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是2008年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有人喝了掺
工业酒精的白酒致死,全家痛哭;有农民因买了假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是杂草,一年辛苦化为乌有;有人用兽药装作人药,用淀粉制的抗生素,病情加重,苦不堪言……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已使很多人刻骨铭心,其实,假货的危害,远不止此。
《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已颁布多年,仍有制假售假者无视国情,肆意胡为,可使
假冒伪劣产品畅行无阻,他们还用高回扣推销,向执法者行贿,使社会风气乌烟瘴气。
不仅如此,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有1300亿元之多,国家因此年均损失税收250亿元。不少中外名优产品原来畅销于市场,如今被假货充斥得一筹莫展。上海大众汽车配件年销售额仅14亿元,而冒牌货年销售额高达30亿元,高出正品一倍还多。据对146家被假冒货侵害企业的调查,其中23家假冒产品销售额占真品销售额的50%以上,有11家超过了100%,最惨的一家,假冒产品销售额是真品的568倍,哪里还有真品的活路?投资环境遭破坏,会使国内外投资者望而却步;假冒货若混到国外,还会损害国家声誉。
假货研究书籍
概述
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假货的专著。
内容简介
该书陈述、分析和论证了假货的渊源、成因、历史、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解剖了假货的各种类型,假货同宏观制度、微观管理、流通、法律、科技、传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如何遏制乃至杜绝假货的见解,并以较充分的案例和数据作佐证。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思想,于管理人员了解假货的外在实际和内在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很有裨益,对学术研究人员有参考意义,大专院校及其学生可用来作教学和学习的辅助资料。
书中对假货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假货制售者形形色色的假货制售伎俩,假货购买者之所以上当受骗的多种多样原因,给予了充分细致、深入浅出的揭示,来自生活实际的大量例子,使这些揭示更加通俗易懂。苦于自己优质产品被假冒的商家,可从该书得到有效减少这种伤害的启发;有志于诚实经营,以真货来取信顾客的商家,从该书可得到如何避免假货恶名的办法;普通读者更能从该书揭示的假货规律中获得减少上当受骗概率,有效维护自己利益的教益。
由于本书将许多有关假货的规律揭示出来,这固然使人们运用这些规律,能更好地识别假货,遏制假货,但同时也能使假货的制售者运用这些规律来谋求利益,如利用法律实现程序正义优于实现实体正义的原理来规避处罚,利用因假货类型的不同,而必然导致被处罚和不被处罚,被重罚还是轻罚等结果不同,来选择假货的制售品种,甚至一些原来不敢制售假货的人掌握这些规律后,感到可以规避处罚或者是即使被处罚也不会重,于是也制售假货。
但是要相信,人类的整体总是正义战胜非正义,有史以来,规律的揭示,科学的发现与发明,虽然多是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坏处的双刃剑,但人类总能使带来的好处远远多于坏处,并且总有各种办法如实施科学的制度、公平的法律,来制止人们利用规律谋求不当利益的行为。所以善于自我管理的人的群体如国家、单位等,总是鼓励人们揭示规律,在规律被揭示出来后,再辅之以实施使人们无法利用规律来谋求不当利益的有效措施。
作品目录
序
第一章 假货概述
第一节 假货的界定
第二节 假货的分类
第三节 假货的渊源
第四节 假货的危害
一、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人的生活质量
二、损害社会公正,阻滞社会进步
三、导致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第二章 假货同制度的关系
第一节 假货同宏观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假货同微观制度的关系
第三节 过分集权不是遏制假货的好办法
第三章 假货同社会管理部门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管理部门在遏制假货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管理部门于遏制假货的局限及原因
第四章 假货同产品类型的关系
第一节 容易出现假货的产品类型
一、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迎合人的意念的东西容易出现假货
二、无法确定其效用的产品容易出现假货
三、抽象价值高的产品容易出现假货
四、人们难分辨真假的东西容易有假货
五、经太长时间才能辨别出真假的东西容易出假货
六、把质量关难度大的产品容易有假货
七、对人和社会危害不大的东西容易出假货
八、追究成本高的产品容易出现假货
九、利润丰厚的东西容易出现假货
十、真假易混的东西容易出现假货
十一、档次低的产品容易出现意念假货
十二、接受者难掌握真实信息的东西容易在假货
十三、人们急迫需要的东西容易有假货
第二节 假货较少的产品类型
一、部分品种单纯,有简单统一标准的商品假货较少
二、对社会危害过大,假货制售者得益不够多的商品较少有假货
三、自然界自然形成的东西假货较少
第五章 流通与假货的关系
第一节 流通对假货的助长作用
一、流通催生了假货
二、广泛流通使假货制售者越来越容易实现利益目标
第二节 流通对假货的遏制作用
一、流通能使部分真货通过竞争驱逐假货
二、流通使假货更容易被人们识破
三、流通使假货制售者被发现和惩治
第六章 假货与假货制售者接受者旁观者的关系 第一节 假货与假货制售者的关系
第二节 假货同假货接受者的关系
第三节 假货同假货旁观者的关系
第四节 假货制售者和接受者的自律与他律
第七章 假货与科学的关系
第一节 科学使人认识假货实际和提高假货标准
第二节 科学同时增强了制售和遏制假货的力量
一、科学加强了制售假货的力量
(一)科学增加了假货的种类
(二)科学增加了假货的数量
(三)科学提高了假货制售的速度
(四)科学增多了制售假货人员的数量
(五)科学提高了假货乱真的水平
(六)科学提高了检查假货的难度
(七)科学提高了制售假货的恶劣程度
(八)科学加大了处罚制售假货行为的难度
二、科学加强了遏制假货的力量
(一)科学提高了人的思想水平
(二)科学提供了识别假货的手段
(三)科学提供了人们不被迫购买假货的条件
(四)科学为遏制假货提供了更多人员和装备
(五)科学提高了遏制假货的效率
第三节 科学使真货战胜假货是整体趋势
第八章 假货与法治的关系
第一节 法治假货的效用
一、良好的法治能直接遏制乃至杜绝假货
二、良好的法治能提高公准水平间接遏制假货
三、良好的法治有利于抑制腐败间接遏制假货
四、良好的法治能减少打击假货的负面作用
第二节 法治假货的困难
一、法的质量问题
三、民众的素质问题
四、法外因素的干扰
(一)权力人物的干扰
(二)人情的干扰
(四)利益诱惑的干扰
(五)制售假货者状况的干扰
(六)经费的干扰
第三节 法治假货的局限
一、法法不起作用的情况
二、法治难以落实的情况
三、法本身存在的滞后性
四、法治不可避免的存在漏洞
(一)法对违法行为界定的漏洞
(二)法覆盖广度的漏洞
(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矛盾产生的漏洞
五、法治的代价
第九章 假货与传播的关系
第一节 假货与传播关系的复杂性
一、假货与传播关系复杂的原因
二、假货的传播类型
(一)假货的利益诱导传播
(二)假货的长期高强度传播
(三)假货的被迫广泛传播
(五)假货的间接传播
(六)假货的误导性传播
(七)假在真中的传播
第二节 充分的客观传播是遏制假货的法宝
一、促使人们抵制假货
二、抑制了人们制售假货的动力
三、给人们传授识别假货的能力
四、监督和督促管理人员廉洁和勤政
五、保证法律法规正确性
第三节 传播业的缺陷制约假货的遏制
第四节 公众文化素质与客观传播的关系
一、文化素质高的人有更高的精神需求
二、文化素质高的人有更强的判断能力
三、文化素质高的人往往更具有文明的价值观
第十章 假货同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假货与教育关系中的基本趋向
一、教育的概念
二、素质的概念
三、教育彼长假货此消是基本趋势
(一)国民素质越高越不接受假货
(二)国民素质越高,遏制假货的能力越强
(三)国民素质越高,社会对假货的管理越有效
(四)并不是素质越高的人越不制售假货
第二节 我国教育事业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一、数量上的差距
二、质量上的差距
第三节 曾制肘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思想重视不够
二、财力原因
三、缺乏科学认真的态度
四、社会意识
(一)特权思想
(二)管理思想
(三)对知识不够重视的思想
五、良好制度供给不足
第十一章 遏制假货的途径
第一节 发展良性教育
一、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强化外部考试,减少伪考试劣考试
三、财政的教育拨款刚性化
四、改善不公平状况
五、挖掘潜力
(一)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教师资源
(二)更快更好地发展私立教育
第二节 实行市场经济
第三节 优化制度
一、科学制度
二、法律制度
三、民主制度
后记