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拼音:dào xíng nì sh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
史记·
伍子胥列传》。
春秋末期,楚国
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
楚平王无辜杀害。伍子胥历尽艰险,才逃到吴国,帮助
阖闾刺杀了吴王
僚,夺取了王位。接着,他又帮助吴王整军经武,使吴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在此基础上,他协助吴王征伐楚国,不久攻下楚都,
楚昭王逃往随国(今湖北随县南)。
伍子胥帮助吴王攻楚的目的,是为了替自己的父兄报仇。如今郢都已被攻下,可以付诸行动了。他首先向吴王建议,拆毁楚国的宗庙。大将
孙武反对这样做,但吴王贪图楚国的地盘,一心想把楚国灭了,因此接受了伍子胥的建议。接着,伍子胥请求吴王让他去挖楚平王的坟,以解他心头之恨,吴王说:“你帮了我不少的忙,这种小事你就瞧着办吧。”但伍子胥未能马上找到楚平王的坟。后来在一个石工的指引下才知道了坟的确切地点。可是挖开坟打开棺材一看,里面只有楚平王的衣冠。伍子胥大失所望。那石工又指点说,这上面的坟是假的,下面的才是真的坟。再挖开一看,果然有楚平王的尸体。
伍子胥一见楚平王的尸体,就满腔怒火,抄起鞭子,一气打了三百下,最后再把头颅砍下来,才解了心头之恨。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知道这件事后,派人送了一封信给伍子胥,指责他这样做太残忍了。伍子胥叫来人回话给申包胥说:“忠和孝不能两全,我好比一个走远路的人,天快黑了,可是路途还很遥远,我已弄得没有办法了,所以才故意干出这种违背常理的举动。”
倒行逆施也有“做事违反常理”的意思,在某些情况下,倒行逆施反而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中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打仗最讲究一个“奇”字,如果能超越常规,反其道而行之,运用创新的策略,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反常而行是创新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有其根基的创新思维。所谓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打破常规;倒行逆施,就是逆向思考,独辟蹊径。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精明的人决不会永远沿着一条路走到底。认准目标,旱路不通走水路,大路不通走小路。反常而行的结果,往往产生全新的创意,全新的结果。
南宋·
陆九渊《与陈君举书》:“此即年来避远师友,倒行逆施,极可悼念!”
近代·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您是贪生怕死,倒行逆施,成了这样的呢?还是失掉地盘,吃着板刀,成了这样的呢?”
近代·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离渝前的政治形势》:“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倒行逆施的。”
现代·
郭沫若《少年时代·
反正前后》:“对于立宪运动的迁延敷衍,对于请愿国会的重要人物的拿捕……这些都是封建势力的独裁专擅、倒行逆施的表现。”
现代·
茅盾《
鼓吹集》:“在他诗篇中他反复赞美着往古的一切能给予人民以幸福的理想人物,同时,他就不能不诅咒着当时倒行逆施,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的楚国君臣。”
现代·
李英儒《女游击队长》:“可是他们的倒行逆施,没有把这个孤苦的家庭吓倒,激起来的是,反抗和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