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喜军,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做博士后,2001-2002年在德国辛氏博物馆和瑞士巴塞尔博物馆做访问学者,2003-2009年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做博士后。2010年回国。
主要开展有关灵长类起源与早期演化、新生代环境演变与生物地层学、基于高精度CT技术的功能形态学、以及基于大矩阵的生物系统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阿喀琉斯基猴的研究,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古灵长类学研究领域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首次结合高精度CT扫描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基干阔鼻猴类类人猿头骨化石的半规管和耳蜗内模结构,进而推测其运动方式,为研究化石动物生态适应性起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式;构建了有关灵长类系统演化的最大的形态学特征矩阵,参与了生命之树国际合作计划,提出有胎盘类冠类群爆发式起源于恐龙灭绝之后,把类人猿的起源时间前推了1000万年;发表了最原始的灵长类头骨化石,重建了灵长类共同祖先的生态适应方式,提出灵长类日行性起源说;提出了灵长类起源后的理论地理扩散路径,被国际同行归结为相关问题的4种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