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罗萨(Paolo Rosa),1949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北部城市里米尼,2013年在希腊科孚岛去世。意大利视觉艺术家、实践多媒体艺术家、电影和戏剧导演、
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的“蓝色工作室”(Studio Azzurro) 的灵魂人物和创始人。
保罗·罗萨(Paolo Rosa)毕业于
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在1982与法比奥·齐里菲诺(Fabio Cirifino)、和莱奥纳多·桑焦尔吉(Leonardo Sangiorgi)创办了著名的“蓝色工作室”。从此开始了他们探索技术新文化想象力和表达力的经历。通过制作环境影像、敏感和互动环境、陈列展示、戏剧表演和电影,划出了一道横跨各类传统表现方式的艺术之路。
2000年开始在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的新技术艺术专业任教,历年来汇集了许多学生(其中一些学生已经成为知名艺术家)。保罗·罗萨喜欢把自己称为没有直接老师的一代,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但是从诗歌、科学、哲学、建筑、音乐、考古等各方面吸收影响。他提到帕索里尼、
费里尼或者
未来主义者对他的影响,尤其感激20世纪的3位静默之师——
贝克特、凯奇和
杜尚。他觉得由现代体系产生的“
当代艺术”过于自我参照和装饰性,“在我看来,艺术不应该和对现实的再现联系在一起。艺术体验必须在两端之间移动:过去的再生记忆和未来的丰富前景”。
保罗·罗萨同“蓝色工作室”一起,在享誉世界各地的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已经跨界了所有语言(视觉艺术,视频,电影,戏剧,音乐,展览和博物馆项目,艺术装置)并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是一位进行艺术实践的伟大艺术家。
从80年代起,保罗·罗萨和他的蓝色工作室开展了将电子形象和自然环境相互补充的实验,力求达到使观众和其中的感知途径成为中心的目的。环境影像是以极富内涵的场景、很多组重复性的小事件的
录像镜头、有助于打破屏幕限制的显示器组合为基础的叙事
装置。在《游泳者》(去
海德堡的次数太频繁,1984)和《视野》(那个人从来不停息,1985)等作品中,采用了人的形象元素和自然的元素,按照应该接纳它们的空间和社会环境进行设计制作。
第八届
卡塞尔文献展创作并获得
Ubu大奖的《抽象的房间》(1987)等各种戏剧作品的制作,推动了他们在戏剧和表演范围内的研究,凭借以演员的身体和录像的虚拟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双场景的发明,找到了戏剧情节与录影形象之间相互补充的原始方式。实验在随后的几年里继续进行,就舞蹈剧和音乐剧的课题展开,其中在
伦敦艾尔美达剧院(Almeida Theatre)上演的《颂西公爵》(1997)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同时凭借《纳诺夫先生的核心观察台》(1985),他和他的蓝色工作室继续开创
电影方面的事业,出品了电影长片《记忆师》(2000),这是改编自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A.Lurija)叙述的一宗迷人的临床案例,电影里自由谈起在错综复杂的记忆里的一段旅行。
1995年开始投入到了一项新的、极其重要的关于互动和多媒体的领域,制作了《敏感的环境》 的一系列作品,如《桌子》(为什么这些手都来碰我?1995)和《合唱》(1995)。这是一些能够对处于其中的人发出的刺激产生反应的环境,其中技术与叙述和空间融为一体,其产生的效果来自更多的人的选择和存在,而器械装置通过“自然界面”,不靠技术手段,而是通过普通的具有感染力的方式,比如触摸、践踏或发出声响等而起作用。
2002年,在结束了两年的研究和旅行之后,在
那波里的圣埃尔莫城堡(Castel S. Elmo)和
东京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展出了《地中海沉思》, 这是包括以地中海特点为主题的“五处不固定风景”的互动影像装置展览。这部作品标志着一个关于土地及其记忆和特点的新的需求的开端,在多媒体博物馆设计上集中了过去的经验,如在萨尔扎纳(Sarzana)的《抵抗运动博物馆》(2000),在维纳迪奥阿尔贝蒂诺要塞(Forte Albertino, Vinadio)的《运动中的大山博物馆》(2007)。强大的叙述和浸入式部分,相关的和互动的接触,使这些博物馆表现出
知识生态系统和叙述空间在与公众和虚拟社群的扩大对话中变化的特色。
这种与关于记忆、地点及社团价值的关注,明显影响了艺术路径,促使诞生了又一轮主题为《故事的传承者》的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另一种互动形式被进行了实验:参观者以极其强烈的参与方式参与其中,通过某个地方的居民的叙述,发现这个地方。该项目正在进行中的头几部作品是在
卡萨布兰卡推出的《敏感的地图》,在
圣菲(
Santa Fe)国际双年展上推出的《第四个梯子》,在2010年在
上海世博会的
意大利国家馆推出的《感性之城》。另外还有一些更加专业的、涉及到城市化和都市的作品,如参加第七届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巨型都市》,受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启发的作品《眼中城》参加了
米兰三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