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云南省保山市境内公办高校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是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项目首批建设单位、云南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首批单位。
历史沿革
1965年5月,创建“保山半农半读卫生学校”,校址在保山城西南郊小梨园现址。
1966年6月,改为“保山专区卫生学校”。
1972年3月,保山滇西干部疗养所撤销,房屋资产及所有人员归并入卫生学校,学校由小梨园迁至该所,地址位于保山城西太保山脚,小梨园原校址留作学校生产基地。同年7月,成立保山地区卫生学校革命委员会。
1978年11月,校名确定为云南省保山卫生学校。
1981年,保山地委决定在卫校校址成立保山地区中医院,卫生学校迁往小梨园原址办学,并重新在小梨园扩建校园。
1981年8月,经中共保山地委决定,保山卫生学校定为县处级单位,仍隶属于保山行署卫生局主管。
2003年9月,学校开始涉外招收留学生班。
2006年2月,国家教育部根据有关法律以及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结果,同意在保山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12年,大理州中医医院成为学校大理(非直属)附属医院。
2015年3月,学校成为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院校。
2015年7月,学校加入“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联盟。
2019年11月,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新增为学校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入选全国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成为“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BRTMA)常务理事单位。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346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教授18人、副高职称人员70人、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90人。有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6名、云南省高校技能大师2名、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3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省委联系专家2名,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永昌教学名师3名、市委联系专家1名、保山市技术创新人才3名、保山市学科带头人4名、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名、保山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先后聘请了2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聘请了医院、企业1700位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8个教学单位,开设30个高职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省级高水平A档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第一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教学医院18所,校外示范实训基地3个,实习医院和企业88个,顶岗实习单位22个,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建有中草药植物园、中医药文化长廊、中药标本馆、生命科学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校史馆、党建馆和针灸推拿技能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检验技能实训中心、中药实验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一园一廊五馆六中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云南省级特色专业2个,云南省级精品课程5门,9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示范课程,国家级提升专业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立项建设专业5个,云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云南省级提升专业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3个,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校内4家、校外4家)。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学校荣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滇西中草药研究所1个,获批云南省教育厅治疗痹症中医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联合专项5项,云南省科技厅科普惠民计划项目1项、州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1项、“三区”人才项目9项,云南省科协科普项目1项,厅市级科学和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保山市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75项。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共45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2018年教育厅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2项,保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中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项目2项,校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
2020年,学校获得2020年度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项,其中重点课题立项资助1项,一般课题立项资助1项。4项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通过结题。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36万册,电子书39万册。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先后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印度尼西亚卫生教育学院、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瑞典马尔默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各方在师生交流、行政访问、应邀讲学、教师培养、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签署合作协议5份。派出出学习交流培训团组15个共计137人次;接待中国国(境)外访问团、专家、短期留学生130余人次;招收医学专业大专学历教育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留学生75人,招收医学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缅甸留学生95人。
学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选派4个教师团组共110人次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台湾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培训学习交流。
文化传统
崇德尚学,敦行致远
释义:“崇”是尊崇、推崇、提倡的意思;“德”是道德和品行,即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推崇高尚的品格、崇尚有德之人,立身之基,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所在。崇德,语出老子《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尚书周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又见《礼记王制》上贤以崇德《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敦行”之“敦”是厚道、敦促、勉力的意思;“行”即行动、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敦行”列为校训,要求师生要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尽力地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
“致远”的“致”是实现、达到之意;“远”即远大理想、抱负。致远,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另见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要高瞻远瞩,有远见,这是发展前进的动力,是育人的最终目标。
“崇德尚学,敦行致远”的整体含义就是崇尚德行、注重学习、躬身实践,实现理想。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徽如图《校徽》所示:
释义:代表中医药文化及中医技能特征的“银针”标志,居于视图中心,体现学校以中医药为主的专业特色,寓意了办学的核心价值理念;银针深扎于书本,体现了学校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中间的半圆造型,体现了五行阴阳学说,寓意学校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标识内心的底部为一本展开的书,代表知识、学术和科研的沃土,体现了学校锐意求学、不甘人后、尊重知识、治学育人、人才强校的办学精神。1965年寓意学校悠久的治学历史,中文名称的字体由保山名书法家亲自撰写,具有保山的特色与风格,反映了学校的地域特点。
标志视觉主体造型采用同心圆环为轮廓,颜色搭配上采用蓝和白双色搭配,寓意务实稳健、创新求真的治学风格。主基调色为蓝色,象征清澈与宁静、庄重与崇高、深邃与透明、智慧与勇气,白色为原初之色,象征纯洁与美好、包容与变通、和平与自由、永恒和成功。主基调色蓝色、中英文白色,寓意学校发展历程就像蔚蓝的天空一样广阔灿烂。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简介.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历史沿革.保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9 00: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