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渴望自由
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信息渴望自由》是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胡泳。
内容简介
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海15年会有一个大的范式转移。1980年是个人电脑,1995年是互联网,2010年则是云计算。我们正在进入下一个创新周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整套新工具和新应用。就如同此前的大型机和个人计算机一样,这个新的平台所支持的服务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图书目录
媒体变革:公众的角度
受众是被动的;而公众则富于参与性。我们需要一种从公众角度对媒介的定义。
我们时代的知识生产
这些媒体统治人们生活的结果是,没人愿意集中思想解读任何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东西。简短就是美。5秒钟的妙言隽语。快速移动的图像。在频道与网址之间跳来跳去。即时性的满足。经常性的刺激。人们注意力的凝聚时间越来越短。媒体不得不靠极端的方法吸引人的注意力。使用这种方法的唯一问题是,下一次要想达到同样的效果,就必须更加极端。
《数字化生存》需要重写吗?
《数字化生存》出版后到现在,哪些预言实现了,哪些未实现?
十年一刊:从文化年代到媒体年代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完成的转型,是由精英文化本位到大众文化本位也就是消费文化本位,这正是大众媒体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了的。因为大众媒体是市场的产物,而市场告诉我们说,九十年代以来,大众文化比精英文化更为有力地参与着对中国社会的构造过程。
博客在中国
博客的兴起,是中国公民意识成长的表现之一,更多的团体、个人通过网络加入到社会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最终的决策将更加公正。目录信息渴望自由
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曾经被网民们当作不言自明之公理加以信奉。然而,设若现在,有人突然告诉你说,“在网上,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你心里当作如何想呢?
电子游戏:卧室里的大象
玩游戏长大的一代可能和从前的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他们的头脑是“超文本式的”,跳跃着前进,其认知方法是平行的而非连续的。有人担心,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喜欢沉溺于短暂的满足中,其注意力“与蚊子没什么两样”;亦有人鼓吹,网络世代比其他世代更为杰出,可以接受不同的想法,对周围事物比较好奇,更有自我主见与自信,兼具全球意识。
当然,两者都是对的。每一代都注定有着自己的恐惧与希望。
“十年一觉网络梦”——《众声喧哗》后记
“民主式的社会中,必须有自由讨论的习惯,有肯与他人调和的性格,有在真理面前自甘让步的气量,有据理力争而不伤和气的胸襟。”
“写作空间”的诞生
链接,而不是容器;多重标签,而不是单纯的意义;混乱,而不是清晰的秩序,这就是我们在知识和智慧体系中所看到的变化。
新媒介塑造世界新秩序
“在人类事务中,总是存在对两种事物的需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事物似乎是互不相容的。我们既需要自由,也需要秩序。我们需要许许多多的、高度自治的单位给我们带来的自由,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大规模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团结和协调所营造的秩序。”
博客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博客显示了一种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的矛盾性组合,因而,它挑战了我们对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传统理解。新的媒介技术使个人拥有了把个性化的体验向广大公众传播的力量,在其不断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私人空间变成了公共性的,而部分公共空间又被私人化了。
网络“舆论场”在中国的兴起及其作用探讨
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人享受到了以往从未有过的个人自由,他们也不再惧怕私下批评政府。但他们在大众媒体上仍然噤口不言。互联网给予了他们公开发表意见的机会,因而,原来的守门人控制新闻、信息和公共讨论的能力受到了挑战。网上的政治与社会批评以及公众舆论的压力成了中国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现在,通过互联网,中国公民不仅可以产生新闻(依靠个人表达和舆论收集),也能够捕捉世界对这些新闻的反应,从而感受到自己改变社会的力量。
未来是湿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东欧的政治抗议、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互联网是一场什么样的变革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待剥的洋葱,所有有关网络的神话只不过是那薄薄的一层洋葱皮,里面的东西才会让你流下眼泪。
新媒体事件中的另类谣言观
在新媒体事件中,谣言发挥了种种颇具争议性的功能。中国许多学者的研究倾向于否定谣言中的真实性,从而将谣言定性为“虚构”、“捏造”、“毁谤”,其中甚至不乏动机判断。其实,现实中,谣言常常作为一种社会抗议而出现。对谣言内涵的演变以及谣言在现实中发生的相关语境进行认真考察和研究,将有助于提示主流思维之外的另类谣言观,解读特定历史时空中造谣、传谣的群体心态和社会氛围,描绘出更加多维度、多层次的历史图像。
小时代大人物微动力——在2009年第五届中文网志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故吾所思所梦所祷祀者,不在轰轰独秀之英雄,而在芸芸平等之英雄。”
中国网民权利分析:困境与共谋——以“绿坝”事件为例
2009年网络上反对“绿坝”软件的群体行动堪称中国出现互联网以来网民反对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的最大一次斗争。“争取网络自由空间”和“控制管理互联网”两股力量一直在博弈。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政府与网民同样面临困境,为此,迫切需要政府与网民共谋利益,共同制订规则。
公民新闻与中国网民创造的场景
在网络时代,我们对新闻获得一种崭新的认识:新闻不是作为一种人造物而存在,新闻存在于人们的参与中。公众对新闻业的参与有多种表现形式,导致新闻的本性现在变成了协作性的。通过公民新闻而表达的公众舆论在中国的公共空间中占有独特和显著的地位,其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影响涉及责任政治、信息政治、抗争政治与象征政治四个方面,从而催生着一场并非革命性的但却是持续渐变的运动。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
在网络时代,传统外交人员的情报信息作用、议题设置能力和专业地位都受到挑战,而网络外交借助其意志结盟和互动性的特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拒绝学习和使用网络的“古典外交官”或者不把网络当一回事的“传统外交官”将会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外交部门使用信息科技已不是要不要、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必须做与如何做的课题。
参考资料
信息渴望自由.复旦大学出版社.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12:2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