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派是清末业余昆曲唱家俞粟庐创立,后由其子俞振飞承继衣钵于艺事,更作全面的发展而成的昆曲、京剧小生艺术流派。俞振飞是近代中国戏曲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在京昆艺术实践、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俞派艺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俞粟庐继承叶怀庭的唱法,并以深厚的文学造诣,追随韩华卿研习叶氏唱法近十年,复遍访南北著名曲社、曲家,交流探讨。研究
昆曲的吐字、发音、运气、行腔种种理论和技巧,对唱曲艺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昆曲保存社同人所撰跋文概括其唱法特点是: 其度曲也,出字重、转腔婉,结响沉而不浮,运气敛而不促,凡夫阴阳清浊口诀唱诀,靡不妙造自然。 由于俞栗庐是继承和发扬魏良辅、叶怀庭一脉唱口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江南曲圣。
嗣后,俞振飞毕生致力于弘扬家学、并拜京朝派艺术家
程继先为师,对昆曲须遵中州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俞派唱腔。俞派唱法于数十年间得到了南北曲界普遍的认同。
俞振飞天赋佳嗓,唱曲时注重“字、音、气、节”,创造了讲究声律、韵味的唱法,对
京剧小生的唱法、念白、咬字、用气、运嗓,都有独特的追求,形成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表演风格。他精通诗词书画,擅长吹笛,在笛风、指法、随腔运气方面有很高造诣。
俞振飞在70年的舞台生涯中,不仅把昆曲中边歌边舞的特殊表演手段带进了京剧,还将浓郁的“书卷气”引入京剧表演,丰富了京剧小生一行;同时又把京剧明快强烈的风格引入昆曲,促进了这两个剧种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书卷气是俞派小生的艺术特征。这种书卷气表现在舞台上,是儒雅俊逸;表现在演员自身,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俞振飞不论演哪一种类型的人物,演青年书生也好,演帝王将相也好,演寒儒穷酸也好,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流露出一种儒雅、高尚的气质。立有立相,坐有坐相,不论从正面看、侧面看,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美姿,都十分好看。《
玉堂春》中王金龙侧身看状纸以掩饰尴尬的姿态,《
群英会》中周瑜与诸葛亮“对火”的动作,多么优雅,没人能及得上他。即使在《
武家坡》中反串老生,也还是透着书卷气。
书卷气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是剧中人物的身份,二是演员自身的素养。京剧、昆剧中的小生,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决定他们的举止不可能是猥琐的、粗鲁的,只能是儒雅的、飘逸的,这是剧中人物应该具有的气质。但是这种气质不是每个演员都能表演得出来。要演出书卷气,演员本人必须具有这种气质。俞振飞就具备这种条件。他父亲俞粟庐是个大知识分子,不但是戏曲家、音乐家,还是书画鉴赏家,写得一手好字。俞振飞跟父亲学字,跟苏州名画家陆廉夫学画。深厚的文化根底,广泛的艺术爱好,会使一个人的谈吐和行为高尚起来,文雅起来,形成一种文化人的气质,在演戏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俞振飞这种艺术上的高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刻苦学习的结果,是一板一眼、一丝不苟、长期磨练的结果。
俞粟庐教俞振飞昆曲,只教唱,不教做。唱工是严父所教,做工则是名师传授。俞振飞十四岁跟昆剧艺人
沈月泉学戏,二十八岁拜京剧小生程继先为师。周瑜的戏、
鞋皮生的戏,就尽得程继先大师的传授。
俞振飞的小生,在唱念的声情、表演的气度以及动作的幅度、节奏上,处处区分人物之间豪迈俊逸与放荡骄矜、风流倜傥与肤浅轻薄的界限。在他的审美思想中,雅中求俗,俗中求雅,由此形成他表演艺术难以企及的高度。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被称为“儒雅巾生”。
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他擅长演出的剧目,昆曲有《
牡丹亭》、《
长生殿》、《
玉簪记》、《
荆钗记》、《
太白醉酒》、《
墙头马上》、《
千忠戮》等;京剧有《
群英会》、《
奇双会》、《玉堂春》、《
春秋配》、《
断桥》、《
打侄上坟》、《鸿鸾禧》、《
辕门射戟》、《
红拂传》、《
春闺梦》等。
蔡正仁师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及
沈传芷、
周传瑛等名家,工小生,尤擅
官生戏。其噪音宽厚明亮感情真挚,唱做俱佳。在剧坛被誉为“小俞振飞”、“活唐明皇”。
岳美缇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师承俞振飞、沈传芷等名家,表演风流潇洒、细腻,格调素雅清新,富有俞派小生所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其门下弟子有
黎安、
翁佳慧、
胡维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