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鹏,男,1959年3月2日出生于宁夏中卫,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59年3月2日,俞大鹏出生于宁夏中卫。
1978年9月—1982年7月,就读于
华东理工大学。
1982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11月—1993年10月,就读于法国南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10月—1995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9月—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9年9月—2016年6月,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3年1月—2016年6月,任北京“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被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6月起,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俞大鹏长期从事功能准一维纳米结构与物理研究,在半导体纳米线制备与物性研究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开创性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率先发展了催化剂引导下的纳米线可控制备技术并制备了硅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材料,解决了规模、可控制备纳米线材料的难题;深入揭示了纳米线材料特有的系列与尺寸和表面密切相关的光电和力电耦合等新颖物理现象;系统发掘了纳米线材料的若干重大应用特性如场发射性质等,发现了若干重要的纳米线器件效应,发明了一系列纳米加工与精确操控技术。
俞大鹏致力于量子科技研究平台与队伍的建设,完成了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的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带领以青年科学家为主的研究团队在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研究平台上开展量子计算研究工作。
据2022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官网显示,俞大鹏已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APS(33篇PRL/PRB)和AIP期刊(96篇)以及其他期刊如NPG(12篇Nature和Nature子刊),被同行参考他引超过29000次,h-因子91。
截至2018年1月,俞大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含多项国际PCT专利)。
人才培养
俞大鹏寄语青年学子:“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从修身养性做起,要敢于实践、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科学研究中大胆尝试,切勿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
据2022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官网显示,俞大鹏已培养学生100余名,部分学生在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IT、UCSD等高校任教。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俞大鹏出生在宁夏中卫一个教育世家。算上俞大鹏,俞家四代都是教师。俞大鹏的太爷爷叫俞涵,爷爷叫俞修业,父亲叫俞正心,“修业、正心”正是俞家代代相传的家训。俞大鹏对于科学的好奇和启蒙,来自于当了30多年语文教师的俞正心,俞大鹏从小的时候俞正心就给他订阅《
森林报》,讲航母上神奇的洗衣机、基因技术。
人物评价
“俞大鹏为中国纳米线材料物理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金羊网评)
“俞大鹏是发现自下而上制备一维半导体纳米线和二维狄拉克量子材料表征方法的国际先驱之一,为低维量子材料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方科技大学评)
“俞大鹏是国际纳米线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