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荪
古琴演奏家,蜀派古琴的代表性传承人
俞伯荪(1922~2013.04.17),男,中国四川成都人,古琴演奏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派古琴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擅长扬琴二胡等多种乐器。12岁进“东方戏剧学校”学习戏曲,14岁时始学古琴,师承川派琴家陈蕴儒、龙琴舫。中年时遍访海内琴家查阜西吴景略溥雪斋等,博采众长。1948年在重庆与国画大师齐白石同台雅集。1983年开始创作第一首琴歌《峨眉山月歌》。1985年创办东坡诗琴社,致力于培养川派古琴继承人。2006年成立成都市俞伯荪蜀派古琴研究所。同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俞伯荪“中国民乐终身成就奖”。200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俞伯荪“中国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2013年4月17日20点40分,俞伯荪同志在中国成都逝世,享年92岁。
简介
俞伯荪,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当代琴家。卒于2013年4月17日20点40分,享年92岁。
2013年4月17日,92岁的蜀派古琴大师俞伯荪在成都家中去世。2013年4月18日,其50岁的妻子黄明康(又名俞琰)透露,俞伯荪并非因病去世,走得很安详,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他曾让我以后每年我都能创作十几首古曲,以后我也会将古琴教学继续下去。”
个人履历
俞伯荪十二岁进“东方戏剧学校”学习戏曲,十四岁时始学古琴,师承川派琴家陈蕴儒、龙琴舫。中年时遍访海内琴家查阜西吴景略溥雪斋等,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的艺术生命。
1942年至1945年他与父亲——国画家、教育家俞梓丹共同创办了“古风国乐社”,自编自演了三弦独奏曲《岳飞大战朱仙镇》,极大地激发了民众驱逐日寇的爱国主义激情。他不仅弹琴,还擅长扬琴、二胡、笛、萧等多种乐器。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参加“大同国乐社”活动,与彭修文、杨竟明等音乐家一起演出。
1948年在重庆与国画大师齐白石同台雅集。1983年他开始创作第一首琴歌《峨眉山月歌》,中唱成都公司特别制作了一盒磁带发行,名为《峨眉山月歌》,由俞老师的弟子王淑宜演唱。
1985年他创办了东坡诗琴社,致力于培养川派古琴继承人。2006年又成立了成都市俞伯荪蜀派古琴研究所,以便更好的研习古琴。
主要作品
俞伯荪善弹《墨子悲丝》《佩兰》《高山》《流水》等曲,琴风峻急奔放、跌宕铿锵、稳健朴实。他从事挖掘和打谱工作,为《蜀道难》等古诗词配曲数十首。
俞伯荪有古琴演奏专辑《蜀中琴韵(二):俞伯荪》上、下两集流传于世,共收录二十首琴曲,包括:《墨子悲丝》《孔子读易》《水仙操》《长清》《石上流泉》《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关山月》《流水》《秋江夜泊》《春山听杜鹃》《高山》《欸乃》《捣衣》《佩兰》《潇湘水云》《忆故人》《渔樵问答》《阳关三叠》。
个人荣誉
200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俞伯荪“中国民乐终身成就奖”,俞伯荪是川派古琴的优秀传人。
200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俞伯荪“中国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俞伯荪从而成为中国民乐首位获奖古琴家。
2010年,四川省和成都文化局分别命名俞伯荪先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派古琴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成都东坡诗琴社及成都俞伯荪蜀派古琴研究所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派古琴”传习所。
参考资料
92岁古琴泰斗俞伯荪仙逝 .华西都市报.2013-04-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08:49
目录
概述
简介
个人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