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重要性使人们对信息无比重视,社会信息化也带来了“信息饥渴症”。面对众多的信息,人们选择的余地加大,总是感到手边的信息不足。于是,只要人们的自省与自制力不强,就会夜以继日地坐在电脑前按着
键盘拼命地寻找一再出现的信息而心甘情愿地成为信息的俘虏。
工作一族,每天上班回家,不管多累,一定会在吃饭前把电脑打开,让msn和qq上线。每当坐在电脑前,不管有什么别的事情,一定会把
电子邮件打开,一定会把要去的bbs都看一下,然后连上自己的blog,把朋友们的blog一一点击。然而,当这些都已经成为习惯,就变成一股可怕的力量,驱动着你。
大学生等年轻一族,如果一天不到网上浏览一下,不收集一下相关的信息,不上qq和好友通一下信息,不到
搜狐或网易网站上看看新闻,是断然过不了一天的。过度依赖网络实质上就是对信息的过度依赖。他们总是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总是想知道最新、最快的各种消息。
商家们普遍存在“信息饥渴症”。随着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
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许多商家想看到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倾向,于是,在商业目的的驱使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取得上网者的个人信息。
盯着运行的电梯没有节省我们时间,也不增长人们的见闻,但当人们在电梯间等电梯的时候,你不知道当时哪部电梯运行到了哪一层,着急的心态会自然产生,所以人们渴望运行显示这种信息。
首先,信息的短缺会使人非常不安。对某些人切断交流渠道会使其惶恐不安并产生
情绪化现象,从而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在电视剧
《康熙王朝》中,康熙把姚启圣关了起来,这种方法从信息的角度看就是切断了姚启圣与外界交流的所有信息,最后姚启圣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几近疯狂,最后顺从了康熙。现在儿童闹矛盾时对个别儿童的不理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信息隔离,被隔离信息的一方,由于获得不了希望的信息,会非常不安,最后忍受不了痛苦而屈服。可见极度的信息饥渴状态会使人精神涣散,失去判断能力,并导致情绪不稳定。
其次,信息的缺乏会使人的行为缺少必要的基础。按照
组织行为学和
管理学的理论,收集信息是人们行动的第一步,在行动前人们会用各种方法,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来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数据,然后做出决策。没有相关的信息人们很难认行动或决策是正确的,因此组织或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信息饥渴症。
总之,信息能够让人们的心理紧张程度缓解,就像面对的电梯是在电梯间有运行显示一样,这种运行显示就能够让人平静一些,让你不那么着急。由此人们可以体会信息巨大的心理作用。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对人们有益,但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会使人们对采取的行动心中有数、心态平稳,并在心理上有个认同。
1,社会各个部门要完善信息网络,提供有用的信息。每个社会阶层尤其是公众,总想寻找更准确的信息,就会染上信息饥渴症,导致各种消息与传言的极度泛滥。因此社会各个部门应该提供有用的信息,完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对突发的各种事件做出预测、预报和
预警;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我们国家对发生重大事件、突发事件采用了各种媒体、各种通道向社会传递,极大地缓解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制止了许多虚假信息的传播,即时地稳定了人们的心态,稳定了社会。
2,搜索提供商要提供精搜、智搜。搜索服务排山倒海似地返回近乎无意义的结果,无疑是违背了信息的本质和
信息经济学的初衷。例如,美国人仙农在1948年用数学方法给信息下定义:“信息就是不定性的消除量”。
仙农认为,信息具有使不确定性减少的能力,信息量就是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按照仙农的想法,无用信息就不是信息,但是
搜索引擎还无法斟酌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所以照单全收,一揽子给搜索者呈上。在这里,信息量的增多,反而加大了不确定性,搜索者痛苦依旧。因此搜索服务的提供者需要从“海搜”向“精搜”转型,“精搜”即所谓分类搜索服务,有专门做书籍搜索的,有专门做购物搜索的,还有专门在搜索结果表现形式上做文章的所谓格式化信息搜索,如爬狗。未来的搜索服务是“智搜”,只有“智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服务,“智搜”有逻辑推理能力甚至情感功能等,能心有灵犀地提供人们所需的真正信息,缓解人们的信息饥渴症状。
3,作为个体要有所专注,重视有价值的信息。帕瑞托是意大利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的法则就是人们熟悉的8/2法则。他认为20%的信息具有80%的价值,而剩余的80%的信息只有20%的价值。一句话,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这对人们的启示就是要根据信息的价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信息上,剔除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要有所注意、有所放弃。开发和利用信息的要点是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善于研究信息;合理利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