在此成立。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中共保定支部在贤良祠成立;同时国民党中央派李锡九来保,与中共市委商讨改组国民党有关事宜,并在该祠建立半公开的国民党保定市委支部。
保定解放后,贤良祠成为民居。1993年2月,贤良祠被保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临街楼房及后院北房和东、西两座小楼,东、西、北距墙体各3米,南至西大街。2021年12月30日,贤良祠被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为保定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第一客栈
第一客栈,位于保定西大街与唐家胡同交叉口西南侧,原是一座天井式二层小楼,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东西房各四间,南北房各三间,东房的底层南边是过道门。楼房为砖木结构,硬山到顶,出脊,布瓦顶。四周前廊相通,栏杆为圆柱形,中间有旋腰,为民国初建筑,作为客栈使用,史称“第一客栈”。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国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卢汉铁路建成通车。坐火车来保定的人较多,下火车进城,西城门是必经之路。第一客栈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一幢中西合璧的新式楼房,每天总能吸引不少客人。民国七年(1918年)10月6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来到第一客栈,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1984年6月,第一客栈被列为保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30日,第一客栈被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为保定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杨继盛祠堂
杨继盛祠堂,又名杨公祠,位于保定西大街南侧金线胡同,为了纪念明代忠臣杨继盛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保定修建。清代曾重修,有山门三间,门内存正殿和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殿为硬山顶。20世纪90年代,西大街改造时,建北门与西大街联通。2013年6月,杨公祠落架重修,重修时遵循旧制,利用其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力求保留原貌,施工时出土的七通石碑,基本按原位置进行安放。
书局
保定西大街有两处书局,古城书局主要展示保定古城文史、书画展览、休闲体验、艺术体验等;直隶书局毗邻第一客栈,与第一客栈院落相连通,提供书籍、文创、茶饮、沙龙等场所。
博物馆
保定西大街3个博物馆:半俗斋博物馆、民国瓷器博物馆、保定酒博馆。半俗斋博物馆,展出樊世刚老先生生平收藏,藏品主要以藏画类、书法类为主,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家作品;民国瓷器博物馆,汇集民国时期精品瓷器,透过每个不同的器物的技艺与巧思,全面展示民国时期的陶瓷文化与风采;保定酒博物馆,打造“文化展陈+工法展示+品牌形象+消费体验”多元化综合酒文化博物馆。
非遗项目
保定西大街易水砚、古城香业、定瓷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驻。
八雅主题场馆
八雅主题场馆:文玩、字画、文房四宝、古琴、花道、茶道等。
十二手工作坊
十二手工作坊,包括陶艺坊、紫砂坊、根雕坊、面塑坊、银饰坊、折扇坊、宫灯坊、油纸伞坊、剪纸坊、泥塑坊、古装租赁馆、旗袍定制等。
历史文化
历史起源
保定西大街以衙署起源,从北宋至民国有宋代杨延昭保州知府、缘边都巡检使、团练史、防御使衙署,金代顺天军节度使署,元代顺天路总管府,明代保定总兵署、保定总监军署、保定巡抚署,清代直隶巡抚署(后改总督署)、钱谷道署、藩库厅、参将署、保定府清军同只署等衙署延续不断在这条街上,衙署(包括省、路、州、道及军事衙门)等级从一品大员至七品官员。到民国时期,范阳道观察使署、保定道伊公署,解放后省公安厅、中共保定市委等都曾驻西大街。
保定西大街历史上曾称“西大衢”,“”有商埠之意。明代保定知府查志隆对西大街的注写是:“诸路捷径入西门”。“商贾用踵相摩”说明当时西大街商业繁华的场景。
古街文化
保定西大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以保定直隶文化、署衙文化、书院文化、瓷器文化、京绣文化、香业文化、茶道文化、酒文化、中药文化等为主题,进行文化活化展示与体验。
相关人物
杨继盛(1516~1555年),保定容城北河照村人字仲芳,号椒山,为明代忠烈之臣,明世宗嘉靖朝进士,耿直尚名节,官至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弹劾权相严嵩十大罪下狱,受酷刑,被杀,临刑赋诗,天下传诵。明穆宗隆庆帝追谥忠愍,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修建旌忠祠,即杨忠愍公祠堂。
文物价值
保定西大街是近代思想启蒙、红色文化承载地。第一客栈、协生印书局、贤良祠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红色革命遗址纪念场馆,为整条街区增添了厚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文物保护
2011年6月,包含保定西大街在内的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旅游信息
保定西大街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
乘坐保定公交2路、8路、18路、22路、31路、105路、609路在大西门下车即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15: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