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蛙
蛙属下的一种动物
倭蛙(学名:Nanorana pleskei)为叉舌蛙科倭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常栖息于高原沼泽地带的水坑、水塘以及水沟、小溪及其附近。该物种活动较为缓慢,白天多隐藏于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000至4500米。
形态特征
鼓膜小或鼓环清晰;指、趾关节下瘤不显;背面有镶浅色边缘的深棕色或黑褐色椭圆形大斑;腹面无斑点;无犁骨齿;舌椭圆形.后端游离有缺刻。
体形较小。体长一般为36.4~4.5.6mm,吻尖圆,吻棱明娃。瞳孔椭圆,横置.鼓膜不显,犁骨齿细小,舌后微具缺刻;前肢短,指端圆,掌突不显:后肢短.胫跗关节向前仪达肩部,趾具全蹼,无外踱突。皮肤粗糙,体背具长疣略成纵行.喉鄢自‘一横沟,j体背面为深橄榄绿或黄绿色.有黑色圆形或椭圆形斑。背正中有一条灰白色脊线.腹面米黄色。雄性第一指内侧具发达的婚垫,无声囊。
其上均有深棕色或黑褐色大的椭圆斑,一般散布在长疣上,其边缘均镶以浅色线纹;有的个体背面有一条自吻后直达肛部的米黄色或灰白色脊纹;自吻端经鼻孔至眼前角有一醒目的黄褐色条纹;后肢上有不规则的斑纹;颌缘及指、趾端米黄色或黄绿色。瞳孔黑色,虹彩上半为灰绿色,下半为灰棕色或棕色,散有金属光泽细点。腹面灰白色,但在产卵季节,雌蛙的四肢腹面均为鲜黄色。液浸标本背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深色斑纹仍清晰。
生活习性
倭蛙生活于海拔3200-4500米的高原沼泽地、水坑内,流溪亦能见到,白天多隐伏在石块下或草丛中,有的蹲与水边,受惊扰即跳于水中或蹿于石块下;夜出活动,捕食各种昆虫。这种蛙行动迟缓,在水中或地上都易于捕捞。倭蛙的产卵主要在4-6月。卵产于水坑、水塘等静水域的浅水区,卵群附着在水草上或漂浮于水面;卵群含卵几粒至数十粒,有的呈单粒状。蝌蚪生活于水塘内,多底栖。
分布
分布于中国甘肃(玛曲)、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西藏(江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10:1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