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系神经元的一种。神经元的胞体亦伸出1个胞突,因此常被列入单极神经元之内。但此神经元胞突离开胞体不远处便呈“T”字分枝,1支走向感受器,称外周突;另1支走向脑或脊,称为中央突。这种神经元在胚胎早期是双极的,由于后来的演变,两极在近胞体的部分合并而成假单极。从生理学观点看,兴奋向胞体传导者为树突;由胞体发出的胞突为轴突,但在形态上两者无差别。此种类型神经元见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概述:
1、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胞体由细胞核和细胞浆组成,其形状和大小不一,种类也很多,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神经节及其他器官的神经组织中,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一个神经元可以有许多树突;但只有一个轴突,神经突起可以很长,常称为神经纤维。神经元又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神经元是传导神经冲动的唯一组织,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及传出神经元。按其引起后继单位的反应可分为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神经元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的营养单位。
解剖结构:
假单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在胚胎的早期实为两个突起,后来的变化使两个突起在靠近胞体的一段结合在一起,因此称为假单极神经元。有时也列入单极神经元。它所伸出的轴突离胞体不远便呈“T”字形分支,其中一支走向感受器,称为周围突;一支进入脊髓或脑,称为中枢突。此种神经元存在于脊神经节和某些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
神经元的形态学结构及其分类方法: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其形态多种多样,但都具有突起,因此可将神经元分为胞体和轴突两部分。胞体的形状和大小差别很大,有球形、锥体形、梨状、星状和颗粒状等。小的神经元胞体直径仅4~6微米,如小脑颗粒细胞。大的可达150微米,如大脑皮质内的大锥体细胞。胞体的结构与一般的细胞相似,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胞膜大多为典型的单位膜结构,在轴突处延续为突起表面的膜,在突触处具有特殊的形态,形成突触的前膜或后膜。胞核一般呈球形,位于细胞中央,异染色质少,核仁明显。神经元的细胞质又称神经浆或称核周质,其中除含有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滑面内质网、中心体、溶酶体、脂滴、微管以及脂褐素颗粒等细胞器外,还含有两种为神经细胞所特有的成分,即尼氏小体和神经原纤维。
还有些神经元轴突末端释放的化学信使(特殊的化学颗粒物质)进入血液中,这种化学信使称为激素,它通过血液循环到相应受体的效应细胞,这种神经元称为分泌神经元或神经内分泌细胞。
神经元可按其形态和功能进行分类,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
1、按轴突(又称为“极”)的数目,分为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四种类型。
2、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可分为高尔基Ⅰ型细胞和高尔基Ⅱ型细胞两种类型。
3、按神经元的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类。
神经元的受刺激时传递神经冲动的原理: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由一个带核的细胞体组成;细小分叉的突起称树突;单一长神经纤维(即轴突)被脂质(髓磷脂)包围,在突触处与其他神经元相联系,或延伸至肌纤维或腺体细胞。当一个神经元受外部或其他神经元的刺激时,神经冲动就会通过电化学反应沿轴突向下传输。冲动频率是控制行为的基础。成束的神经纤维缠结形成神经,神经将感觉器的冲动传送到大脑或脊髓(感觉神经),或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传到肌肉或腺体(运动神经)。
参考资料
神经元模式图.北京出版社大中专教材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3 20:05
目录
概述
概述:
解剖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