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坏账是指信用卡发行银行无法
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信用卡坏账。
定义
由于信用卡持有人的极大的不确定性,信用卡发行银行的应收账款很可能最终不能够全部收回,即可能发生部分或者全部的坏账。所谓坏账,是指不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一般认为如果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以其剩余财产、遗产抵偿后仍然不能够收回的部分;欠账时间超过二年的应收账款都可以确认为坏账。
信用卡
(英文:Credit Card
信用卡本世纪才开始在中国流行,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信用卡发行量2003年中约为300万张,而到2006年底,达到5,000万张,截至2011年6月20日,国内信用卡发行量已猛增到2.42亿张。
过去,只有中资银行才能在中国境内发行信用卡。2008年12月23日,
香港东亚银行在中国大陆推出人民币信用卡,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大陆独立发行人民币信用卡的外资商业银行。
历史沿革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
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
1959年,美国的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洲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信用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早在十九世纪末年就出现了,西元1880年代的英国,就有服装业发展出所谓的信用卡,跟着旅游和商业部门也都兴起这个潮流。只是当时的卡片是一种短期的商业赊借行为,款项还是要随用随付,不能长期拖欠,也没有授信额度。西元1950年代,35岁的美国曼哈顿信贷专家麦克纳马拉在饭店用餐,钱带不够,只好打电话让太太送钱来。这让他觉得很狼狈,于是组织了“就餐者俱乐部”,会员带一张就餐记账卡就可以记账消费,不必付现金,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是第一家发行信用卡的银行,之后其他美国银行也跟进。
国际上主要的发卡组织有
威士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 International),美国运通 (American Express, AE),大来信用证(或称“大莱信用卡”)俱乐部(Diners Club)、日本信用卡株式会社(Japan Credit Bureau, JCB)、发现卡(Discover Card)等。
在中国大陆,信用卡发行基本上主要是通过中国银联。此外,还有联合威士、万事达卡、JCB等发行的双币卡。因此大陆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一般都有银联标志。
中国银行发行信用卡较早,因此其发行长城信用卡较其他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有明显不同。中国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的长城国际卡并无银联标志,密码信直接自香港的中银信用卡公司寄往中国大陆(而通常的香港中银信用卡并不会接受本港以外地址),早期卡片仅能在香港的银通ATM修改密码,并只有中银香港的存钞机能接受该卡还款,实际上是代中国银行(香港)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