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太岁,简称为“太岁”,是指天上的
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祇之一。
三清观,
郭高燚道长:太岁是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
道教《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 《
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
三命通会》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
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可见太岁,乃诸神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
运程。
值太岁,简称为“太岁”,或称为“
岁神”、“
岁君”、“岁星”、“大将军”等,也就是年神,是诸神之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统摄众神,有“年中天子”之称。太岁神计有六十位,值,即龙年生人逢属龙的年岁,便是犯值太岁,也是本命年的一种说法。
战国时代似乎有一种“
岁星纪年法”,就是用岁星在天上的位置来表示年度,一年一个辰,12年一循环,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
占星术推算。起初,由于人们仰头观测天体
运行时,所用来标明的地理方位,常常与生活中所习惯的方位颠倒。 岁星的运行会有误差,岁星就是
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
回归周期398.88日),11.86年就绕天一圈每86年就会差1个辰,称为“
岁星超辰”。这误差很麻烦,会造成占星术
不准确。
为了避免误差,所以在战国时代中晚期,占星家们设计了太岁这个星体。太岁,是从岁星转化来的虚拟星体,太岁被规定旋转方向与五大行星一样,如此一来,当人们使用太岁纪年时,太岁的方位移动方向,就与地理上的习惯(北上南下、左西右东)相符合了。另外又规定太岁每年行走30度(1辰),12年刚好绕天一圈,所以可以更准确的用来纪年(后来演变为
干支纪年法,持续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会发生误差。
《续文献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岁者,
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
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古人将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对应一个地支,称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大致上就是每岁行一次。
生肖太岁轮值表辛巳年,当值太岁名叫郑祖。 壬午年,当值太岁名叫路明。癸未年,当值太岁名叫魏仁。 甲申年,当值太岁名叫方公。乙酉年,当值太岁名叫蒋端。 丙戌年,当值太岁名叫向般。丁亥年,当值太岁名叫封齐。 戊子年,当值太岁名叫郢班。己丑年,当值太岁名叫潘佑。 庚寅年,当值太岁名叫
邬桓。 辛卯年,当值太岁名叫
范宁。 壬辰年,当值太岁名叫彭泰。癸巳年,当值太岁名叫徐舜。 甲午年,当值太岁名叫张词。 乙未年,当值太岁名叫杨贤。 丙申年,当值太岁名叫
管仲。 丁酉年,当值太岁名叫康杰。 戊戌年,当值太岁名叫
姜武。己亥年,当值太岁名叫谢寿。 庚子年,当值太岁名叫虞起。 辛丑年,当值太岁名叫汤信。 壬寅年,当值太岁名叫
贺谔。 癸卯年,当值太岁名叫
皮时。 甲辰年,当值太岁名叫李成。乙巳年,当值太岁名叫吴遂。 丙午年,当值太岁名叫文折。 丁未年,当值太岁名叫僇丙。 戊申年,当值太岁名叫愈志。 己酉年,当值太岁名叫程寅。 庚戌年,当值太岁名叫化秋。辛亥年,当值太岁名叫叶坚。 壬子年,当值太岁名叫邱德。 癸丑年,当值太岁名叫林溥。 甲寅年,当值太岁名叫张潮。 乙卯年,当值太岁名叫方清。 丙辰年,当值太岁名叫
辛亚。丁巳年,当值太岁名叫易彦。 戊午年,当值太岁名叫姚黎。 己未年,当值太岁名叫傅悦。 庚申年,当值太岁名叫
毛梓。 辛酉年,当值太岁名叫文政。 壬戌年,当值太岁名叫洪记。癸亥年,当值太岁名叫虞程。
每一位太岁都有他的姓名,顺序值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息,从甲子年的金赤大将军至癸亥年的
虞程大将军,依
六十甲子轮流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故又称“值年使者”,或“值年太岁”。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人人敬而畏之,为避免得罪太岁,因此在冲
犯太岁之年,都必须在新开春期间求取“
太岁符”,祈求新一年平安顺利,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