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监督,是指
国家银行和
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信用机构,通过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在
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信贷是国家有计划地动员和分配资金的一种形式,信贷资金是企业改建、扩建和更新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变化情况,都必然在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款、贷款及结算业务上反映出来。主要内容:监督企业按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流通;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监督企业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并按期偿还;监督企业认真执行结算纪律,严格执行合同,不得任意拖欠往来贷款等。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违法乱纪行为,可以通过信贷进行必要的限制,直至给予制裁。
简介
是银行在办理
信贷业务过程中,对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分析、督促、制约的行为。其实质是运用信贷、利率杠杆,对
企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包括微观信贷监督与宏观信贷监督两个层次。
方法
信贷监督是一种
经济监督,因此,其监督的方法通常采用经济措施,通过
信贷业务活动来进行。
一是通过制定正确的
贷款制度,严格执行
贷款政策、原则和办法来进行监督。
二是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向企业和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发挥监督作用。
主要内容
分类
可分为微观信贷监督、宏观信贷监督
微观信贷监督:指在组织分配
信贷资金、办理
结算业务过程中,利用信用关系对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督。目的是使企业按照宏观经济平衡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
生产经营方向,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监督内容是:
①监督企业遵守贷款与物资相结合的原则,按期归还贷款;
②监督企业适应市场
需求变化调整产、购、销活动,搞好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④监督企业补充自有资金,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能力;
⑤监督企业按照国家政策管理流动资金和
固定资产投资,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无损,不得挤占挪用流动资金,不得随意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⑥监督企业认真执行经济合同,严格遵守
结算纪律,及时清理债权债务。
宏观信贷监督:指通过信贷总量、
信贷结构的调节控制,对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目的是使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根据
货币政策目标搞好信贷、
财政、外汇与物资的各自平衡和综合平衡,实现全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
经济结构合理化。具体监督内容是:
①监督
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按照一定时期流通所需的货币量控制信贷总量,保持
信贷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②监督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和信贷基本原则,合理安排信贷投向,优化
信贷结构,协调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③监督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安排好长短期
信贷资金来源构成与长短期信贷资金运用构成的对应关系,按照先生产后基建的顺序组织流动资金与
固定资产投资的平衡,实现全社会资金的良性循环;
④监督
金融机构按照横向经济发展和资金合理流动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充分利用资金使用的时间差、地区差,搞好
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方法
二是督促各主要
银行业金融机构(含政策性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按有关要求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对涉农类贷款实行有区别的信贷管理和考核政策,结合农户
生产经营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
四是鼓励实施
贷款重组,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受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予以信贷支持。
五是拓宽
项目贷款范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已列入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发展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已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项目,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一定额度内向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
搭桥贷款。
八是支持创新担保融资方式和
消费信贷保险保障机制。九是科学实施贷款责任追究。十是支持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发展。
信贷监督在中国
在中国,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资金流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信贷渠道集中和分配的资金大量增加,
国民经济各部门
生产建设所需的资金由过去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转变为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解决。
通过运用存款、
贷款、
结算、利率等经济手段调节控制信贷的投量和投向,不但能够灵活有效地调节控制借款企业的
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方向和生产经营效率,而且能够灵活调节控制全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因此,信贷监督不仅能对个别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督,而且对每一个地区、部门乃至整个
国民经济的活动都能起到监督作用。
发展状况
中国央行公布的2009年1月份信贷数据让人吃了一惊,1.63万亿元的
新增信贷创下了历史新高。虽然表明商业银行对
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在
经济下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在短时期里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消化奔涌而来的资金,还是要让人打下一个重重的问号。而分析一下
新增信贷的结构,就更让人不安,其中竟然有6239亿元是
票据融资,占当期信贷总量之比高达将近4成,说明这些信贷其实并没有完全投放到
实体经济中。如果对此不及时纠正,中央政府推行的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难免要打一个折扣。
自中央政府确定中国2009年
GDP力争保持在8%左右增速的目标以后,为了能够刺激经济,银行扩大
信贷规模在情理之中,政策导向也支持银行作出这样的选择。但是,尽管中国的商业银行经过了市场化改革,在信贷投放上不再像以往那样不计后果,但由于改革尚未彻底,当“保8”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后,商业银行如何保证信贷安全,事实上已成为一大考验。巨量信贷是否全部投入了
实体经济,令人怀疑,即使全部投入了实体经济,在面对为数不少的企业
经营效益滑坡难以为继的当下,是否能够保证在以后还贷,不致成为银行新的坏账,也令人担心。而从
票据融资泛滥的现实来看,巨量信贷中有相当部分的质量并不是很高,不排除企业利用与
存款利率的
差价进行
套利交易,甚至违反法律规定进入股市。
票据融资是以既有商业合同为
质押保障而出现的一种
融资方式,通常是合同卖方到银行申请融资,其目的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短期资金压力,借助
银行融资使卖方能够提前获得资金周转。由此可见,
票据融资与严格意义上的
贷款还是不一样的,它更多地被用于既有商业合同的执行,而不是期望中的新增项目的投入。量国的
存款利率虽然正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企业
定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1.7%,而一些地区的
票据贴现利率已经降到1.2%左右,这使企业在得到融资转手将其存入银行就可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